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的时间及标志是( )
A.汉朝 西域都护的设置 B.元朝 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C.元朝 宣政院的设置 D.清朝 驻藏大臣的设置
2.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疆域图(局部),图中的行政制度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3.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在地方设行省 B.订立“澶渊之盟”
C.实行盐铁官营 D.在地方设“三司”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元朝时期为了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设立的机构是
A.市舶司 B.宣政院 C.辽阳行省 D.澎湖巡检司
5.元朝时,边疆各族同汉族杂居相处。自唐朝以来,迁人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畏兀儿、蒙、汉等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从而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个新的民族是( )
A.回族 B.壮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
6.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行省的设置( )
A.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发展 B.削弱了君主专制 C.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加强了中央集权
7.元朝时期,中央设立机构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该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政院 D.驻藏大臣
8.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非常注重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时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立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土司制度 D.台湾府
9.元朝建立后,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的是( )
A.御史台 B.枢密院 C.三司 D.中书省
10.我国疆域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读题图,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在( )
A.
B.
C.
D.
11.郑成功在收复台湾时曾致书荷兰殖民者,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下列能作为其历史证据的是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澎湖巡检司的设置 C.宣政院的设置 D.军机处的处置
12.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理权,佐证此结论的史实是( )
A.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B.设置驻藏大臣监督地方
C.册封“达赖喇嘛”封号 D.用金瓶掣签确定继承人
13.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对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创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14.《元史》载吐蕃军民财谷等各项事务皆由总制院管理,后因中央皆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者,故将“总制院”改为
A.中书省 B.宣政院 C.御史台 D.枢密院
15.1264年,元设立总制院既是全国佛教最高领导机构,又监管某一地区的军政。因唐代皇帝曾在政殿接见吐蕃来朝使者的缘故,1288年,总制院更名为宣政院更加突出了这一机构管辖这一地区的职能。“这一地区”是( )
A.西藏 B.澎湖 C.琉球 D.西域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及治国理政方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
材料一 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材料二 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
图一:北宋形势图(1111年 图二:南宋形势图(1142年)
材料三 元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一反映唐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列举一个唐朝有效处理民族关系的事例。
(2)观察材料二中的两幅形势图,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局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提到的导致宋朝“二度倾覆”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
(5)阅读材料三,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空前纪录。请结合所学史实,完成以下填空。
A.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________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B.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________,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17.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明、清三代,均建都北京,地处边陲,与江南岭外相隔遥远,靠大运河转输就显得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水流量和涨枯季节不同,特别是黄河的改道和屡有水灾发生,给运河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困难。为此,从元代开始又从东边沿海开辟了新的海路。
元代的海路正式开始于至元二十年(1238年),从崇明岛取海道直沽(天津)以达京师,这条海路从此就成为元代转输江南漕粮的主要运道,运粮数量每年达三百万石以上。当时走海路有着很大风险,粮船漂溺者,船坏米沉者,无岁不有。但这条海路的开辟却给中国古代交通带来了新的开端,注入了新的血液,古老的运河似乎让它分担了自己的重任。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
材料二: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作出了开通南北大运河的决定。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间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了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隋开运河还有政治方面的动机,南方一些世家大族自恃实力强大,企图抗衡中央。隋统治者要对南方实行有效统治,开通运河势在必行。同时,驻扎北部边境的大量军队需要江淮和中原供应粮饷,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改编
(1)据材料一分析元代开辟海路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隋代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据上述材料分析促进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相同因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C项正确;A项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管辖新疆地区,排除A项;元朝澎湖巡检司的设置是管辖台湾地区,排除B项;清朝设立驻藏大臣是管理西藏地区,但元朝时西藏已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C
【详解】
依据题干地图关键词“甘肃行省、陕西行省”可知,图中的行政制度出现于元朝。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时在全国设立了10个行省。行省制度有利于对全国的管辖。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代,故C符合题意;隋朝、唐朝、清朝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甘肃行省、陕西行省”是解题的关键,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以后各朝基本沿续下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代。
3.A
【详解】
依据“图片①元世祖“可知,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关。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A项正确;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排除B项;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排除C项;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
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标志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D项正确;市舶司是宋朝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排除B项;元朝辽阳行省管辖今东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边疆各族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从而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A项正确;回族的形成与壮族无关,排除B项;维吾尔族是回族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全面,排除C项;满足回族的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与
6.D
【详解】
根据“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可得出元代行省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与教育及君权无关,排除AB项;C项是在宋代,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C项正确;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设置的管理新疆的机构,排除A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唐朝武则天时期在新疆地区设置的,排除B项;驻藏大臣是清朝时期在西藏地区设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即今天的台湾,B项正确;宣政院管辖的是西藏,排除A项;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排除C项;台湾府是清朝时期设置的管理台湾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以后,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关系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C项符合题意。秦朝和西汉没有涉及到与台湾的往来,AB两项不合题意;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清政府于1684年在台湾设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关系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11.B
【详解】
郑成功提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对台湾进行管辖,B项正确;西域都护府管辖的是西域地区,排除A项;宣政院管辖的是西藏地区,排除C项;军机处是清朝设置的皇帝的秘书机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时由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这是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A项正确;设置驻藏大臣、册封“达赖喇嘛”和确立金瓶掣签都是在清朝,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对地方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创立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十个行省,受中央节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推广郡县制,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实行刺史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是藏族的祖先,“总制院”是元朝设立的管理西藏地区各项事务的机构,后因中央皆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者,故将“总制院”改为宣政院。元朝设立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故B符合题意;中书省是元朝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排除A;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排除C;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排除D。故选B。
1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对西藏管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A项正确;元朝管理澎湖和琉球的是澎湖巡检司,排除B、C项;管理西域的是北庭都元帅府,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平等的民族政策”。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朝廷任用少数民族人士为官”、“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等。
(2)金灭辽和北宋,此后形成了金、南宋、西夏对峙的局面。
(3)“金军攻破开封”(或“金灭北宋”或“靖康之变”)和“元军攻入临安”(或“元灭南宋”)。
(4)政权并立、战和并存。
(5)A:少数民族;B:行省制(度)。
(1)
民族政策:根据材料“……朕独爱之如一……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可得出,材料一反映唐朝统治者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或平等的民族政策。
事例:根据所学可得出,可以从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朝廷任用少数民族人士为官、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等角度作答。(任意一例即可)
(2)
变化:根据图片及所学可得出,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此后形成了金、南宋、西夏对峙的局面。
(3)
事件: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
(4)
特点: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宋朝时期政权并立、战和并存。
(5)
根据所学可得出,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A是少数民族。
根据所学可得出,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故B是行省制(度)。
【点睛】
17.(1)原因:大运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黄河改道等冲击运河正常运行,海运更有助于漕粮大批量运输。(回答对任意2点即可)
作用:海路成为漕粮运输的主要通道,推动中国古代交通发展,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答对任意1点即可)
(2)原因: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经济发展需要南北加强经济联系;压制南方世家大族势力,维护中央统治的需要。
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统治者(中央政府)的决策。(答对任意1点即可)
【详解】
(1)原因:根据“靠大运河转输就显得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可归纳出大运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根据“特别是黄河的改道和屡有水灾发生,给运河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困难”可归纳出黄河改道等冲击运河正常运行,根据“这条海路从此就成为元代转输江南漕粮的主要运道,运粮数量每年达三百万石以上。”可归纳出海运更有助于漕粮大批量运输。第二小问历史作用,根据“这条海路从此就成为元代转输江南漕粮的主要运道”可归纳出海路成为漕粮运输的主要通道,根据“但这条海路的开辟却给中国古代交通带来了新的开端,注入了新的血液,古老的运河似乎让它分担了自己的重任。”可归纳出推动中国古代交通发展,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2)原因:根据“南方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可归纳出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根据“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了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可归纳出经济发展需要南北加强经济联系;根据“隋开运河还有政治方面的动机,南方一些世家大族自恃实力强大,企图抗衡中央。隋统治者要对南方实行有效统治,开通运河势在必行”可归纳出压制南方世家大族势力,维护中央统治的需要。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相同因素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统治者(中央政府)的决策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