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估(四)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呜咽(yè) 红绡(shāo)
嘈杂(cáo) 峥嵘(zhēnɡ)
B.豆蔻(kòu) 仓皇(huánɡ)
迁谪(zhé) 喧豗(huī)
C.机杼(zhù) 江渚(zhǔ)
扪参(shēn) 咨嗟(jiē)
D.凝噎(yē) 崔嵬(wéi)
钿头(diàn) 秦塞(sài)
【解析】选A。“绡”应读x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鱼舟 霜鬓 攀援 砯崖
B.潦倒 苍海 呕哑 憔悴
C.干戈 巷陌 冷涩 峨眉
D.杜鹃 惘然 胁息 暮蔼
【解析】选C。A.鱼—渔;B.苍—沧;D.蔼—霭。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选B。A项,化用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自许“万里长城”的典故。C项,传说南海鲛人哭泣流下的眼泪可化为珍珠。D项,《庄子·齐物论》记载“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4.下列句内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念/去去/千里/烟波21世纪教育网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D.琵琶/声停/欲语/迟
【解析】选C。应划分为: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破楼兰终不还 (2)惊涛拍岸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潦倒新停浊酒杯
[21世纪教育网
6.这首诗围绕“愤”展开叙述、议论、抒情,请写出“愤”在诗中的具体含义,并说说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含义:①早年北望中原,抒发的是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②岁月流逝而壮志未酬;③壮心不已,希望继续为国效劳。
艺术风格:沉郁、豪迈。
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是为人们广泛传诵的名句,试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简要分析这两句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运用对偶、借代,高度概述了诗人当年的战斗经历,抒发了恢复中原的豪迈气概。
8.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在该诗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惆怅、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落泪,为什么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像空间。
9.《锦瑟》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起兴”手法。
10.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1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读懂该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一要注意所给的注解,二要统观诗中所写的“云”“水”“寒鸦”三个意象所含的感彩。
参考答案:“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之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四)(2009·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10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21世纪教育网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21世纪教育网
12.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6分)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三月晦日偶题》是秦观在三月最后一天触景生情抒发感慨之作。诗人先描绘了万物萌发的春天美景,接着点明爱春的“痴心儿女”惜春留春的心理。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留春”的感慨,春景逝去“何须恨”,那“阴阴夏木”同样能使人心旷神怡。表达了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点绛唇》一词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醉里春归”写出在人们沉醉于春光中,
不知不觉春已归去。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接着问春归何处,却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充满深情眷恋,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疏雨”“梦”寄托了词人怅惘的情思。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整首词反映了词人惜春留春的情绪。
答案: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阴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13.《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三、语言运用(15分)
14.用下面语段的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另选对象,表达一个集中的意思。字数可稍有不同。(4分)
如果说高适的边塞诗犹如朔方浩瀚的大漠,那么柳永的婉约词就像南国多情的平湖。不同风格的诗词流光溢彩,才形成了文学天地的瑰丽与繁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仿写时注意对象的选取,要有对比性和统一性。
参考答案:如果说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犹如奔腾的江河,那么舒伯特的《小夜曲》就像淙淙的小溪。各种形式的乐曲竞相鸣奏,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丰富与美妙。(或:如果说洛阳的牡丹犹如富贵的公主,那么水边的芦花就像清丽的村姑。姿态各异的花草争奇斗艳,才形成了大自然的缤纷与美丽。)21世纪教育网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6分)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21世纪教育网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④适合做首句,随后按逻辑顺序“(抒)发”“分别吟出”“不约而同地都”排列,然后③承接②中的“长江奔流”,最后⑤中的“这”承接③。
答案:④①⑥②③⑤
参考答案: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心观测到3颗新生恒星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