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1《蜀道难》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1《蜀道难》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8 23:1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蜀 道 难
唐·李白
走近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官至供奉翰林。性格豪放,感情
奔放,形成了他飘逸、奔放、
雄奇、壮丽的艺术风格。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二岁时,在安徽当涂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动人华章。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著特点是
1、满腔热情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中
2、意象常常超乎现实
3、大胆的夸张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
听朗诵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使用了重章叠沓的手法,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对比手法,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之要,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在各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第一部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五丁开山故事、作用)
一叹高而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虚实结合
1、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2、开辟蜀道的艰难
映衬夸张
细节描写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侧面写高
正侧面写高
行人角度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整体概括,面的描写
点的描写
二叹险而可畏
山水险恶
景物凄清
悲鸟号古木,看
雄雌绕林间。
子规啼夜月 听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险峻?第二部分:叹自然环境险


借景抒情
环境烘托
运用夸张
风光奇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写蜀道的险而可畏
三叹蜀道险要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蜀道如此险峻,为何远道之人还要来这里? (第三部分:叹社会环境险)
从地形险要,社会现实环境险恶的角度写出居留之难
慨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易守难攻
位置重要
社会现实环境险恶
 二、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艺术手法)
  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②侧面烘托: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③细节描写,通过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抒发了旅愁,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总 结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也在你的脚下。。。。。
蜀道再难!
要背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