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一长方体物体从装有水的杯子中匀速拉出,物体的底面积为20cm2,杯子的底面积为100cm2,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体的密度为2.5g/cm3
②t=1s时,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4N
③物体上升的速度为8cm/s
④当物体有一半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1N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2.将同一物体放在液体中的三种情况如图所示,比较它受到的浮力大小,表示浮力最小的是( )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无法比较
3.水平桌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将 A、B 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VB=2VA)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如图所示,两物体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物体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A和 FB,液体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ρ甲>ρ乙 B.FA=FB,ρ甲=ρ乙
C.FA=FB,ρ甲>ρ乙 D.FA<FB,ρ甲<ρ乙
4.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和烧杯,溢水杯中装满水,将a、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溢水杯中,最终a漂浮在水面上,b沉在杯底,如图所示,设甲烧杯中水的质量m甲、乙烧杯中水的质量m乙,两球质量分别为ma、mb,两球体积分别为Va、Vb,现有以下判断
(1)若mam乙
(2)若m甲=m乙,则一定有ma(3)若Va=Vb,则一定有m甲(4)若m甲其中正确的是( )
A.(1)(2) B.(1)(3) C.(2)(3) D.(2)(4)
5.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质量不计)底面积为,将一体积为的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有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用一根质量和体积不计的细线把容器底和木块底部中心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已知:水的密度为,)( )
A.木块的密度为
B.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质量为
C.浸没水中时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
D.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
6.三国时代,诸葛亮曾放飞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孔明灯”,关于“孔明灯会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灯受的重力大于浮力 B.灯受的重力等于浮力
C.灯受的重力小于浮力 D.以上说法均可
7.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中,能用来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用橡皮泥捏成的实心小球沉入水底,而再将同样一块橡皮泥捏成的小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关于橡皮泥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泥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B.橡皮泥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C.橡皮泥小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D.橡皮泥小船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9.小明看到清淤作业人员正在将水塘底部的淤泥搬运到船上。他想:水面高度会变化吗 于是进行了探究:首先,将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置于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然后,将石块a从水中拿出并轻轻放在木块b上,它们处于漂浮状态,则水面高度将( )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无法判断
10.相同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内装有完全相同物块A、B,物块A与容器甲底部用一根细绳相连。同时往两容器内注水,直至水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
B.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
C.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
D.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甲=F水乙
二、填空题
11.排水量为1000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所受河水的浮力是_____N。当它由河里驶向海里时,船身会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不变”;河水密度小于海水密度)
12.某同学参与制作简易密度计。首先在一根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然后将其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将铜丝缠绕于一端作为配重是为了降低木棒的______ ,从而让它能够竖直的漂浮在液面上。而当密度计漂浮在液面时,所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据下图可判断,简易密度计所受浮力F甲______ F乙,两杯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_ρ乙。(后三空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3.水平桌面上有一底面积为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内装有质量为m的水。现将一个底面积的圆柱形木块(不吸水)缓慢放入水中,松手后,木块直立在水中且与容器底接触(部分露出水面),如图所示。若此时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刚好为零,则放入木块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____,木块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__。(两空均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14.(1)小明制作简易密度计,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________在液体中,此时吸管受到的浮力________重力(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甲图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乙图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________ρ水(选填“=”“>”或“<”),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________。
(3)小明根据甲图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0.9刻线是在1.0刻线的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
15.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20cm2、高为12cm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深度为10cm的水。另有一个内、外底面积分别为50cm2、60cm2,高为10cm的圆柱形玻璃杯。则容器中水的重力为______N。向玻璃杯中倒入质量为224g的煤油,刚好将杯子装满,然后将煤油全部倒出,并将玻璃杯擦干;再将玻璃杯用细线系住,保持杯口向上且竖直缓慢沉入水中直至静止,待液面静止后,求玻璃杯内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为______Pa。(已知:ρ玻璃=2.6g/cm3、ρ煤油=0.8g/cm3、ρ水=1g/cm3、g=10N/kg)
三、综合题
16.现有一个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杯身的杯子(杯子厚度忽略不计),装高h1的水密封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将杯子倒置在盛有水的容器中,静止时杯子内外液面高度差为h2,如图乙所示。再将一个底面积为SA,高为h的小圆柱形物体A放在杯子上,静止时杯子内外液面高度差为h3,如图丙所示。(已知S=2SA,水的密度为ρ)求:
(1)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强p甲=___________;
(2)乙图中若杯底裂开一条缝,则杯中的水面将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物体A的密度ρA。___________
17.如图甲,有一质量为10g,底面积为1×10-4m2的圆柱体:(ρ水=1.0×103kg/m3,p盐水=1.03×103kg/m3,g=10N/kg)
(1)求该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
(2)先后把圆柱体放入装有水和盐水两种液体的烧杯里,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图丙中实心点代替圆柱体,在方框内画出圆柱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
( )
(3)求圆柱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
(4)求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_______
(5)圆柱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选填“>”、“=”、“<”),写出你的分析过程___.
18.如图所示,为我国生产的ZTD﹣05履带式水陆两栖突击车,该车体采用了轻质铝合金装甲,可进一步增强在水中的浮渡能力。请完成以下问题(g取10N/kg):
(1)突击车在海面训练过程中,发射多枚炮弹后,车体向上浮起了一些,车体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陆地上行驶时,宽大的履带可以减小车体对地面的___________(选填“压力”或“压强”);
(2)若突击车满载时总质量为30t,则它漂浮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___________
(3)此时突击车浸入水中的体积为多少m3?___________水密度为1.0×103kg/m3。
19.两个质量相等、质地均匀的实心球甲和乙,密度分别为和,且。现将两球放入装有足够深水的容器中,当它们静止时,分析发现水对甲球浮力小于对乙球的浮力。(水的密度用表示)
(1)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
(2)对于(1)中结果应满足的相应条件为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①由图像可知,物体完全露出水面后,绳子的拉力即物体的重力G=5N,未露出水面时,物体受到的拉力F=3N,所以浸没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G﹣F=5N﹣3N=2N
由F浮=ρ水gV排得物体的体积
V=V排==2×10-4 m3
物体的质量
m==0.5kg
所以物体的密度
ρ==2.5×103kg/m3=2.5g/cm3
所以①正确;
②和③根据图像可得下图:
t=0s时长方体物体沉在杯底,t=2s时长方体物体上表面到达水面,t=3s时长方体物体下表面离开水面;由图像可以知道,物体露出水面的整个过程用时
t′=3s﹣2s=1s
因为长方体物体体积
V=2×10-4 m3=200cm3
则长方体物体的高度
h==10cm
此时,因为长方体物体离开水面,水面下降高度为
Δh==2cm
以物体上表面为标准,物体露出水面的整个过程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s=h﹣Δh=10cm﹣2cm=8cm
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
v==8cm/s
则物体从杯底到上表面到达水面时运动的距离
s′=vt2=8cm/s×2s=16cm
则最初水的深度
h′=s′+h=16cm+10cm=26cm=0.26m
由图像可以知道,当t=1s时,长方体物体处于浸没状态,水的深度不变,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0.26m=2.6×103Pa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pS杯=2.6×103Pa×100×10﹣4 m2=26N
故②错误,③正确;
④当物体有一半露出水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0.5×2×10﹣4 m3=1N
所以④正确。
综上可知①③④正确。
2.A
【详解】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同一物体在煤油和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由因水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故
由乙、丙两图知,物体在水悬浮,在盐水中漂浮,由物体沉浮条件知,物体在水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相等,等于物体的所受的重力,即
故选A。
3.C
【详解】
A、B两个实心物体,由于质量相等,则其重力也相等,即
GA=GB
甲图中物体A漂浮,则浮力等于重力,即
FA=GA
乙图中物体B悬浮,则浮力等于重力,即
FB=GB
所以
FA=FB
根据题意知道,VB=2VA,则比较甲乙图知道
VA排<VB排
由于浮力相同,由F浮=ρ液gV排知道
ρ甲>ρ乙
故C正确。
故选C。
4.C
【详解】
因为a漂浮在水中,所以a所受的浮力等于a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即
根据公式得,a的质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即,b沉在水底,则b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小于b的重力,即
根据公式得,b的质量大于排开水的重力,即,若ma>mb,所以没法确定a球排开水的重力和b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故(1)错误;若m甲=m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a和b所受的浮力相等,根据(1)的分析可知,a的重力小于b的重力,即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故(2)正确;若Va=Vb,因为a漂浮,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b浸没在水中,说明a排开水的体积小于b排开水的体积,所以a排开水的质量小于b排开水的质量,即m甲故选C。
5.C
【详解】
A.木块的浮力
木块的密度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重力
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质量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浸没水中时,木块受到重力、浮力、拉力三个力平衡,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加水的重力,容器底面积不变,故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浮沉条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上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悬浮或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下沉.
【详解】
灯笼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的浮力的作用,灯罩内的气体被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小于灯罩外空气的密度,使灯笼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灯笼的重力,灯笼上升.
故选C.
7.A
【详解】
A.如图所示的装置,当风从该装置吹过时,其上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不同,导致其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使该装置受到向上的力的作用,该力可以通过测力计指针的偏转来反映,所以该装置可以用来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故A符合题意;
B.该装置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用来测量大气压的值,故C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是用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
AB.用橡皮泥捏成的实心小球沉入水底,小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故AB错误;
CD.同样一块橡皮泥捏成的小船能漂浮在水面上,处于漂浮状态,橡皮泥小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有石块a和不吸水的木块b,石块a沉在水底,浮力小于重力,不吸水的木块b漂在水面,浮力等于重力,此时总浮力
将石块a放在木块b上后,ab一起漂浮,总浮力等于总重力,即
因此
而浮力越大,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水面越高,因此水面会上升,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
A.由图可知,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
VA排>VB排
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物块受到的浮力
F浮A>F浮B
故A错误;
BC.相同的容器内水面相平,因为
VA排>VB排
所以容器内水的体积大小关系
V甲<V乙
根据m=ρV可知,水的质量
m甲<m乙
物块和容器的质量都相同,总质量等于容器、物块和水的质量之和,所以总质量的关系
m总甲<m总乙
由G=mg可知总重力的关系
G总甲<G总乙
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所以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F甲<F乙
容器的底面积相等,由可知,此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p甲<p乙
故BC错误;
D.相同的容器内水面相平,根据p=ρ水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水甲=p水乙
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F=pS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水甲=F水乙
故D正确。
故选D。
11. 1×107 上浮
【详解】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轮船所受浮力
F浮=G排=m排g=1000×1000kg×10N/kg=1×107N
[2]船无论是在河中还是在海中都漂浮,浮力等于船重,由于船的重力不变,所以船受到的浮力不变;因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船进入海水时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即船身会上浮。
12. 重心 等于 等于 小于
【详解】
[1]重心越低,稳度越大,故自制密度计下端缠上适量的铜丝,主要目的是降低重心使密度计能竖直漂浮在液面。
[2]当密度计漂浮在液面时,只受浮力和重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密度计所受到的浮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
[3]由图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此时
F浮=G
因为两个密度计完全相同,重力相同,所以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
F甲=F乙
[4]因为甲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
F浮=ρgV排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即
ρ甲<ρ乙
13.
【详解】
[1]放入木块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放入木块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2] 水的质量为
则水的高度为
此时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刚好为零,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故木块所受的重力为
故木块所受的重力为。
14. 竖直的漂浮 等于 > 上
【详解】
(1)[1][2]为了让饮料吸管能竖直的漂浮在液体中,吸管下端塞入一些金属丝作为配重,这样做目的是为了降低重心,让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液体中;饮料吸管竖直的漂浮在液体中,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吸管所受浮力与重力相等。
(2)[3]由于吸管在图1、2图中均漂浮,所以
F浮=G
则在水和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
F浮=ρgV排
V排甲>V排乙
所以
ρ水<ρ液
[4]设吸管的底面积为S,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
F浮水=F浮夜
ρ水gSH=ρ液gSh
h=
(3)[5]根据(2)可知,将上端刻度与下端刻度进行比较,得到刻度线的两个特点是:上端刻度小、下端刻度大和上端刻度疏、下端刻度密;即0.9刻线是在1.0刻线的上方。
15. 12 480
【详解】
[1]容器中水的体积为
V水=Sh水=120cm2×10cm=1200cm3=1.2×10-3m3
由密度公式容器中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1.2×10-3m3=1.2kg
则容器中水的重力为
G=m水g =1.2kg×10N/kg=12N
[2]根据密度公式,玻璃杯的容积
圆柱形玻璃杯外底面积分为60cm2,高为10cm,则玻璃杯中玻璃的体积与玻璃杯容积之和为
V玻璃总=S外h杯=60cm2×10cm=600cm3
故玻璃杯中玻璃所占的体积
V玻璃=600cm3-280cm3=320cm3
薄壁圆柱形容器水面上方的容积
V上=Sh柱-V水=120cm2×12cm-1200cm3=240cm3<600cm3
即由于容器中水面上方的容积小于玻璃杯的总体积600cm3,则当玻璃杯刚好浸没在水中时,将有部分水溢出,溢出水的体积为
V溢= V玻璃总-V上=600cm3-240cm3=360cm3
则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剩余水的体积为
V余= V水-V溢=1200cm3-360cm3=840cm3
根据密度公式,玻璃杯的质量为
m玻璃=ρ玻璃V玻璃=2.6g/cm3×320cm3=832g
玻璃杯的重力
G=m玻璃g=0.832kg×10N/kg=8.32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玻璃杯刚好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因玻璃杯的重力大小其受到的浮力,故最终玻璃杯沉在薄壁圆柱形容器的底部,若此时水面上升到与玻璃杯口平齐,则玻璃杯外这部分水体积为
V′=(S-S外) h杯=(120cm2-60cm2)×10cm=600cm3
故进入玻璃杯内部水的体积为
V进= V余- V′ = 840cm3-600cm3=240cm3
玻璃杯内部水的深度为
玻璃杯内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为
16. 不变
【详解】
(1)[1]由知道,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强
(2)[2]由题,杯中装高h1的水密封后放在水平桌面上,水面上方气压为大气压,倒置水中,若杯底裂开一条缝,则杯中的水面上方压强不变,水面高度不变。
(3)[3]图乙杯子处于漂浮状态,由漂浮条件知道
F浮乙=G水+G杯--------①
图丙杯子和物体A处于漂浮状态, 设杯子的底面积为S,由漂浮条件知道,杯子在水中和在液体中受的浮力相等, 即
F浮丙=G水+G杯+GA-------②
由②-①知道,物体A受到的重力
GA=F浮丙-F浮乙
即
mAg=ρgV丙排-ρ液gV乙排=ρg(V丙排-V乙排)=ρg(Sh3-Sh2)=ρgS(h3-h2)
故解得A的质量
mA=ρS(h3-h2)
由知道,物体A的密度
答:(1)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强;
(2)乙图中若杯底裂开一条缝,则杯中的水面将不变;
(3)物体A的密度。
17. 1000Pa 0.1N 0.1m = 因为圆柱体在水和盐水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其浮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所以浮力相同;
【详解】
[1]圆柱体的质量为10g,则重力为
,
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对桌面的压强为
;
[2]圆柱体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即处于漂浮状态,说明浮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受力示意图如下:
[3]圆柱体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处于漂浮状态,说明浮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
[4]圆柱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0.1N,圆柱体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
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
[5][6]圆柱体在水中和盐水中都处于静止状态,处于漂浮状态,说明浮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圆柱体的重力没变,所以浮力相等.
18. 减小 压强 3×105 30
【详解】
(1)发射多枚炮弹后,车体向上浮起了一些,深度变小,根据p=ρgh可知,车体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减小;在陆地上行驶时,宽大的履带增大了受力面积,则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2)突击车满载时的重力为
由于两栖车在深水中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即
(3)根据可得,突击车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答:(1)突击车在海面训练过程中,发射多枚炮弹后,车体向上浮起了一些,车体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减小;在陆地上行驶时,宽大的履带可以减小车体对地面的压强;
(2)若突击车满载时总质量为30t,则它漂浮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3×105N;
(3)此时突击车浸入水中的体积为30m3。
19. ρ乙:ρ甲(或ρ水:ρ甲) 见详解
【详解】
(1)[1]两球质量相等,且ρ甲>ρ乙,根据,V甲<V乙;质量相等、质地均匀的实心球甲和乙,若两球在水中都漂浮,则F甲=F乙=G,与题意不符;若两球在水中都是全部浸没(可能都沉底,或甲球沉底而乙球悬浮),由于V甲<V乙,根据F浮=ρ水gV排知,F甲<F乙,与题意相符,所以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之比
若甲沉底,乙漂浮,则根据浮沉条件可知F甲<G甲,F乙=G乙,且G甲=G乙,所以F甲<F乙,符合题意,所以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之比
(2)[2]若两球都浸没,则根据浮沉条件和前面解答可知此时应满足ρ甲>ρ乙≥ρ水;若甲沉底,乙漂浮,则根据浮沉条件和前面解答可知此时应满足ρ甲>ρ水>ρ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