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4: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请将答案规范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30道题,共75分)
1.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
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A.“仁”和“礼” B.“无为”
C.“兼爱”和“非攻” D.“法治”
3.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赢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4.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
5.下图是《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6.公元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兄弟辅助下,平定叛乱,建立东晋政权。当时,政治由王导主持,军事由王敦控制,晋元帝对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东晋政治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谓。该历史现象体现东晋政治显著特点是(  )
A.君权强化 B.士族专权 C.文官政治 D.藩镇割据
7.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与汉族交融。下列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  )
A.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 B.重农抑商,推行县制
C.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 D.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
8.隋朝运河“北通绚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
A.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的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9.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重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10.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史实可以表明唐朝时(  )
A.民族间矛盾已经消除 B.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统治阶级内部团结
1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金榜题名”等语句都反映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2.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主要代表何承天、范缜等,在研究儒家经典方面并无成就可言,其知名于世,只是站在儒家立场上对佛教的批判。这一现象说明(  )
A.三教合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传统主流思想面临危机
C.社会动荡是佛教盛行的主要原因 D.门阀政治阻碍学术发展
14.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到的书法家是(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祖冲之
15.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他是(  )
A.贾思勰 B.裴秀 C.孙思邈 D.祖冲之
16.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 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北宋皇祜四年(1052)年,抗击西夏名将狄青被提升为最高军政机关枢密院的枢密副使,遭到朝廷大臣强烈反对,他们以“出身兵伍、四夷轻蔑朝廷、大臣耻与为伍、破坏祖宗家法”等“五不可”理由表示反对。这体现出宋代治国理念是(  )
A.守内虚外 B.强干弱枝 C.重文抑武 D.文武制衡
18.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19.“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20.《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采取“一国两制”主要是因为(  )
A.契丹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B.契丹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C.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21.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可知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是(  )
A.少数民族内迁使民族交融加强 B.外来民族与中华民族的交融
C.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主要是靠宗教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元开始
22.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  )
A.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3.宋元时期……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句中省略的是(  )
A.纸张 B.瓷器 C.火药 D.铁器
24.在宋代,铁矿从开采到冶炼出品有一套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人协作。一个铁矿作坊要有不少工人同时进行劳动,实行内部分工,才能完成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
A.冶铁技术水平已领先世界 B.铁器不进入民间市场
C.手工业领域出现雇佣关系 D.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大
2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普遍使用 B.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携带不便
C.宋代商业的繁荣 D.北宋政府的大力推广
26.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
①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韩愈) ②天宝以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唐宪宗) ③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
A.安史之乱的危害 B.文学体裁的演变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赋税制度的沿革
27.宋人婚姻论财风气普遍,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现象。这说明宋代(  )
A.婚姻关系强调祖先名望 B.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
C.婚姻买卖现象较为普遍 D.财富多寡决定家庭成败
28.朱熹认为:“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据此可知,他认为(  )
A.“理”是世界的根本原则 B.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C.应当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D.“天理”在自己心中
29.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3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其中,为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提供技术保证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3分,共2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2分)
材料二
指出图一和图二代表的制度,分析皇权和相权的变化。(4分)
材料三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根据材料三概括三省六部制的内容。(权力结构,职权)(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2分)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3分)
材料三
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全国越来越需要南方的供给。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宋朝在沿海海港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这样海外丝绸贸易出现进一步繁荣。当时的海港因此而繁荣起来,以扬州、泉州和广州为最,这也促使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地区大力发展蚕丝生产。
——摘编自刘治娟著《丝绸的历史: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彩带》
(3)依据材料三,说明宋代海路丝绸贸易兴盛的原因。(8分)
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每题2.5分,30题,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C A B B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C D A C A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D C C B A D D
12分
职能:辅佐天子,助理万机或据材料具体展开,同类意思即可。(2分)
图一:三公制或者三公九卿制,图二:三省六部制(2分)
变化: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分割)(2分)
三省六部制把属于宰相的权力分开,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决策(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6分)(根据材料中的语言表述,意思相似也可以)。
32.13分
品质:诚信、重义轻利。(2分)
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成为商业中心);海外(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3 分)
原因:经济南移完成;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业发达;设立市舶司;(8分,每点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