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6.2 测量物体的质量
一、单选题
1.关于使用托盘天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物体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
B.必须使用镊子移动游码,但可用手直接加减砝码
C.若砝码被磨损后质量减小,测得物体的质量也会偏小
D.调节平衡螺母时,若指针偏向刻度盘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正常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37℃
B.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C.我国高速公路汽车最快速度可达120m/s
D.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g
3.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测量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可不在零刻度线处
C.用手直接加减砝码
D.测物体质量时不考虑天平的最大测量值
4.用天平测出一粒米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中,反复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B.先测出一粒米和一块铁块的总质量,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中仔细认真的测量
D.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除以100计算求得
5.某同学用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向右移动游码 D.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6.某同学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天平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他忘记调节天平的平衡,直接用这样的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与物体的直实质量相比(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7.在一架已经调好平衡的天平上称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右偏,则下列纠偏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B.增加右盘中的砝码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侧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8.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下列情况中会出现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
A.横梁没有平衡,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就进行测量
B.使用已被磨损的砝码
C.按游码右端所对的刻度读数
D.游码未放在零刻度线,就调节横梁平衡测量物体的质量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木头多一些,而1千克的水蒸气比1千克水多一些
B.装满液体的容器,温度升高时液体从容器中流出,说明质量增加了
C.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质量就要改变
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物态变化而改变
10.用天平测完物体质量后,发现左盘下粘有一小块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橡皮泥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粘上去的,测量结果都不会准确
B.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前粘上去的,则测量结果仍然正确
C.若橡皮泥是在调横梁水平后粘上去的,则测出的质量小于物体的真实质量
D.橡皮泥质量较小,对天平的测量不会起什么作用
1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s
B.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m
C.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3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12.小明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在调平时,游标未打到左端“0”刻度线处就立即去调节平衡螺母。若小明未及时察觉,仍按一般方法进行操作和读数,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不变
C.偏小 D.无法判断
13.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误将物体放在右盘中,天平平衡时,左盘中有50克、20克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的示数为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应是( )
A.73.4克 B.70.4克 C.66.6克 D.无法计算
14.关于使用托盘天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物体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
B.必须使用镊子加减砝码,但可用手直接移动游码
C.若砝码被磨损后质量减小,测得物体的质量也会偏小
D.调节平衡螺母时,若指针偏向刻度盘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15.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g。她记录下的木块质量是38.4g,整理器材时,才突然发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木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
A.33.2g B.31.6g C.43.2g D.35.8g
二、填空题
16.调节天平平衡时没有把游码归零就直接调节平衡螺母,是错误的._____(判断对错)
17.请将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1)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
(2)物块的质量是______g
(3)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18.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将被测物和砝码放错了位置,天平平衡时,左盘放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4g,则物体质量为____g.测完后猜发现使用的 已经磨损了的砝码,则这个物体的真实质量是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刚才计算出的质量.
19.分别说出图中所指定的天平各元件名称:A是__________;B是_____;C是_____; D是________.
2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小块岩石的质量.他调节天平时出现了图甲所示情形,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图乙是测量质量时的读数,则该岩石的质量为_____g.
三、综合题
21.测量水的质量时,甲同学先称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然后倒出水,称出杯子的质量;乙同学先称出杯子的质量,然后倒入水,称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这两个同学都可以测出水的质量,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方法更好?采用另一同学方法测量水的质量会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22.在日常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学校里的水龙头关闭不严,导致滴水不止.小明决定测量水龙头关闭不严,究竟会流失多少水.
(1)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在标尺左端“0”刻度线,在横梁平衡前指针的指示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他用质量为50g的烧杯放在关闭不严的水龙头下接水10分钟.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到已调平的天平左盘中,在右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这时烧和水的总质量_____ 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通过调节当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时,盘内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这个水龙头1小时漏掉水的质量为_____克.
23.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
A.往右盘增加砝码 B.从右盘减少砝码
C.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②如图(a),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________ g.
③如图(b)是某架天平配套使用的砝码盒,盒内的砝码有100g一个、50g一个、20g两个、10g一个、5g一个,正确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物体放在右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恢复了平衡,读出砝码和游码示数之和为112g,则物体的实际质量是________ g.
24.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推力巨大的“长征”系列火箭已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将“风云”气象卫星、“海洋一号”卫星和“神舟”系列载人实验飞船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14圈后,于10月16日成功地返回地面.美国航天员曾涉足月球,由于他们远离地球,地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减弱到可以忽略①,而这时月球的引力则起主要作用.其实,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作用②.通常的两个较轻物体之间的引力十分微小,我们不易察觉到,但宇宙天体间(如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就非常大③.
(1)在飞船进入太空的过程中,宇航员杨利伟的质量将_____.
A、先减小再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始终不变 D、逐渐减小
(2)第②句其实是牛顿所创立的万有引力理论,由第①句,我们可以知道万有引力跟_____有关,再由第③句我们可以猜想出万有引力还跟_____有关.
25.小芳、小于和小江三位同学在探究“物体的状态对质量大小的影响”时提出了多种实验方案:
小芳的方案:
①将一块冰放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冰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将放有冰块的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使冰全部熔化成水;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其中水的总质量为m2.
小于的方案:
①将盛有适量热水的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m1;
②将冰块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m2;
③将冰块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让冰熔化成水;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其中水的总质量为m3,现在请你将她们两人的发现和结论写出来.
(1)小芳通过比较_____,发现冰熔化后,其质量是_____;小于通过比较_____,发现冰熔化后,其质量是_____.
(2)小芳和小于当中谁的结论是正确的?_____.另一个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3)爱动脑的小江发现小芳、小于的方案都有缺陷,提出了一种既简捷又方便的实验.请你写出小江是如何进行实验的_______.
26.舱外航天服实际上是最小的载人航天器,是航天员走出航天器到舱外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如图所示.舱外航天服质量仅约110kg,除了具有舱内航天服所有的功能外,还增加了防辐射、隔热、防微陨石、防紫外线等功能.舱外航天服主要由外套、气密限制层、液冷通风服、头盔、手套、靴子和背包装置等组成,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个人防护装备.气密限制层是舱外航天服最重要的部分,它的作用是保持服装气密,限制服装膨胀,使各大关节具有一定的活动度.液冷通风服穿在气密限制层内,在服装的躯干和四肢部位有网状分布的塑料细管,液体流过时可将热量带走.
(1)舱外航天服的质量相当于 ________ 个正常中学生的体重.
A.1 B.2 C.3 D.4
(2)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航天服内的温度较________ (选填“高”或“低”),需要________ (选填“升高”或“降低”)温度,使宇航员保持正常的体温.
(3)舱外航天服气密限制层材料的特点是 ________ .
A.密度小、抗压强度高、伸长率小 B.密度大、抗压强度高、伸长率大
C.密度小、抗压强度低、伸长率大 D.密度大、抗压强度低、伸长率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故A错误;
B.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准用手拿,是因为手上会有汗或者脏东西,一是容易使称量变得不准,另外时间长了,容易把砝码腐蚀,游码也用镊子移动,故B错误;
C.正常情况下砝码上标的质量是砝码的实际质量,如果这个砝码磨损了,其实际质量就会小于所标的质量,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实际质量,而你仍按标准值读数,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大,故C错误;
D.天平的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侧,说明左盘偏高,所以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
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高速公路上汽车的最高限速为120km/h,约等于33.3m/s,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
A.测量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易操作的地方,故A正确;
B.调节横梁平衡时,必须要用镊子把游码拨到游码标尺上的零刻度线处,故B错误;
C.对砝码和游码的操作必须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故C错误;
D.测物体质量时,需先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所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测量值,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
AC.一粒米的质量太小,直接测量,无法用天平测出其质量,故AC不符合题意;
B.一粒米的质量太小,用天平测出铁块与米粒的质量和单独测铁块的质量几乎无差别,故B不符合题意;
D.用累积法,先测100粒米的质量,因为100粒米的质量较大,天平可轻易测出,然后用所测的米粒的总质量除以米的粒数,便可求出一粒米的质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
称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说明左边重,左边放的是物体,则应向右盘里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而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A
【详解】
天平原来指针偏左,说明右端质量偏小。直接用这样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使天平平衡,则右盘中需要多加砝码,故导致天平读数比物体实际质量偏大。
故选A。
7.A
【详解】
ABC.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右,说明右侧的砝码质量大于左盘中物体的质量,此时应该从右盘中取出最小的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直到天平横梁重新平衡,故A正确;故BC错误;
D.称量前应该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但是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D错误。
故选A。
8.A
【详解】
A.横梁没有平衡,指针偏向右侧,说明一开始右侧的质量就偏大,而这一部分质量是不能通过砝码和游码读取出来的,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磨损的砝码质量变小,就必须多添加或多移动游码的位置才能使天平平衡,从而使最终的读数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C.按游码右端所对的刻度读数,会使游码对应的值偏大,造成测量的最后结果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游码没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说明在测量之前就已经使右边有了一定的示数,而我们并没有注意到它,当读数时,再加上游码先前的示数,测量值必然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
A、1千克的铁、1千克的木头、1千克的水蒸气、1千克水的质量都是相同的,A不符合题意;B、装满液体的容器,温度升高时液体从容器中流出,说明体积增大了,但质量不变,B不符合题意;C、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质量质量不变,C不符合题意;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物态变化而改变,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10.B
【详解】
AB.若橡皮泥在调节前沾上,调节平衡螺母后,左右两边平衡,在测量时不影响测量结果;故A错误,B正确。
CD.如果橡皮泥在调节后沾上,橡皮泥就相当于在左盘里的物体,此时测量的质量值就等于橡皮泥和物体质量之和,测量值偏大,故C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
A.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在50s左右,故A符合题意;
B. 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1m,故B不符合题意;
C. 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约2m,故C不符合题意;
D.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游码相当于加在天平右侧的小砝码,如果没测量之前,游码就已经有了示数,也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详解】
游码未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说明一开始游码就有了一定的示数,而这部分示数最终会计算在测量结果之内,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选A。
【点睛】
影响天平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有时会偏大、有时会偏小,分析时牢记左物右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天平是精密的测量仪器,在调节、使用以及日常保养中,都有一些特定的注意的问题,我们应该全面了解。
13.C
【详解】
根据题意,右边=m物+m游码 ,左边=m砝码=70g;左边=右边;即:
m物+m游码=m砝码=70g;则:
m物= m砝码—m游码=70g—3.4g=66.6g
故ABD错误,C正确.
14.D
【详解】
A.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故A错误;
B.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准用手拿,是因为手上会有汗,容易把砝码腐蚀导致测量不准确,游码也要用镊子移动,故B错误;
C.正常情况下砝码上标的质量是砝码的实际质量,如果砝码磨损了,其实际质量就会小于所标质量,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实际质量,如仍按标注值读数,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大,故C错误;
D.天平的指针偏向刻度盘的右侧,说明左盘偏高,所以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
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g,她记录下的木块质量是38.4g,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是35g,游码质量是3.4g;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木块的实际质量应是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质量为
m=35g-3.4g=31.6g
故选B。
16.√
天平使用时,要先“放”:即将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再就是“调”,即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然后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得天平平衡.
【详解】
(1)使用天平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使用前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调节螺母使指针尖对准分度盘的中央的红线.
故答案为√
17. 2.70(误差0.02cm之间均可) 103 39
【详解】
(1)[1]长度的测量,注意估计值和误差范围;图中木块长度为2.70cm。
(2)[2]物块的质量应是砝码总质量加游码所示的值,物体质量为103g。
(3)[3]温度计读数,先确定越往上示数越大,说明是正数,判断出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度数,再进行读数,图中温度计示数为39℃。
18. 116 小于
【详解】
(1).砝码放到了左盘,物体放到了右盘,所以砝码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所以,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所以物体的质量:m=100g+20g-4g=116g.(2). 砝码磨损了,相当于砝码的质量减小了,但是上面所标的数值还没变.在该状态下计算物体质量比实际质量大,即这个物体真实质量是小于刚计算出的质量.
19. 标尺 平衡螺母 分度盘 托盘
【详解】
由图可知:A是标尺;B是平衡螺母;C是分度盘;D是托盘;
【点睛】
了解天平的构造和结构,是正确使用天平的前提.
20. 右 71.4
在进行天平的调平时,遵循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
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详解】
由图甲知,指针左偏,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使天平平衡.
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岩石的质量m=50g+20g+1.4g=71.4g;
21.乙同学的方法更好;质量偏小;少部分水残留杯内
【详解】
甲同学先称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然后倒出水,称出杯子的质量,两次称量的质量之差为水的质量,但在倒出水这一操作中,不能将杯中水倒完,会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子内壁上,故称量杯内水的质量偏小;乙同学先称出杯子的质量,然后倒入水,称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两次称量的质量之差为倒入杯内全部水的质量,故乙同学的方法更好。
22. 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大于 188.4
(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①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②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③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左侧沉;天平读数时: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示数之和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详解】
(1)天平要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其反方向调节,故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到已调平的天平左盘中,在右盘加入一定量的砝码后,天平的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左侧沉,这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大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10min滴的水和烧杯的总质量是:m=50g+20+10g+1.4g=81.4g;故10min杯中水的质量:m=81.4g 50g=31.4g.则这个水龙头1小时漏掉水的质量m′=6×31.4g=188.4g.
故答案为(1)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大于;188.4.
23. A 28.3 108
【详解】
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天平的右盘增加砝码,故选A.②读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1g,游码示数为3.3g,则物体的质量为:20g+5g+3.3g=28.3g.③盒内的砝码有100g一个、50g一个、20g两个,剩下的砝码是10g一个和5g一个; 因为在称量过程中误将被测物放在天平右盘,左盘放砝码,所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刻度,即该物体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刻度数=110g 2g=108g.
【点睛】
①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之前,要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天平的右盘增加砝码.②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相加,并注意游码标尺的分度值,并读取游码的左边缘对应的示数.③用天平称物体,应该是左物右码,即左盘物体的重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游码的刻度,现在是左边为砝码,右边为物体,则物体的重量为砝码质量减游码刻度.此题可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列等式计算.解答:
24. C 距离 质量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由航天员到月球和到地球的距离不同进行分析,由两个较轻物体和宇宙天体的质量不同进行分析.
【详解】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宇航员进入太空,位置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故C说法正确;
(2)由第①句“由于他们远离地球,地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可以忽略”我们可以知道万有引力跟距离有关;
由第③“通常的两个较轻物体之间的引力十分微小,我们不易察觉到,但宇宙天体间(如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就非常大”句我们可以猜想出万有引力还跟质量有关.
故答案为(1)C;(2)距离;质量.
25. m1和m2 减小的 ;m1+m2和m3 不变的 小于 原因一是冰放在烧杯中测质量的过程中,由于冰温度太低,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烧杯壁上,导致m1的测量结果偏大;原因二是用酒精灯加热使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所测的m偏小; 答:将冰块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称出其质量记作m1;等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再称其质量,记作m2,比较m1和m2大小,就能得到物体质量与状态的关系了.
【详解】
解:
(1)①小芳先测出烧杯和冰的质量m1,熔化测出烧杯和水的质量m2,由于水在加热过程中会蒸发,所以发现m2小于m1;
②小于分别测出烧杯和热水的质量m1、冰的质量m2,再将冰放入热水并熔化,测出质量m3,由于冰放入热水,热水温度降低,蒸发减慢,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小,所以得到质量不变的结论;
(2)答:小于的结论是正确的;原因一是冰放在烧杯中测质量的过程中,由于冰温度太低,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烧杯壁上,导致m1的测量结果偏大;原因二是用酒精灯加热使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所测的m2偏小;
(3)答:将冰块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称出其质量记作m1;等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再称其质量,记作m2,比较m1和m2大小,就能得到物体质量与状态的关系了.
26. B 高 降低 A
【详解】
(1)一个正常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开关,舱外航天服质量仅约110kg,相当于2个正常中学生的体重.(2)太空中的温差很大,最高可达250℃以上,由此可知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航天服内的温度较高,需要降低温度,使宇航员保持正常的体温.(3)舱外航天服气密限制层材料要求又轻、又软、又有弹性,能传热、又能透气.因此舱外航天服气密限制层材料的特点是密度小、抗压强度高、伸长率小,故选A.
点睛:(1)首先估测一个正常中学生的体重,然后可得出结论;(2)人在宇航服内要保持恒温,而太空温度变化极大,因此宇航服应具备调节宇航服内内能的性质;(3)根据材料中的“气密限制层是舱外航天服最重要的部分,它的作用是保持服装气密,限制服装膨胀,使各大关节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可做出选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