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巩乃斯的马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课文5~8段,完成1~3题。
1.课文第6段为什么一连用了四个“笑”字?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反映了作者特殊的情感。这是久在塞北、长期苦闷压抑的心情而一下得到释放后的发自内心的痛快舒畅。作者在巩乃斯草原的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在这里触摸到了冷酷、丑恶、冰凉的生活实体,不正常的政治气候让作者内心备受压抑。骑马之前,作者深感失望,内心压抑,怕自己的信念被摧毁。而骑马后,压抑的情感、思想得到了宣泄,所以“大笑”、“笑得从马背上栽下来”、“狂笑”、“笑得眼睛里流出了泪水”。
2.在雪夜纵马狂奔后,马的“眼睛里仿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点诧异……”,“怜悯”什么?“抱怨”什么?“诧异”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马的眼睛里的表情就是作者当时的处境的真实说明。在那个特定年代,人们的生活单调,精神压抑,被取消了灵魂的寄托,精神的支持。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马怜悯“我们”只能如此释放自己压抑的忧郁,“抱怨”我们不能像马那样直面现实,积极进取,“诧异”我们人类竟不如马那么自由自在!
3.怎样理解“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马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这就说明马的狂奔与作者的情感的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当时阴暗低沉的社会生活气候。在压抑痛苦的环境中,马的奔腾使作者重温到人生自由的快乐。因而把观察马当做一种享受。
二、阅读课文14~16段,完成4~6题。
4.作者为什么写夏日之雨“来势之快”、“雨脚之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环境描写,写雨的来势之快、雨脚之猛,更能突出马群的热烈奔放,为下文马群的自由奔放天性的展现作铺垫。(意思对即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作者为什么“发愣、发痴、发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作者见到的是世间罕见的奇景,体会到了生命自由奔放的强烈的激情,领悟到了生命酣畅痛快的境界,心灵引起巨大的震撼而无法用语言表达。21世纪教育网
6.有位学者说:“往南走走,碰见余秋雨,向北走走,碰见周涛,真好。读他们的散文,每一粒文字都饱满透亮,每一粒文字都有灵魂。”结合本文说说周涛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美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情真。 作者在写作时倾胸中对马之热爱于笔端,文字闪烁着情感的光芒,情感决定了散文的艺术质量。
(2)善于感觉。 作者想像力极为丰富,感觉在五官之间巧妙相通,有了这些对场面的特殊的感觉,文字自然就异常丰富生动。
(3)高超的文字技巧。 作者善于运用排比、通感、比喻等手法,善于选词,将马的场面描写得撼人心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对大自然热爱和理解。西部粗犷美丽的风景吸引了他,使他把有限的自我与无限的自然融为一体,酝酿了丰沛的诗意和美感。
(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可任选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三、
7.(2008·天津卷)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生不过是为了尽力展示生命独特的美丽,如同一条山间小溪,可以越过高山投身辽阔的大海,也可以随遇而安,化成一汪碧绿的清潭。②小溪若是不谙世事的少年,多喜多忧;深潭则是饱经风霜的老人,沧桑沉稳;大海才是本色英雄,激怒时放浪形骸,沉静时静若处子。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畸形(qí) 龇牙咧嘴(zī) 滑稽(jī)
B.脖颈(jìnɡ) 叱咤风云(chì) 边塞(sài)
C.牝马(pìn) 蓦然回首(mò) 喑哑(yīn)
D.苍劲(jìn) 高亢(kànɡ) 篝火(ɡōu)
【解析】选C。A.“畸”读jī;B.“颈”读ɡěnɡ;D.“劲”读jìnɡ。
2.下列各项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撕打 与世隔绝 裹挟 我行我素
B.奔弛 互相警惕 屹立 龙马精神
C.欺凌 临危不惧 骐骥 相互补益
D.懦弱 英气勃勃 老炼 环境严酷
【解析】选C。A.撕—厮;B.弛—驰;D.炼—练。
3.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①为了_______严酷的环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
②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________了它的全部魅力。
③为了保证这群马的品种不至于________,就不能搞“指定”,也不能看谁和种公马的关系好,也不能凭血缘关系接班。
A.适应 呈献 蜕化 B.适合 呈献 蜕化
C.适应 呈现 退化 D.适合 呈现 退化
【解析】选C。“适应”与“环境”相搭配,“适合”则不能。“呈献”带有恭敬的意味,与原文不符;“呈现”指显出,露出。“蜕化”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与原题不符;“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12年5月21日,日环食天象将再次在两广、港澳等地上演。日环食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却仍然明亮,在天空中形成一个耀眼的光环,蔚为壮观。
B.一支由5名医护人员和一名司机组成的120急救小分队,在“7·5”事件中,为抢救伤员,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C.奥巴马在成长中,过惯了我行我素的自由的日子,当了总统就得付出当总统要牺牲的自由,掌政一百日,对他来说,是“坐了一百天的监牢”。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D.秋日的北京,阳光明媚,朵朵白云在蓝天飞翔,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4 000万株五花八门的鲜花竞相绽放,装扮一新的北京盛装喜迎新中国60华诞。
【解析】选D。“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此处宜用“五彩缤纷”。
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针对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香港表示,是否降息,要根据CPI的快速下降来确定,直到明年年中都有降息的可能。
B.很多富人都喜欢将自己的部分财产留给他们的宠物。流行乐坛天王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宠物猩猩“泡泡”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猩猩,它的主人为它留下高达200万美元左右的遗产。
C.随着重庆黑帮系列案的开审,由重庆市公安局主办的打黑除恶阶段性成果汇报展越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好奇。
D.在社会舆论共同谴责、法律严格禁止、政策已经明确的高压环境下,一些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仍然能够生存,原因之一就是背后有“保护伞”。
【解析】选C。A.两面对一面,“是否……要根据……快速下降来确定”错。B.“高达”与“左右”矛盾,删掉“左右”。D.语序不当。应改为“政策已经明确、法律严格禁止、社会舆论共同谴责”。
6.(2009·浙江五校联考)认真阅读下面两段材料,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来表明你对故事的理解。(不超过40字)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概括中心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抓住两段材料的关键句子,特别是段末句,合理理解故事内涵,同时要注意续写句子与上文的自然衔接。
答案(示例):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7.(2009·广东高一检测)
仿照下面的诗句,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仿写一首诗,字数可稍有不同。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假如生命是树,就不要停止生长,也不要随意摇摆,我将长长地伸展树梢,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高空。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第3段说“它明白了做一只鹰意味着什么”,请简要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和文章的主旨,可以看出这只鹰觉得作为一只鹰可以在展翅高飞中获得自由和快乐。
参考答案:明白了作为一只鹰可以展翅高飞,可以在飞翔中获得自由和快乐。
9.这只年轻的鹰在飞离家禽院后内心犹豫矛盾。请分条概括它的这种心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需整体把握有关段落的内容。
参考答案:(1)想要翱翔高空,却又胆怯害怕;(2)想要自由快乐,却又畏惧孤独;(3)想要施展抱负,却又贪恋舒适;(4)想要摆脱平庸,却又缺乏信心和勇气。
10.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鹰的故事给我们什么人生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具有探究性,作答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一个人即使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如果长期生活在平庸而舒适的环境中,又缺少必要的勇气,就难以摆脱平庸,难以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或:安逸舒适的生活不仅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的阻力与障碍,而且还会使人丧失自身的优势甚至导致自身的毁灭。)(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