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9 16:3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洗星海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作曲家,1939年,他谱曲了一首表现“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D.《小二黑结婚》
2.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标志
①废除八股文 ②废除科举制度 ③兴办学堂 ④统一全国学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袁世凯、张之洞等《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折》: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决无大兴之望。由此推断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大概是在( )
A.清朝末年 B.民国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4.发表讨伐封建主义檄文--《狂人日记》的是( )
A.茅盾 B.齐白石 C.鲁迅 D.徐悲鸿
5.它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片,凭借深刻的思想性和较强艺术性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它”指的是
A.《白毛女》 B.《李有才板话》 C.《定军山》 D.《歌女红牡丹》
6.他认为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是在替代大众呐喊;他谱写了《毕业歌》等反映社会大众苦难生活的歌曲,他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他是
A.聂耳 B.冼星海 C.田汉 D.曹愚
7.鲁迅、徐悲鸿、聂耳等文学艺术巨匠的作品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讴歌了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
B.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激励人民英勇奋斗
C.讴歌了人民积极支援战争的英勇事迹
D.赞扬辛亥革命的伟大
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教兴国”都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下列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设立京师大学堂 ②兴办福州船政学堂③废除科举制度 ④创办北洋西学堂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9.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A.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B.老舍——《暴风骤雨》
C.茅盾——《定军山》 D.齐白石——《愚公移山》
10.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等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等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A.教育 B.传媒 C.交通 D.习俗
11.《清华大学校歌》由汪鸾翔先生作词,张慧珍女士作曲,评审于1923年前后。歌中写到: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段歌词体现了
A.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 B.抗日救亡的时代呼声
C.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D.新式教育的逐渐深入
12.漫画是绘画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以幽默、诙谐、夸张等艺术手法极具感染力。下图是丰子恺在民国廿七年的漫画作品《愿作安琪儿空中收炸弹》,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随着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清政府认识到科举制流弊太多,决定废除这一制度是在( )
A.1898年 B.1901年 C.1903年 D.1905年
14.他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鸿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他是
A.齐白石 B.郭沫若 C.徐悲鸿 D.冼星海
15.如表是《剑桥中国晚清史》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的部分统计。与表中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年) 新式学堂总数(所) 学生总数(人)
1902 35787 1006740
1906 59117 逾160万
1912 82272 2933870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科举制废除 D.新文化运动
二、综合题
16.探究题
近代中国,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照相、电影等西方工业文明相继传入, 中国人的社会生 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与此同时,民主、平等、博爱、自由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入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思想文化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这些都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为此,小华和小明围绕“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思想的深刻变化”“近代教育的重大改革”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也来参加。
探究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举出19世纪后期在中国出现的交通或通讯工具一例。
(2)在近代中国 看,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指什么
探究二 :【近代思想的深刻变化】
(3)魏源和严复都被称为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促使他们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4)在中国最早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哪一位
探究三 :【近代教育的重大变革】
(5)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至清朝被废除了,说明其原因。
(6)清政府取代原有的教育采取了那些措施
17.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 上》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哪一战争?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此后,英国又通过哪些侵略行径最终侵占整个香港地区?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如下图
(3)图1遗址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
(4)1932年日军炸毁中国当时最大的文化机关——商务印书馆,其目的是什么?图2是商务印书馆在百废待兴中印制的国难教科书,封面采用被摧毁的建筑图片,其用意何在?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充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5)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根据条款,列强在这条胡同里取得了哪些特权?
【一段文字满纸浸透血泪的控诉】
材料四: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闻一多先生创作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后来,台湾何时回到母亲怀抱?
(7)综上,你获得哪些感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A项正确;《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的代表作,排除B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者是丁玲,排除C项;《小二黑结婚》的作者是赵树理,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堂,并统一全国学制,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3.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都曾是晚清官员,尤其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而且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是在清朝末年的1905年,A项正确;1912年民国建立,排除B项;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建立北洋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但是变法最终失败,变法措施基本被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C项正确;茅盾著作有《虹》、《子夜》、《林家铺子》等,齐白石和徐悲鸿是画家,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凭借深刻的思想性和较强的艺术性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D项正确;《白毛女》是大型歌剧,排除A项;《李有才板话》是作家赵树理创作的文学作品,排除B项;《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拍摄时间是190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6.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A项正确,排除C项;冼星海与《义勇军进行曲》无关,排除B项;曹禺是作家,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7.B
【详解】
据所学可知,中国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就出自鲁迅之手,鲁迅借助狂人之口,对黑暗的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二中国近代后期进步艺术家作品的主旋律是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激励人民英勇奋斗,B项正确;鲁迅的生卒是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而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排除A项;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人民奋勇前进,而不是讴歌人民积极支援战争的英勇事迹,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鲁迅的《阿Q正传》,批判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而聂耳生于1912年,故D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百日维新期间(1898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②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④甲午战争(1894—1895年)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据此可知,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①③,故选A项,排除按时间先后排序错误的BCD项。
9.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故A符合题意;《暴风骤雨》是现代作家周立波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而非老舍,故B不符合题意;《定军山》的主演是谭鑫培而非茅盾,故C不符合题意;《愚公移山》是徐悲鸿的代表作而非齐白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东方杂志》、《新青年》、《生活》”可知,这些报纸和杂志,是大众传媒,广泛影响大众生活,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A
【详解】
根据材料“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可知,歌词强调的是清华大学要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融通的地方,这体现了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A项正确;抗日救亡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趋势不断加强,但材料强调的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二者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的是清华大学的校歌,无法体现新式教育深入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C
【详解】
根据材料“民国廿七年”,结合所学可知,民国27年换算成公元纪年为1912+27-1=1938年,据此可知,材料中丰子恺的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战争,C项正确;狭义的辛亥革命时期指的是1911年,广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孙中山所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斗争,但与“民国廿七年”不符,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指的是1924-1927年,与“民国廿七年”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指的是1946年6月-新中国成立,与“民国廿七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2月,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制,推广新式学堂,清政府诏准,至此历史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D项正确;清政府认识到科举制流弊太多,决定废除科举制是在1905年,而不是1898年、1901年、1903年,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4.C
【详解】
根据“《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画作,C符合题意;齐白石与“《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无关,A不符合题意;郭沫若是著名文学家、洗星海是著名音乐家,BD不符合题意。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项人物的相关贡献。
15.C
【详解】
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据题干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的部分统计及所学知识可知,与表中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科举制废除,C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90年代开始,排除A项;戊戌变法在1898年失败,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6.(1)轮船、火车;电报
(2)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
(3)近代列强入侵,改变现状,学习西方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要求
(4)李大钊
(5)旧的考试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6)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答出其中一条)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一些交通或通讯工具,此时在中国出现的交通工具如轮船、火车;通讯工具如电报。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因此在近代中国 看,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指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改变落后愚昧的习俗。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著有《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的思想在洋务运动中得到体现;严复以西学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他的思想在戊戌变法中得到体现。因此促使他们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近代列强入侵,改变现状,学习西方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要求。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 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可知在中国最早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李大钊。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旧的考试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清朝被废除了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清政府取代原有的教育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17.(1)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英国强租九龙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目的:摧毁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使它永远不能恢复 用意:以宣悲愤,以警后世
(5)《辛丑条约》;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6)《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
(7)如落后就挨打;只有振兴中华,才能不重蹈历史覆辙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据所学知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所以说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
(2)根据所学知识,《南京条约》签订后,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英国强租九龙,最终英国侵占整个香港地区。
(3)根据所学知识,图一遗址是圆明园遗址,故看到图1遗址直接联想起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惨痛的遭遇。
(4)根据所学知识,1932年日军炸毁中国当时最大的文化机关——商务印书馆,其目的是摧毁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使它永远不能恢复 。图2是商务印书馆在百废待兴中印制的国难教科书,封面采用被摧毁的建筑图片,其用意是以宣悲愤,以警后世。
(5)根据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故材料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东交民巷。列强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6)根据材料“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台湾割给日本史实。故闻一多先生创作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母亲的怀抱。
(7)本问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挨打;只有振兴中华,才能不重蹈历史覆辙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