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9 20:4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选择题
1.“查土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材料表述的是《查土丁尼法典》编撰的
A.原因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2.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下列事件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影响
A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阻碍了东西文化交流
B 西欧大学的兴起 使西欧摆脱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C 伊斯兰教的传播 阻碍了阿拉伯的统一
D 《罗马民法大全》的问世 对欧洲民法具有积极影响
A.A B.B C.C D.D
3.列宁指出:“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因 果
A 拜占庭长期封闭保守 拜占庭帝国走向灭亡
B 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中古西欧城市自治 使欧洲封建国家走向分裂
D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得出重要贡献
A.A B.B C.C D.D
4.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的源头是
A.《新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查士丁尼法典》
5.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反而遭到
A.十字军的进攻
B.阿拉伯人的攻击
C.亚历山大的东征
D.日耳曼人的进攻
6.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 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
A.建立君主独裁统治 B.注重法律 C.兼收并蓄各国文化 D.反对战争
7.依据如图知识卡片内容,判断该国家是
首都:君士坦丁堡 法律:《罗马民法大全》 灭亡: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A.西罗马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8.它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是君士坦丁堡;从7世纪开始,它受到了阿拉伯人、十字军和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最终于1453年灭亡。这个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9.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0.《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包括哪四部法律( )
①《查士丁尼法典》 ②《法学编纂》 ③《十二铜表法》 ④《法理概要》 ⑤《新法典》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1.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许多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B.凯撒——编纂《查士丁尼法典》
C.亚历山大——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 D.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12.早在公元6世纪,罗马法就已经形成了法人制度、物权制度、不告不理原则、契约自由、占有、代理、不当得利、过失责任等制度、原则、概念和术语。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极力维护贵族的利益 B.旨在推动帝国扩张
C.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 D.重视调节社会生活
13.《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在法定继承中,同一继承顺序中的男女继承权是平等的,该平等不仅是指女性不被排除在继承权之外,和男性一同进行法定继承,而且还意味着同一继承顺序中男女的继承份额是相等的。材料体现了当时的东罗马帝国( )
A.实现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保护女性人身安全
C.维护女性平等继承权利 D.女性地位高于男性
14.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时,专门成立十人专家小组进行法律方面的工作,聘请五大法学家对法律进行解释并使之具有钦定法律效力;《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皇帝出资并任名誉主编,以两位法学教授为首的专家团倾力而为的杰作。这表明,罗马法的发展( )
A.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B.法律专家垄断了法律制定
C.得益于法学家的专业优势 D.服务于皇帝个人专制需要
15.查士丁尼决心收复西罗马帝国的失地和恢复罗马帝国。他花了20年的时间打败波斯帝国,击溃汪达尔族,从哥特人手中收复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地中海再次成为罗马的内湖。至此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上述材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必要性是
A.版图扩大 B.国力增强 C.人民要求 D.思想落后
二、综合题
16.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历经10年征战,他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他的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朱寰《世界中古史》
材料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摘自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根据材料二,指出他东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4)根据材料四指出,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原则主张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的出现,与当时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分不开的。所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就是既有经济贸易的往来,也有文化思想的交流,还有政治领域的接触。隋唐的封建文明中,包含有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贡献,隋唐的封建文明,又对当时与之交往的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人类文明的相互吸纳与共同进步史上,隋唐的对外开放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材料二 拜占庭文明因其历史作用和成就而格外引人注目。不过,它的确缺少古代雅典的生气和荣耀……拜占庭一出生就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个古老国家,它注定是守旧而不是创新,它生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的阴影中,一直试图维持这种权势和荣耀,故而成为一个落伍的国家,直到1453年不可避免地灭亡为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有哪些原因造就了盛唐气象?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明最终衰落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怎样的正能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东罗马帝国时期,查土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因此制定了《查土丁尼法典》,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D
【详解】
根据所学,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对欧洲民法具有积极影响,D项正确;屋大维创元首制,与东西方的交流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西欧的大学,并没有使西欧摆脱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影响,排除B项;伊斯兰教的传播有利于阿拉伯的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帝国原名拜占庭,故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其首都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继承古罗马文明,5世纪至6世纪初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然而其封闭保守和故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最终被历史大潮淘汰,于公元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陷,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覆灭,A项正确;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发布诏令,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使得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而不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多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的剥削日益加剧,城市市民开始于封建主进行斗争,争取自治权,城市的兴起,使得王权与市民阶层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封建贵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王权的加强,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并非只是加速封建国家的分裂,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进入一个“黄金时代”。题干材料中“法律”是指《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继位东罗马帝国皇帝,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组织编写法律《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又编写《法学汇纂》、《法学概要》《新法典》,这四部法律统称《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D项正确,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排除B项;《万民法》是罗马法中调整非罗马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了十字军进行东征。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日渐衰弱,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作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组织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并在序言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统治,B项正确;AC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B项。
【点睛】
7.C
【详解】
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制定了《罗马民法大全》。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进攻拜占庭,君士坦丁堡陷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灭亡。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中的内容不符合,排除ABD项。故选C项。
8.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廷帝国的首都是君士坦丁堡,存在的时间是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故D符合题意;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0年瓦解,故A不符合题意;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分裂)瓦解,故B不符合题意;阿拉伯帝国7世纪-公元1258年被蒙古骑兵灭亡。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B
【详解】
据所学知识,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9世纪的拜占庭教士创造的西里尔字母是后来俄罗斯、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字母起源,B项正确;罗马帝国是公元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是公元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向外传播伊斯兰教,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极盛时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它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编纂》、《法理概要》、《新法典》,①②④⑤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帝国的法律文献,排除③。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编纂《查士丁尼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B项符合题意;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亚历山大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 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2.D
【详解】
根据材料“早在公元6世纪,罗马法就已经形成了法人制度、物权制度、不告不理原则、契约自由、占有、代理、不当得利、过失责任等制度、原则、概念和术语”分析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重视调节社会生活,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极力维护贵族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旨在推动帝国扩张”,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女性和男性一同进行法定继承、继承份额是相等的”可知,这就在法律上肯定了女性的平等继承权利,C项正确;材料是说,女性的继承权和男性是平等的,不是说政治权利、人身安全、地位,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4.C
【详解】
根据材料“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时,专门成立十人专家小组进行法律方面的工作,聘请五大法学家对法律进行解释并使之具有钦定法律效力;《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皇帝出资并任名誉主编,以两位法学教授为首的专家团倾力而为的杰作”,分析可知:《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的制定都是有法学专家团的支持,都是得益于法学家的专业优势。故选项C符合题意;《民法大全》不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法律专家支持了法律制定,为法律的制定作出了贡献,而不是“垄断”,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5.A
【详解】
据“他花了20年的时间打败波斯帝国,击溃汪达尔族,从哥特人手中收复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地中海再次成为罗马的内湖。至此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可知,题干材料表明东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这是《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必要性,A项正确;材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必要性是版图的扩大,而非国力增强、人民要求和思想落后,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1)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之间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相互交织。
(2)“他”:亚历山大。影响: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原因:拜占庭帝国的狭隘和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进步,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4)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1)
材料“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反映了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之间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反映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相互交织。
(2)
根据“历经10年征战,他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根据“他的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
根据“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可知,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是封闭保守的心态使它拒绝学习、吸纳其他文明的长处。由此启发我们封闭保守使文明衰落,开放交流使文明发展。
(4)
根据“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创新发展”概括可知,习总书记提出四点原则是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17.(1)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繁荣;唐朝昂扬进取的自信精神;等等。
(2)拜占庭帝国始终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统治者心态比较封闭;等等。
(3)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善于吸取教训,取长补短;不因循守旧,要积极创新进取。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可知,“与当时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分不开”表明原因之一是唐朝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除此之外,唐朝的强盛还与经济繁荣有关,也与开放的社会风气,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分不开。
(2)根据材料可知,拜占庭帝国“守旧而不是创新”是衰落的原因,即拜占庭帝国始终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统治者心态比较封闭;
(3)从盛唐气象到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可知,中学生成长过程中要保持昂扬进取的良好心态,善于学习他人长处,要积极创新,不因循守旧,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