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8 23: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选择题
1.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敲字,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 D.春秋
2.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精神”的基因,下列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就(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今天的汉字最早源于
A. B.
C. D.
4.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反映了商朝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
A. B.
C.
D.
5.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铜立人像、铜神树等,带有浓郁的西南地方文化特色,而玉壁等物品的风格与黄河流域的一致。据此可知( )
A.古代四川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B.夏朝的统治范围远至四川
C.西南地区与黄河流域存在一定联系 D.中外科技交流的历史悠久
6.“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宗法体系的崩溃
7.下表是《考工记》所记载的青铜合金成分表。司母戊鼎的合金成分为: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成分0.8%。这大体与表中钟鼎合金的标准相符。这说明了( )
类别 原文 铜 锡
钟鼎之齐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85.71% 14.29%
A.司母戊鼎铸造以《考工记》为标准
B.当时的青铜合金铸造技术已登峰造极
C.历史记载必须有出土实物的印证
D.实物史料有效验证了文字史料的记载
8.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云冈石窟④圆形方孔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王 臣 劓 刖
注:荆、刖,均为古代残酷的刑罚。A.科技进步 B.经济发展 C.军队建设 D.政治状况
10.国家博物馆商代青铜器展的解说词中说道:商代青铜器铸造作坊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作坊中还存在较细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这反映出商代青铜器( )
A.制造技术高超,铸造工艺复杂 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
C.融合了中原和少数民族的铸造风格 D.体现出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11.《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提到,“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为失”。这反映出,甲骨文( )
A.所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C.可以用于考证商朝历史 D.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12.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如图的青铜器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封而铸。它属于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13.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三星堆青铜面具
C.四羊方尊 D.西周毛公鼎
14.下图是“牛”字已知最早的写法,其造字原理是用局部代表整体:只要描绘出特征最鲜明的牛角,不画全身也能看懂这是牛。该字属于(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15.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16.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历程。观察下面中国汉字“马”的演变图,回答问题。
(1)甲骨文出现于什么朝代?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要影响?要进一步考察研究甲骨文,应该访问今天河南的哪一座城市?
(2)图片中中国文字由古到今的演变历程,显示出文明的什么特征?(写出一点即可)
(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河南历史悠久。请你再写出两例河南历史悠久的例子?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材料二 在中国已发现的可以辨识的古代文字资料里,殷墟甲骨卜辞是年代最早的一批。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到现在,共计出土甲骨16万片以上,这些甲骨上刻有的单字约4500个,迄今已释读出的字有1500多字。
(1)材料一反映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什么特点?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甲骨文可能记载着哪些内容?它的发现有什么突出历史地位?
(3)上述材料中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均属于实物史料,请你谈谈它们对历史研究和学习的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文字可考历史的开始”,结合课本所学,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记录的是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夏朝没有明确记载或实物证明有文字出现,排除A项;秦朝、周和春秋已经有文字了,但不是最早出现的文字,CD不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图中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两件绝世青铜精品铸造于商朝,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3.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之后,文字演变经历了甲骨文(商代)-金文或铭文(商周)-大篆(西周)-小篆(秦朝)-隶书等,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和西周是我国青铜技术走向鼎盛的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也是反映了商朝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A项正确;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通货。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出现于汉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纸本地图出现于汉朝,与商朝无关,排除C项;云冈石窟属于南北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
根据“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铜立人像、铜神树等,带有浓郁的西南地方文化特色,而玉壁等物品的风格与黄河流域的一致”可知,材料反映西南地区与黄河流域存在一定联系,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古代四川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夏朝的统治范围远至四川,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科技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饮酒器“爵”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是统治阶级身份地位的象征,是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 制渐趋成熟,反映了等级制度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冶炼技术,排除A项;材料与铸造工艺无关,排除B项;宗法体系强调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材料无法反映“宗法体系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7.B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考工记》所记载、司母戊鼎的合金成分表中钟鼎合金的标准相符”可知,实物的成分和文献记载相符,技术成熟并载入中典籍,体现了青铜合金铸造技术已登峰造极,B项正确;司母戊鼎铸造以《考工记》记载以实物记载为依据,排除A项;历史记载必须有出土实物的印证,这种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是为了说明青铜合金铸造技术的高超,不是为了让实物史料有效验证文字史料的记载,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通过甲骨文和青铜器可以了解商朝时期的历史,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云冈石窟是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圆形方孔钱是秦朝时期全国通用的货币,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9.D
【详解】
由材料中信息“王、臣、劓、刖”可知,这反映了商周时期有统治阶级,还有维护统治秩序的刑罚,呈现了当时的政治状况。D项正确;图示内容反映的是政治状况,不是科技、经济和军队发展,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
根据材料“商代青铜器铸造作坊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可知商代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可知商代青铜器工艺复杂,技术水平较高,A项正确;商代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军事战争,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对青铜器的铸造风格进行解释,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商代青铜器的特点和使用情况进行解释,无法判断是否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为失”可知,通过甲骨文可以了解到商朝的历史,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2.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3.A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朝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A项正确;三星堆青铜面具、四羊方尊、西周毛公鼎都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4.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是我国已知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古文字,材料中的牛字就体现了这一点,A项正确;小篆、 隶书、 楷书均在甲骨文之后并受甲骨文的影响,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5.B
【详解】
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①符合题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商朝著名的青铜器,②③符合题意;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时期的,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6.(1)商;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安阳
(2)传承(或继承或一脉相承或源远流长)。
(3)贾湖遗址,司母戊鼎,盘庚迁都到殷,周平王迁都洛伊,二里头遗址等等。
(1)
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出现于商朝;影响: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城市:在河南安阳发现了甲骨文。
(2)
从图片看出,中国文字的演变显示出传承的特点。
(3)
根据所学,可以列举司母戊鼎,盘庚迁都到殷,周平王迁都洛伊,二里头遗址等等。
【点睛】
17.(1)种类丰富,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
(2)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辨别文献资料记载的真伪,填补历史研究的空白;具有形象直观性,增强历史学习乐趣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制作工艺高超。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2)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中的青铜器和甲骨文均属于实物史料,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是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辨别文献资料记载的真伪,填补历史研究的空白;具有形象直观性,增强历史学习乐趣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