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4、眼睛和眼镜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如图为本溪市“地标性”建筑——衍水大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辆在桥上行驶时,相对于大桥两侧的围栏是静止的
B.桥头两侧有隔音板,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下桥时有监控摄像头抓拍,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夜间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衍水大桥”这四个发光的字,是由于漫反射的缘故
3.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光经凹透镜后的现象——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乙图: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C.丙图:小猫叉不到鱼——它看到的是鱼变深的虚像
D.丁图:小明和小聪同时看到地上的书——因为书发生的是漫反射
4.2021年,国家出台了“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一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二是为了保护学生视力。可是小王同学已经带上了眼镜,他戴的是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王是远视眼
B.小王的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不戴眼镜时,小王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后方
D.矫正后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5.现代生活中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下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③① B.②① C.②④ D.③④
6.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致近视眼,近视眼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8.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智能配送机器人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扫描二维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如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光源
B.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
C.机器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矫正近视眼
D.“刷脸”时,经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9.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小)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给水透镜“戴上”时,如图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对“水透镜”注水
B.将蜡烛靠近“水透镜”
C.将光屏靠近“水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水透镜”
10.如图所示,小明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
A.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B.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C.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D.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11.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1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基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是因为反射光线消失了
二、填空题
13.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矫正。
14.人的眼睛很像一架______(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5.如图所示人的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__透镜,它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但部分同学由于日常不良习惯导致了眼睛近视,光线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的前面成一个缩小的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若要使成的像在视网膜上,则需要选择___________透镜(选填“甲”或“乙”)来矫正。
16.如图为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 _______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佩戴 ________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三、综合题
17.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______________、缩小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_______使像变得清晰.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____________(填以下选项).
A.0~10cm B.10cm~25cm C.0~25cm D.10cm~极远处
18.请阅读《眼镜的度数》.
眼镜的度数
配戴眼镜主要可以矫正近视、远视及散光所造成的视力模糊.近视和远视使用球面透镜(简称“球镜”,即凹透镜或凸透镜)来矫正;散光使用柱面透镜(简称“柱镜”,即沿圆柱玻璃体的轴向切下的一部分)来矫正.透镜的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 0.5m,它的焦度就是φ= =2m-1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 100 的值,例如,100 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 1m﹣1,它的焦距是 1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下表是某位同学配眼镜时的验光单.其中,球镜一栏和柱镜一栏的数字表示透镜的焦度.轴位就是散光的方向,也就是在这个方向上矫正一定的散光后才能看得清楚.虽然配戴眼镜可以矫正视力,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用眼习惯,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远用 球镜(S) 柱镜(C) 轴位(A) 矫正视力(V
远用瞳孔距离(PD)65mm 右眼(R) ﹣1.75 ﹣0.50 180 1.0
左眼(L) ﹣2.75 1.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同学配的眼镜是_____(选填:“远视镜”或“近视镜”),其左眼所配镜片的度数是_____度.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强 B.透镜的焦距越短,焦度越大
C.透镜的焦距越长,镜片的度数越高 D.透镜的焦度越大,镜片的度数越高
19.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以下装置进行了实验.如图,此时光屏上可以看到一个较模糊的倒立像.取一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某处,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移走眼镜片,将透镜靠近蜡烛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则该眼镜片是_______
A.近视眼镜片——凹透镜
B.近视眼镜片——凸透镜
C.远视眼镜片——凹透镜
D.远视眼镜片——凸透镜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眼睛与透镜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富有弹性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的。
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晶状体变得最扁时能够看到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晶状体变得最凸时能看清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距人眼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它们都是由于人眼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引起的。近视眼的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过远或者是晶状体曲度过大,会聚光的本领变强,经调节后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来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使像向后移到视网膜上。而远视眼的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过近或者是晶状体过于扁平,会聚光的本领变弱,经调节后近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配戴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加以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使像向前移到视网膜上。
透镜的材质多样,常见的有树脂和玻璃。透镜的焦距f能表示凸透镜会聚光线或凹透镜发散光线本领的大小,用“﹢”表示对光有会聚作用,“-”表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焦距越短,透镜折光本领越大,所以可用焦距f的倒数表示透镜的这种折光本领,叫做透镜的焦度φ,即,式中f的单位是m,φ的单位是m-1。平时我们说的镜片度数D,就是透镜的焦度φ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
(1)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2)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___________来获得清晰的像,小华的视力正常,当她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___cm处最为合适;
(3)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mm。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的视力缺陷是___________(近视/远视),应配戴的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___________(大于/小于)0.05mm;
(4)眼睛的晶状体越凸,焦距越___________(长/短)。透镜的度数越大,焦距越___________(长/短);
(5)-200°和﹢100°的眼镜片中,___________是近视眼镜片,它的焦距是___________m。
21.如图是小明眼镜的照片.
(1)小明是近视眼,所用的镜片是__(选填“凸”或“凹”)透镜.
(2)眼镜所用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
(3)眼镜戴久了,镜架上会产生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还与空气中的__有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由题意可知,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像,那么这情况下所成的清晰像在光屏前方或者后方;假设这个眼镜片是近视眼镜片,它是凹透镜,具有发散作用,那么把它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这个折射光线经过发散,成像在光屏上,那么原来模糊的像是在光屏前方,不会是后方,否则发散后,所成的像更往后;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会发散,原来模糊的像是在光屏前方,发散后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综上所述,假设成立,这个眼镜片是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假设这个眼镜片是远视眼镜片,它是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那么把它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这个折射光线经过会聚,成像在光屏上,那么原来模糊的像是在光屏后方,不会是前方,否则会聚后,所成的像更往前;移走眼镜片,稍微将蜡烛靠近凸透镜,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会发散,原来模糊的像是在光屏后方,发散后,清晰的像更往后,在光屏上是得不到像的,这与题意不符合,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这个镜片不是远视眼镜片;综上所述,该眼镜片是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选A。
2.C
【详解】
A.车辆在桥上行驶时,以车为参照物 大桥两侧的围栏是向后运动的,故A错误;
B.桥头两侧有隔音板,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切断噪声传播,故B错误;
C.下桥时有监控摄像头抓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C正确;
D.夜间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衍水大桥”这四个发光的字,是由于光向各个方向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对比甲中的两图可知,平行光经凹透镜后变的发散,故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佩戴凹透镜就能使物体像成在视网膜上,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中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猫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故小明和小聪同时看到地上的书,是因为书发生的是漫反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B.小王同学带上的眼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可知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说明他是近视眼,故A错误、B正确;
C.不戴眼镜时,小王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前方,需要用凹透镜延迟光的会聚,故C错误;
D.矫正后,满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如图
矫正近视眼需要配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光路图如下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
A.图甲中,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故A错误;
B.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B正确;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C错误;
D.漫反射属于光的反射的一种,图丁中,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造成的,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近视眼成因的示意图是图③,近视眼应该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矫正的原理图是图①。
故选B。
8.B
【详解】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它反射的光进入摄像头而成像,故摄像头不是光源,故A错误;
B.二维码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即各部分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故B正确;
C.机器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矫正近视眼的是凹透镜,故C错误;
D.“刷脸”时,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
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给水透镜戴上近视镜后,相当于减弱了凸透镜的会聚能力,所以像远离了凸透镜,若要在光屏上得到像,须将光平远离透镜;或增大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向水透镜中注水。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
由图可知,此透片可以将太阳光会聚到一点,因此说明此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故选B。
11.A
【详解】
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凸度和焦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会变大,则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为了使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应将通过晶状体的光线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使焦距变短。
故选A。
12.B
【详解】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看远处物体时使像成在了视网膜前,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B正确;
C.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由这三种色光可以组成各种色光,故C错误;
D.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是因为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而反射光线不会消失,故D错误。
故选B。
13. 远视眼 凸透镜
【详解】
[1]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说明王老师不戴眼镜时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故王老师是远视眼。
[2]远视眼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需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14. 照相机 缩小 实
【详解】
[1][2][3]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15. 凸 会聚 实 乙
【详解】
[1]人的眼球结构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形成一个缩小的,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
[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若要使成的像在视网膜上,需要选择凹透镜来矫正。
16. 近视眼 凹透镜
【详解】
由图知道,眼球成像在视网膜前,说明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他应属于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进行矫正.
17. 倒立 焦距 像距 D
【详解】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2)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3)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 所以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10cm~极远处
故答案为D.
18. 近视镜 ﹣275 ABD
【详解】
(1)由材料中“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可知,这个同学配的眼镜是近视镜;由表格数据可知,其左眼所配镜片的焦度﹣2.75,则由文中信息可知,其左眼所配镜片的度数为:﹣2.75×100=﹣275 度;
(2)AB、透镜的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因焦度: ,所以透镜的焦距越短,焦度越大,故 AB 正确;
C、由文中信息可知,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 100 的值,所以透镜的焦距越长,折光本领越小,透镜的焦度越小,镜片的度数越低,故错误;
D、透镜的焦度越大,镜片的度数越高,故正确.
19. A 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是近视眼镜片.
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
②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
【详解】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将凸透镜靠近蜡烛,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是近视镜片.故选A.
20. 倒立 缩小 焦距 12.5 近视 大于 短 短 -200° -0.5
【详解】
(1)[1][2]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4]由材料可知,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cm,当她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镜子和眼睛的距离为
(3)[5]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该人的视力缺陷是近视。
[6]近视眼需要配戴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来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后,所以这种隐形眼镜镜片边缘的厚度大于0.05mm。
(4)[7][8]近视眼的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过远或者是晶状体曲度过大,会聚光的本领变强,说明晶状体越凸,焦距越短;眼镜度数越大,透镜焦度越大,根据透镜焦度得到透镜焦度越大,透镜的焦距越小。
(5)[9][10]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用“﹢”表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用“﹢”表示凸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用“-”表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用“-”表示凹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所以-200°是近视眼镜片,镜片的度数是焦度乘以100,-200°眼镜片焦度为-2m-1,则其焦距为
21. 凹 塑料 CO2
【详解】
(1)近视眼是凹透镜;
(2)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3)根据质量后衡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和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可知,铜生锈除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有关以外,还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
故答案为(1). 凹 (2). 塑料 (3). CO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材料的类别以及金属锈蚀的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