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3、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3、生活中的透镜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9 23: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6.3、生活中的透镜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照相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2.如图所示,用照相机给物体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较远,物体在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使成的像再小一些,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减小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
B.增大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
C.增大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减小胶卷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D.减小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增大胶卷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3.汽车电子后视镜通过摄像头成像,将车侧后方路况呈现在显示屏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B.当侧后方车靠近摄像头时,显示屏上车的像变大
C.屏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D.普通后视镜与电子后视镜成像原理相同
4.如图是小明拍摄“东方明珠”时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地上的影子形成的原理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
B.用照相机拍照时,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C.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
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5.关于生活中的透镜,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用照相机照相时,形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看电影时,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望远镜的目镜成像原理和放大镜是一致的
D.显微镜的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6.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
B.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玻片亮度
7.如图甲所示,一幅漫画竖立在桌面上,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下列仪器中与其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平面镜
D.投影仪
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9.显微镜、望远镜的镜筒两端各有一组凸透镜,分别为物镜和目镜,它们的作用分别相当于(  )
A.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照相机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照相机
D.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10.下列原理图与光学仪器不相符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望远镜
D.电影机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个成像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像。
12.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成功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
(1)火箭升空瞬间的庞大白色气团是怎样形成的?______
(2)王亚平通过舷窗看到的太空星星非常明亮,不会“眨眼”,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眨眼”是由于发生了哪种光的传播规律?______
(3)水球可以看作透镜,这是水球没注入空气之前情景,它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相同。(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13.在夏天,小东在湖边漫步时,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 他看到的______(选填“鱼”或“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图乙,他使用自拍杆与这美景合照,与直接用拿手机相比,用自拍杆可以增大______(选填“像距”或“物距”)。
14.投影仪:镜头是____透镜;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__;成像原理: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______二倍焦距,______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_____的实像;
15.如图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 是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________;B上放置的是________。经过镜头形成一个放大的像,再经过平面镜,最终使像成在屏幕_________上的C 处。
三、综合题
16.如图所示是小婷同学将两筒、套在一起制作的模型照相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当用来看米处的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可得到清晰的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的__________(选填“虚”、“实”)像,再看近处物体,若还想在纸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纸筒间的距离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远镜的发明
17世纪初,荷兰制造眼镜的技术已经很精湛了,主要的工艺是磨制凸透镜和凹透镜。人们经常与凸透镜和凹透镜打交道,用它们可以矫正远视眼和近视眼,但是人们从来都没有想到把透镜和透镜放在一起组合起来使用。1608年的一天,在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的作坊里,一位学徒无事拿着两个磨制好的透镜片在眼前对着看,结果惊奇地发现远处的物体变得近在眼前而且非常清晰,便把这件怪事告诉了老板汉斯。汉斯马上试验证实了这种现象,为了更便于观察,他把这两个透镜片装在一个筒里,称之为“窥镜”,这就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正是有了望远镜的帮助,荷兰舰队能在敌舰发现他们之前就先行发现敌舰的动向,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打败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使荷兰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1609年,伽利略得知望远镜这种新仪器,马上意识到它的价值和作用。他立即动手制作,并且不断改进,造出了一架放大20倍的望远镜。伽利略把这架望远镜指向了天空,指向了星星,由此揭开了天文学全新的一页。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有卫星,观察了月面,绘制了月面图,观察到太阳黑子。伽利略这一系列重大的天文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宇宙学说,在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争相传诵“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通过以上阅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8.为了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高速收费站建有ETC专用通道,专用通道需要汽车安装ETC卡(如图甲所示),图乙是ETC专用通道示意图,当汽车进入ETC卡读取器识别范围的时候,卡上的信息被读取,同时栏杆机将横杆抬起,汽车无需停车就实现了缴费,大大节约了通站时间。
(1)汽车在运动时,ETC卡相对于_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路旁的树木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__的;
(2)汽车在不断靠近监控摄像机的过程中,汽车在摄像机里所成的像逐渐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假设此时摄像机的镜头焦距不变,为了能成清晰的像,则摄像机的镜头要________(选填“向前伸出”、“向后缩进”或“保持不动”)
(3)某一ETC通道,栏杆机距ETC卡读取器10m,横杆在位置一(如图丙所示)时距地面高度1.2m,栏杆机启动后横杆水平段沿竖直方向以0.2m/s的速度匀速抬起。某人驾驶一台车高为1.6m的SUV车通过该ETC通道,车距ETC卡读取器5m时被读取信息,假设栏杆机横杆水平段同时抬起,以SUV车的高度,车速太快横杆抬起高度不够,会撞杆违章。请你运用题目所给的条件,计算SUV车匀速顺利通过通道的最快速度是_________km/h。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瞿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这意味着3名航天员的6个月太空生活迎来了良好的开端。
(1)以大地为参照物,上升的火箭是 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表层固态的特殊物质在高温下会 _____并 _____,或直接进行 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不至升得太高,保护了火箭;(均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上用手机给地球拍照,手机上的镜头是一个 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成 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进行出舱活动时,外界听不见航天员活动的声音,是因为 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使成的像再小些,即需要让像距小些,同时物距应大些,故可采取的办法是增大物体与镜头间的距离,同时减小胶卷与镜头的距离,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
A.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则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当侧后方车靠近摄像头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则显示屏上车的像变大,故B正确;
C.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则屏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
D.普通后视镜是凸面镜,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而电子后视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两者的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小明在地上的影子形成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两者原理不相同。故A错误;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
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就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故C错误;
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看电影时,胶片在距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天文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正确;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一个凸透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故 A选项错误;
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选项错误;
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选项正确;
D.由于是面镜,反光镜利用光的反射提高载玻片亮度,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圆柱形玻璃杯装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变胖了,说明老鼠经过水杯后成的是放大的像,又因为看到老鼠掉头奔向猫,所以老鼠的像是倒立的,凸透镜成像中倒立的都是实像。所以老鼠经过水杯后成的是倒立、放大实像。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与题意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与题意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与题意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与题意相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
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其核心部件就是凸透镜,故A正确;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故是凸透镜,故B错误;
C.显微镜看到的像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所成的虚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
显微镜的镜头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故选D。
10.C
【详解】
A.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望远镜是用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如图是一个潜望镜,潜望镜的上下端都是平面镜,利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电影机实际上和幻灯片的原理相同,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放大 投影仪 能
【详解】
[1][2]由图示知,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小于像距,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工作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是根据这个特点制成的。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12. 水蒸气液化 光的折射 照相机
【详解】
(1)[1]火箭升空瞬间,尾部喷出高温气流使水池中水先汽化形成水蒸气,热的水蒸气升空遇到冷液化形成庞大白色气团(液态小水滴)。
(2)[2]天空星星离我们非常遥远,其反射的光或发出的光,通过了很长的距离射入大气层,大气层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使空气的密度变得不均匀和空气对流强弱不断变化,使星星反射的光或发出的光发生了多次折射,其路径不断地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眨眼”。
(3)[3]水球可以看作凸透镜,图中可以看出,其中的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13. 鱼 虚 物距
【详解】
[1][2]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看到变浅的鱼的虚像。
[3]用自拍杆拍照时,增大了人与镜头间的距离,增大了物距。
14. 凸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小于 大于 放大

15. 传播方向 投影片 D
【详解】
[1]根据光路和结构图,凸透镜下面的B处应放投影片,成像在上方,经平面镜反射后,改变了成像的位置,所以平面镜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使投影片的像成在竖直方向。
[2]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B上放置的是投影片。
[3]由图得,D应是屏幕,用来承接投影片的像。
16. 缩小 实 变大
【详解】
解:看图可知光心到焦点的距离为.物距为时;大于两倍焦距,所以成的像是处于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的缩小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从两倍焦距外慢慢靠近凸透镜时,所成的像在慢慢远离凸透镜.所以是变大.
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焦点的经过凸透镜以后平行主光轴射出,过光心的方向不变,所以在丙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如下:
点睛:过焦点的经过凸透镜以后平行主光轴射出,过光心的方向不变,所以在丙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如下:
17.见解析
【详解】
望远镜的发明,是常见的两个透镜片的组合,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组合”这种方法,使得望远镜很晚才出现。如果人们学会运用组合技法的话,望远镜可能会提前很多年被发明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方法技巧在技术发明中的重要作用。
18. 汽车 相对 变大 向前伸出 27
【详解】
(1)[1][2]汽车在运动时,ETC卡相对于汽车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是静止的;ETC卡与路旁的树木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相对于路旁的树木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汽车在不断靠近监控摄像机的过程中,汽车到摄像机的距离变小,即物距变小了,像变大,汽车在摄像机里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4]假设摄像机的镜头焦距不变,物距减小,像距应变大,为了能成清晰的像,则摄像机的镜头要向前伸出。
(3)[5]SUV的高度为1.6m,当横杆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6m时,汽车刚好能通过;则横杆上升的高度为
h=1.6m-1.2m=0.4m
横杆上升的时间为
汽车到横杆的距离为
s=5m+10m=15m
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19. 运动 熔化 汽化 升华 凸 倒立 缩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1]上升的火箭相对大地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故以大地为参照物,上升的火箭是运动的。
(2)[2][3]表层固态的特殊物质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成的液态物质在高温下会变成气态物质,是汽化现象,并吸收热量。
[4]当温度很高时,表层的固态物质直接变成气态物质,发生升华现象,吸收大量的热量。
(3)[5][6][7]手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和照相机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8]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航天员在真空环境中活动时,真空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外界听不到声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