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4课 说数(粤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粤教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4课 说数(粤教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11 15: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说数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课文3~5段,完成1~3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文中说“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根据文意归纳“零”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零是一切数的基础;零是进位制的前提;零具有运算功能。
2.“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一句有何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首先用感叹语,引人注意。接着采用比喻(“雁翅般排开”)、拟人(“王者气象”)等修辞手法,把数字比做一个不断扩大的数学王国,把零比做其中的国王,这样就把零、负数和正数的关系和地位生动地表现出来,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分数当然也有原型,例如三人平分一个西瓜,每人得三分之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例子,说明“分数也有原型”,让我们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读来亲切自然。
二、阅读课文第6段,完成4~6题。
4.文中“数学家一度认为这下子总算把整个数轴填满了”一句中“一度”这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去掉。“一度”表示一段时间的意思,而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准确说明了人类对数的认识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化,同时也说明数的无穷奥妙等待人类不断探索。
5.“无理者,不讲道理也”含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文中引用《圆周率》这首小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象地说明了圆周率永无穷尽的独特个性。让读者充分地感受到了简单数字中包含的神奇奥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感受到数学天地的诗情画意。
三、
7.请参照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词)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8.文中作者用一首小诗《零赞》“你自己一无所有/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难怪你这样美/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写出了零的美。
请你选择一个数或一个数学符号,写一首小诗,写出自己对它的美的独特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美”的理解和感悟,必须结合选择对象,进行合理联想,发掘其内涵,同时注意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
答案:≈(约等于)
   你是一泓清水
   在微风的吹拂下
   漾开了涟漪
   在这细微的涟漪里
   映照的却是横无际涯的海洋
   你是双飞的乳燕21世纪教育网
   在湛蓝的天空里
   舒展着翅膀
   在这单薄的翅膀上
   装载的却是寥廓无垠的苍穹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粲然(càn) 镌刻(juān) 摇曳(yè)
B.契机(qiè) 徘徊(huái) 逮捕(bǔ)
C.鹰隼(sǔn) 窗帷(wéi) 隽永(juàn)
D.亥时(hài) 孜孜以求(zī) 狙击(jū)
【解析】选B。“契”读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抱曲   缀术  不可逆转  栩栩如生
B.借贷  衍生  枯燥无味  虚无缥缈
C.循环  赐予  沧海一栗  永葆常新
D.震撼  函数  试目以待  诗情画意
【解析】选B。A项“抱曲”应为“抱屈”。C项“沧海一栗”应为“沧海一粟”。D项“试目以待”应为“拭目以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自然数0、1、2、3…是数学之起点,其他所有的数都是从自然数_________出来的。
②自然数的实物_________可能是十个手指。
③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必须以复数表示,这不是简化计算的问题,而是_______了微观粒子本性的实质问题。
④引入虚数________解决了负数开平方的难题,但也带来了另一个困难——虚数在数轴上没处摆。
A.衍生 原形 反映 诚然 B.派生 原型 反应 固然
C.衍生 原型 反映 固然 D.派生 原形 反应 诚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C。“派生”指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衍生”指演变发生。“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含贬义);“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反应”即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引申为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反映”的含义一般有二:一为“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另一为“告诉”,即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固然”只能作转折连词,引起下文转折。“诚然”除作转折连词外,还可作副词,作“实在”讲。“固然”的转折意味比“诚然”重一些。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是空前绝后的,据不完全统计,因使用三鹿奶粉而患肾结石的儿童已达1253名。
B.两岸民间交流的全面进行,这曾是多少炎黄子孙孜孜以求的梦想,如今在首届海峡论坛上成为了现实。
C.有限的工作岗位,对于浩如烟海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专家们认为,深圳港吞吐量屈指可数,深圳港及广东沿海港口群的规模优势地位突出,以此作为第三大陆桥的东端起点,最为可行。
【解析】选B。A.“空前绝后”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此处属褒贬失当。C.“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于此,属对象不当。D.“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此处前后矛盾。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为保障“绿色亚运”的顺利举办,广州市环保局在工业废气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及加快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B.统计显示,本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比上一届减少53.2亿美元,减幅约16.9%左右。
C.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致信新华社,更正新华社11日播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中自己关于岩石学分类的错误,并向读者致歉。
D.圆周率本是圆周与直径之完全确定的比值,但它产生的无穷数列却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神奇奥妙而感到震撼和惊讶。
【解析】选C。A.成分残缺,应在“建设”后面加上“等方面”。B.“约”与“左右”重复,应去掉一个。D.语序不当,“震撼”和“惊讶”位置应交换。[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6.(2009·南安高一下期中考试)许多广告语是语言运用的经典,阅读下面两则广告语,任选其一,参考点评,对其创意和效果进行评价。
示例: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某奶粉厂广告)21世纪教育网
点评:这则广告从奶粉的制作过程入手,可谓别出心裁。寥寥12字,明白晓畅、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奶粉纯正自然的品质,让人过目不忘。
(1)我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瑞士手表广告)
(2)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北大方正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广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广告语的评价能力,答题时要从产品的特征、消费人群的特点以及广告词本身的语言形式(修辞)等方面来思考。答题要求包括:要说出广告的创意;要恰当地评价表达效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明。
答案:(1)示例一:这则广告语言诙谐幽默,“维修人员闲得无事”,略显夸张,但又暗示其产品质量之高,叙事角度新颖别致;又以“世界各地”暗示其公司覆盖面之广、知名度之高及售后服务之方便,使人不由自主地对此产生良好印象,进而购买。简单诙谐的语言,完美诠释了此表的品质,令人印象深刻。
示例二:这则广告从售后服务的角度入手,可谓独辟蹊径。简简单单的一句描述,明白易懂,效果突出。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既强调了手表质量精良,难得一坏,也突出了手表畅销全球的国际品牌形象。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凡处显高度。
(2)这则广告思接千载,把中国古今的印刷术进行了对比。让“铅”、“火”与“光”、“电”对照,既凸显了激光照排技术引领未来的先进性,又彰显其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厚重、稳健,塑造出方正激光照排技术“与时俱进”的大家风范。寥寥10字,朗朗上口,易于传播,语言简洁,令人回味无穷。
7.这是一枚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仔细观察,请说出它的构思创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图文转换题,考查对图画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合理联想。
参考答案:邮票图案中央采用国际标准红十字,与周边9个红十字会徽巧妙地拼合成一个繁体的“华”字,既很好地点出了纪念主题——红十字会,又含蓄地凸现出中国,鲜明醒目,寓意中国红十字会成立100年来,为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为世界和平事业服务的宗旨。
8.文中的两首小诗揭示了简单数字的神奇与奥妙,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小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尽管你的个儿是那样的矮小,/但你却像星星一样的美丽。
9.文章开头一段对家乡夜景和萤火虫追逐飞行的描写和叙述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解答此题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文体特点,考虑文章开头的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开头一段对家乡夜景和萤火虫追逐飞行的描写和叙述,营造了乡野夜晚的宁静氛围,在“暗”与“亮”的对比中,突出了萤火虫给黑夜带来的“生趣”。这就巧妙地引出说明对象,让读者自然地从这有声有色的文字里联想了开去,产生阅读兴趣。
10.根据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内容,简要概括萤火虫的生长历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握蕴涵主要信息的关键句段,进而找出关键词语。
参考答案:卵——幼虫——蛹——成虫。
11.这是一篇典范的科普文章,体现了科普文怎样的特点?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文体的基本特征的能力。解答此题①要熟悉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内容的科学性,文笔的生动性,内容的通俗性。②抓住文本体现得最突出、最充分的,自我感觉最良好的那个点作答。③分析这种特征对表达和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④要有观点,有分析。
参考答案:《萤火虫》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的名篇,是科学性、文学性和通俗性的完美融合。首先作者在力求可能的情况下做到了知识的丰富完备,读者可以得到对萤火虫生活史的大致了解。其次,作者对幼年时有关萤火虫的各种情景、细节的回忆和描写富于文学色彩,并且在说明和描写中灌注了浓郁的主观情趣,本文少用科学术语,语言通俗易懂。
12.从作者对萤火虫“出身”问题的澄清可以看出人类怎样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要结合文本的阅读,谈出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的过程。②了解认识事物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