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9 20: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
1.英国主流报纸《卫报》近日发表了一篇抹黑中国的文章,称中国生产的服装涉及强迫新疆维族人劳动,呼吁世界所有服饰品牌与零售商抵制中国产品。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进行了强烈谴责。通过学习中国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下有关新疆的历史史实,从这些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划入汉朝版图。 (2)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是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 (3)1762年,清朝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设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统辖全疆军政事务。 (4)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A.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B.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2.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3.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这标志着(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中葡就澳门谈判取得进展
C.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D.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声传四方”,西藏人民是从哪年开始“驱散乌云见太阳”的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4年
5.在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关于两岸交流,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
A.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 B.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认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没有任何障碍 D.打破两岸隔绝状态的意愿
6.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其中,在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方面的创新是( )
A.设立港澳经济特区 B.实行政协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实行一国两制
7.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 C.“一中一台” D.完全自治
8.近些年来,“海峡两岸经济区论坛”“两岸经济合作交流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会”“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等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其发展迅速的基础是
A.血浓于水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台当局对“九二共识”的认可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9.“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在促进国家统一中产生了巨大作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实践成果的是( )
A.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B.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C.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D.1999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依法治国的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11.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历任党的领导人都在积极努力不断调整政策,尽力争取台湾回归,下列有关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调整说法错误的是
A.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B.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D.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使台湾开始回归
12.“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对这段表述解读正确的是
①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 ②统一后台湾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③台湾比港澳享有更高的自治权 ④台湾自己管理其内部事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中国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撒切尔
14.“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一国两制决策好!统一的号角响起来。”歌词中的“一国两制决策”的提出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锦涛 D.江泽民
1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
A.民族平等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团结原则 D.荣辱与共原则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上述材料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心情?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这一构想首先得到成功实践的是什么事件?
(3)目前妨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有哪些?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对台湾人民写几句心里话。
1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那一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1)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在西藏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交往取得的最大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
(4)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当前有哪些因素阻碍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题干“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划入汉朝版图……唐朝在西域设置……清朝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设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可知,从西汉开始新疆归属中央管辖,唐、请、新中国都对新疆进行管理,说明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正确;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
2.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国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说明美国制造“一中一台”以分裂中国的图谋。台湾方面的回应体现台湾当局反对美国的政策,坚持“一个中国”,C项正确。台湾方面的回应表明蒋介石并不认可美国发表的对华政策,但是没有改变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敌视大陆的基本政策 ,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和两岸关系的变化,排除BD项。故选C项。
3.D
【详解】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标志着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开创了港澳历史发展新纪元,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D项正确;材料与民族无关,排除A项;B项是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故C符合题意;ABD与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不符,故选C。
5.A
【详解】
“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表达了大陆领导人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两岸之间应不断加深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A项正确,排除B项;“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仍然阻扰祖国统一,排除C项;两岸长期相互隔绝状态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逐渐打破,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6.D
【详解】
根据材料“在促进国家统一大业方面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具体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实行资本主制度。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D项正确;设立港澳经济特区属于经济范畴,“国家统一大业”属于政治范畴,排除A项;政协制度是我国建国以来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7.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这一方针为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是“台独”分子的言论,排除;D项“一国两制”是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排除。故选B。
8.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海峡两岸皆是炎黄子孙,以这种血浓于水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为基础,“海峡两岸经济区论坛”“两岸经济合作交流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会”“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等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台湾问题不是民族自治问题,台当局对“九二共识”有否认倾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9.A
【详解】
据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维护民族团结,与“一国两制”无关,A项符合题意;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都是“一国两制”的实践成果,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项正确;“一国两制”是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排除A项;依法治国政策不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排除B项;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是改革开放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A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C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项。
12.A
【详解】
依据题干的“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知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故①符合题意;“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由此可知,②符合题意;依据题干的“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可知台湾比港澳享有更高的自治权,故③符合题意;依据题干的“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可知台湾自己管理其内部事务,故④符合题意。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项正确;“一国两制”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毛泽东、周恩来均与之无关,排除AB项。撒切尔不是中国领导人,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
根据材料“海峡两岸……统一……一国两制……”及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B项正确;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形成有关,时间不符,排除A项;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排除C项;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B
【详解】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B项正确;ACD项都是处理民族问题遵循的原则,不是基本政治制度,排除。故选B项。
16.(1) 盼望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2) 收回香港。(写成香港、澳门回归也可)
(3) 国外反华势力、“台独”势力等。 回来吧,祖国人民欢迎你;两岸兄弟一家亲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中关键词:“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反映了台湾人民渴望回归大陆,盼望祖国统一。说明两岸人民同源同根,统一是大势所趋,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2)依据课本所学,1982年,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7月1日我国成功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是“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得到成功实践。
(3)第一小问:依据课本所学,妨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主要由两类,国际上:国外反华势力;国内因素:“台独”势力;第二小问从大陆人民的角度,围绕台湾回归祖国,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的角度的文字回答即可。
点睛:(1)问“上述材料表达了”,根据材料中关键文字,进行归纳;(2)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回答,“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实践,“首先”是解题的关键,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故香港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得到成功实践;(3)问是妨碍的原因,学生需要多角度思考,有国际的因素和国内的因素。
17.(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构想:一国两制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因素: 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1)
根据所学可知,西藏和平解放后,在西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构想:根据所学可知,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意义:根据所学,可以从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等总结回答。
(3)
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海峡两岸交往取得的最大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
方针:根据材料四和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因素:结合所学可知,阻碍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的因素有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