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陈 情 表
李 密
李密(224—287),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的属官)。李密拒绝应招,但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虑,以为他怀念旧朝,于是李密上《陈情表》,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
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允其不仕。
陈情表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奏 章
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自由诵读第1段,思考:
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找中心句)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围绕“闵凶”,作者是怎样叙述的?
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
故不能“废远”
陈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在身的情形。
第一段
作者陈说自己家庭的不幸,其目的何在?
先陈苦情,博得同情。
自由诵读第2段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
李密又是如何巧妙地推脱任职?
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即有卧床不起的祖母(刘病日笃,供养无主),博得武帝的同情。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后陈孝情
打动真情
分二层
第一层 叙朝廷征召之殷;
第二层 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研习第3段
本段从哪几个角度解释辞官养亲?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①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谅解。
③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为“不能废远”惟一原因。
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
【背景材料】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自身行径是与“忠”相违背的,为了巩固统治,于是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不仕的理由
圣朝以孝治天下
祖孙更相为命
区区不能废远
克尽孝道
(合情合理)
以“孝治”大理为依据,进一步陈述自己不仕的理由。
第三段
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2、李密认为解决进退两难的具体实施方法是什么?
“愿乞终养”
先尽孝,后尽忠。
第四段
两难的解决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先孝----后忠)
愿乞终养
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进忠。
再陈忠情
消除疑虑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背景材料】
晋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赐给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养他的祖母。刘氏亡后,他丧限期满,才入京任太子洗马,后官至汉中太守。
结构梳理
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提出孝之大理
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愿乞终养不能就职
“陈”的方法:
1.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或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2.朴素细腻,曲折委婉
陈情表
陈以往之情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陈现今之情
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陈日后之情
愿乞终养,死当结草
简洁朴实
《陈情表》之布局
先陈苦情
博得同情
后陈孝情
打动真情
再陈忠情
消除疑虑
精心布局,环环相扣,出于情,归于理,
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孤苦伶仃: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 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
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词类活用
1、夙遭闵凶
名,忧患,不幸的事
2、察臣孝廉
动,作孝廉,为孝廉
3、举臣秀才
动,作秀才,为秀才
4、猥以微贱
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
5、谨拜表以闻
使动,使皇上闻
词类活用
6、臣之进退
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动,远离
8、凡在老故
名,年老之人
9、沐浴清化
清明的政治教化
10、则刘病日笃
状,一天天地
急于星火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状语后置。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这样看来,我给陛下尽职的时间还很长。
判断句(含否定判断)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实在不是我肝脑涂地就能报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
2、 今臣亡国贱俘——我现在已是个卑贱的亡国之俘虏。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我的苦楚,并不是只有蜀地的人士和梁益二州的长官才清楚……
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通 假 字
有,通“又”。
闵,通“悯”,忧患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通“褥”,草席子
至于成立。
至于成立。
九岁不行
臣以供养无主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到;另提一事。
成人自立;(理论)站得住。
不能走路;不可以。
优秀人才;科举中最低级者
无人来做;没有主意
古今异义词:
辛酸苦楚;身心劳苦。
臣之辛苦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申诉(苦衷);让别人知道
幸运;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谦言私爱;数量少。
古今异义词:
非臣殒首所能上报
报答皇上;向上级报告
除
《京都赋》:“登自东除。”
“诛乱除害。”
“通路除道”。
“除臣洗马”。
台阶
清除、去掉
修整。
任命,授职
卒
信臣精卒陈利兵
“公子季友(人名)卒。”
“语卒而单子大怒。”
“卒成大业。”
“军旅卒发。
步兵。又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死亡
完毕,结束
终于
cù,通“猝”。突然,仓猝
矜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怜惜
自夸
一词多义
以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猥以微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区区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秦以区区之地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 山寂寞之滨。
介词,因
因,是以==以是==因此。
介词,用,凭借
与“无”连用,意为“不能”。
拳拳
少,小
诚挚
自称的谦词
《石奢自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还而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王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命,自刎而死。
1、石奢为何自刎?
2、你如何看待石奢自刎?
3、古代孝的特点是什么?
4、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如何理解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