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 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 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03 21:2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邹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横槛(jiàn) 给(gěi)予 血(xiě)液 愀(qiǎo)然
B.剽(piǎo)窃 模(mú)样 祛(qiè)除 皮癣(xuǎn)
C.隽(juàn)永 粗犷(kuàng) 熨(yù)帖 颓圮(qǐ)
D.荫(yìn)庇 漫溯(sù) 枕藉(jiè) 牵绊(bàn)
2.选出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缔造 糅杂 跬步 安分守己 不名一钱 玉砌雕栏
B.和睦 喟叹 迥然 鸦鹊无声 杀一儆百 走头无路
C.砥砺 孝悌 端倪 竭诚奉献 永保生机 游目骋怀
D.悬揣 疏落 萎缩 直接了当 山青水秀 出奇制胜
3.下列句子,语句连贯的一组是 (  )
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黄沙白草之类,然而这一带_______
(a、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庄稼,既无黄沙,也无白草;b、既无黄沙,也无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庄稼。)
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青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来,________
(a、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b、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
A.①b ②b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a ②a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所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 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我们应提倡“低碳生活”。
②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 经济结构,创造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 “大手拉小手。”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的交流会上,不少地方、学校介绍了他们的实际做法和初步成效, 了群众的这句话。
A. 反应 调整 验证 B. 反应 调控 印证
C. 反映 调整 印证 D. 反映 调控 验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B. 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居民收入超过GDP的增速,为收入倍增计划释放了积极信号。
C. 漫步小径,微风送来阵阵芬芳;环顾四周,只见一棵棵腊梅树,正在那里释放幽香。
D.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只想以自己诚实的劳动来换取或维持起码的生活。
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建筑是凝固的诗。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 。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 ,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 纵一苇之所如(好像)
自可断来信(书信) 且奚适也(将要)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往下游走) 大母过余(经过)
其远而无所至极也(岂是) 虽然,犹有未树也(表转折)
C.族秦者,秦也(灭族) 举酒属客(劝酒)
以足音辨人(凭借) 而卒莫消长也(最终)
D.苏子愀然(忧愁) 正襟危坐(端正)
使六国各爱其人(致使) 妪每谓余曰(每次)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归有光都是宋代散文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赤壁赋》和《项脊轩志》。
B.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C.闻一多是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是新月派的主要诗人,提出了新诗的“三美”:语言美、绘画美、建筑美,著有《红烛》、《死水》等。
D.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话剧《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7小题,共4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卖酒者传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聚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乙得金欣然,以为甲终不负己也。四年,甲乃仅偿卖酒者四百金。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非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立决人死,疏先后宜死者六人矣。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损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第八人以下各如期死,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卖酒者姓郭名节,他善事颇众。予闻之欧阳介庵云。
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9.下列加点词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遣童婢沽 沽:买 B.以为甲终不负己也 负:欠钱
C.疏先后宜死者六人 宜:合适 D.能偿者损其息 损:损害
10.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完全一致的一组是:(3分)
A.①以善酿致富 ②更注酒,使持以归
B.①若中心愿之乎 ②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
C.①至夜分,乃散去 ②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
D.①客偿博所负行 ②召所买田舍主毕至
11.下列各组中能全部表现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的一项是(3分)
①平生不欺人 ②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③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④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⑥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④⑤⑥
12.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卖酒者平生没有欺骗别人,特别是对于仆人丫鬟来买酒的,他都要关切的嘱咐几句。
B.为了能让寄宿的客人肯吃喝,卖酒者以赌博为名,将赢取的钱来吃喝,最终分文未取。
C.卖酒者爱好赌博,他从来不肯与别人赌博,是为了不让孩子把自己的家产败掉。
D.卖酒者待人仁慈宽厚,乐善好施,寿命超过术士的预言,这体现民间善有善报的观念。
13.翻译下列语句:(8分)
①能偿者损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5分)
②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5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
 ①说说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6分)
②诗歌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⑴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⑵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残阳如血。
⑶ 秦人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⑷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⑸ 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三、 现代文阅读(25分)
读下面文章,回答16-20题。
五城记-南京
余秋雨
  六朝金粉足能使它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奇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历代妓女多得很,哪像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那样具有文化素养和政治见识,使整整一段政治文化史都染上了艳丽色彩?历代农民起义多得很,哪像葬身紫金山的朱元璋和把南京定都为天京的洪秀全,那样叱咤风云,闹成如此气象?历代古都多得很,哪像南京,直到现代还一会儿被外寇血洗全城,一会儿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一次次搞得地覆天翻?
  中华民族就其主干而言,挺身站起于黄河流域。北方是封建王朝的根基所在,一到南京,受到楚风夷习的浸染,情景自然就变得怪异起来。南京当然也要领受黄河文明,但它又偏偏紧贴长江,这条大河与黄河有不同的性格。南京的怪异,应归因于两条大河的强力冲撞,应归因于一个庞大民族的异质聚汇。
  这种冲撞和聚汇,激浪喧天,声势夺人。因此,南京城的气魄,无与伦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玄武湖边上的古城墙藤葛拂拂,明故宫的遗址仍可寻访,鸡鸣寺的钟声依稀能闻,明孝陵的石人石马巍然端立,秦淮河的流水未曾枯竭,夫子庙的店铺重又繁密,栖霞山的秋叶年年飘落,紫金山的架势千载不移,去中山陵、灵谷寺的林荫道,永远是那样令人心醉。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我多次对南京的朋友说,一个对山水和历史同样寄情的中国文人,恰当的归宿地之一是南京。除了夏天太热,语言不太好听之外,我从不掩饰对南京的喜爱。
  心中珍藏的千古名诗中,有不少与南京有关,其中尤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最: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000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再加上1000年,南京城实在是气可吞天。
[注]①石头城:战国时,楚国在南京建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把它更名为石头城,并建筑宫殿;后经六朝繁华,至初唐城已荒废。②淮水:即秦淮河,流经南京。③女墙:城垛。
16.这篇散文中,(1)明、清、近代、现代的政治风云在南京表现出什么特点?(1分)(2)文中所列举的历史事件各有什么特点?(6分)
答:⑴


17.这篇散文中,(1)南京城市风貌的两大特点是什么?(2)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⑴

18.这篇散文中,(1)选用北京、杭州与南京作比较有何作用?(4分)(2)文章结尾引用刘禹锡的《石头城》诗有何作用?(3分)
答:⑴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被外寇血洗全城”、“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分别指清初清统治者镇压反清斗争的历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蒋家王朝覆灭的历史。
B.作者借“受到楚风夷习的浸染”,指出南京受到南方文明的深刻影响。
 C.“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中“悲剧性体验”是反语,作者借此引出对今日南京的描写。
 D.《石头城》诗中的“旧时月”,含有“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经是六朝繁华的见证,是繁华易逝的象征。
 E.“1000多年前的诗人已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中“气派”是反语,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凄凉”。
20.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3分)
我喜欢出发。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    ,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 ,   ,森林有野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四、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木匠想退休,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要他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出的是粗活。房子建成了,老板把门钥匙递给他,说:“这房子是我给你的礼物。”老木匠惊呆了。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为什么不做到最好呢?
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A 3.A
4.C/反应: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控:调节控制。验证:通过实验或检验证实。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
5. A/B“据……显示”句式杂糅,删去“据”或“显示”。 C动宾搭配不当,“见”不能搭配“一棵棵腊梅树,正在那里释放幽香”。D成分残缺,造成主语不明,应在介词短语“在小说《祝福》中”之后加上“塑造”一词;或删去“在”。
6.C 7.C 8.B
9.A 10.D11.C12.C13.①能够偿还的,就减少他们的利息,遇到穷的人,就把债券还给他们了,说“不要让我的子孙害苦你们啊!”
②有人跌倒打碎了酒瓶酒坛,就回家拿酒瓶,重新盛满酒,让他拿回家去,因此,远近各处的人,都称他是忠厚的长者。
14.①这首绝句所写景物色彩丰富而明艳,在色彩的点染上,交错使用了明笔与暗笔。“绿锦池”、“浴红衣”,明点绿、红两色:“菱”、“浮萍”、“莺”、“蔷薇”,则通过物体暗示绿、黄两色。这首诗还运用了以动表静、以声响显示幽寂的手法。菱、浮萍、蔷薇为静景,而鸳鸯浴水、夏莺弄花为动景,更有莺声千啭衬托静寂的环境,动与静、声与寂,看似相反,其实相成。(6分)
②第三句不仅展示一个“尽日无人”的环境,写出了诗人百无聊赖的情状,而池面鸳鸯的相对戏水更映衬出看雨人的孤独之情。(3分)
15.【(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雄关漫道真如铁,苍山如海;(3)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5)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
16. (1)许多事在南京变得奇崛(1分。有“奇崛”即可。)
  ——第一段提到六朝金粉和明、清、近代、现代。第二段专门谈“明、清、近代、现代”发生在南京的重大政治事件,符合“政治风云”的范围和“在南京表现出”的要求。在文中全段第一句话,概括了其特点,关键词语是“奇崛”。
  (2)①政治文化史染上艳丽色彩②农民起义叱咤风云(成大气象);③社会发生地覆天翻的变化。(6分。意思对即可。①如答妓女有素养、见识等,这不是事件的特点,不准确,不可给分。)
17.(1)①气魄无与伦比;②把历史溶解于自然。(2分。一条1分,意思对即可。①如答“深深铭刻着南北交战的宏大的悲剧性体验”,则涉及原因,而且与②区别不明——“把历史溶解于自然”也是“南北交战”的结果,故不准确。)
  (2)一个庞大民族(中华民族)的异质聚汇,或两条大河(南北文明、两种文明)的强力冲撞。(2分。意思对即可。)
18.(1)①突出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的特点;②揭示“把历史溶解于自然”的原因:南北文明聚汇。(4分,答对①得2分,对两条得4分。意思对即可。)
  (2)①引发读者对南京由盛而衰的历史的联想;②引出对当今南京“气可冲天”的赞颂。(3分。对一条得1分,对两条得3分。意思对即可。)
19.B D。(A项,“被外寇血洗全城”、“在炮火中作历史性永诀”原文有状语“直到现代”限定了时代,所以“清初清统治者镇压反清斗争的历史”错误。C项“悲剧性体验”不是反语。文章第二段内容可为证明。D项“气派”是不反语。“把怀古的幽思开拓到如此气派”是指刘诗意境开阔;刘诗内容才可谓“凄凉”。BD无误。)
20. 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 ; 大海有浪涛, 大漠有风沙;(答案不惟一,符合要求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