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9 20:5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用《明史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 .发展海外贸易
C .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外各国
D .进行殖民扩张
2.作为明朝的外交使节和贸易代表,郑和始终奉行“不欺募、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准则,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这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
A .和平交往
B .规模空前
C .获利丰厚
D .范围广泛
3.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长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採险先河"。联标赞的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玄奘西行天竺
C .鉴真东渡日本
D .郑和下西洋
4.假如你是当年跟随郑郑和下西洋的一名商人,那么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最好的商品( )
A .书籍和药材
B .丝绸和瓷器
C .金银饰品
D .香料和宝石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跛继光抗击外来優略的决心,他抗击的外来優略者是( )
A .沙俄優略者
B .英国優略者
C .荷兰優略者
D .日本優略者
6.明朝抗倭将领跛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诗人,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 .赶走了盘眶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B .抵抗了英国殖民者的優略
C .收复了被外国势力占领的新疆
D .解除了我国东廃沿海倭志
7.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
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玄奘西行天竺
C .鉴真东渡日本
D .郑和下西洋
9.“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舰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材料所述史事( )
A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 .开创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C .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使明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D .增进了中国与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10.以下是对“倭寇”的解释,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成员主要来自日本
B .由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
C .明朝国力减弱和海防松懈给了倭寇机会
D .倭寇单独行动,给沿海各地带来了严重的“倭患”
11.郑和的船队最多时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规模宏大。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明朝( )
A .民族交融加强
B .前期国力强盛
C .经济重心南移
D .社会风气开放
12.下图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邮票,从左到右图片主题依次为郑和像、睦邻友好、科学航海。它是为了纪念郑和( )
A .开疆拓土 B .发展贸易 C .航海创举 D .换取奇珍
13.随郑和出行的马欢、费信等人著有《瀛涯胜览×星楼胜览》等书,记载了沿途各国自然和人文状况。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 .丰富了国人的海外知识
B .次数多且船队规模浩大
C .提高明朝的地位和威望
D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14.明朝中期,有一首军歌的歌词中写道:“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百姓》,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率领这支军队九战九捷,荡平浙东地区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岳飞 C .郑成功 D .寇准
15.明朝中后期,戚继光在其他抗倭将领的支持和配合下,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抗倭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 .抗倭斗争的正义性
B .“戚家军”战斗力强
C .戚继光的战术正确
D .其他军队的配合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远航篇】
材料一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率船队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篾,最少的一次也有60多篾。首次下西洋时,船队规模达27000多人。
(1)材料一反映出郑和下西洋的哪些特点?
材料二 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好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字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材料三 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在新形势下扩大全方位开放的重要举措。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也有助于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一项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伟大事业。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中国倡议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拒敌篇】
材料四 海防松懈,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4)材料四描述的是什么现象?档时政府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感悟篇】
(5)通过对远航篇与拒敌篇的探究学习,你从中得到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参考答案
1-5.AADBD
6-10.DADAD
11-15.BCAAA
16.(1)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范围广)。
(2)原因:郑和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好交往和馈赠;东南亚各国人民对郑和怀念、敬仰;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3)意义:有助于中国扩大全方位开放,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等。
(4)现象: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措施: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5)感悟:强大的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关键。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