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为此,清初统治者大力( )
A .发展海外贸易
B .改进生产工具
C .推行垦荒政策
D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B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商
D .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3.清朝中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普遍推广的外来高产农作物是( )
A .水稻、玉米
B .玉米、甘薯
C .甘暮、小麦
D .小麦、水稻
4.“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表明徽商( )
A .注重扩大对外贸易
B .注重扩大商业资本
C .注重谋取政治地位
D .注重扩大经营范围
5.清初的统治者人主中原地区后,认为“国之大计”是( )
A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B .发展手工业生产
C .发展商业贸易
D .实行中央集权
6.清朝前期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那时推广的高产作物有( )
A .水稻、小麦
B .马铃薯、花生
C .玉米、甘薯
D .棉花、甘蔗
7.清朝初期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重要,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们大力推行( )
A .发展对外贸易 B .生产工具改革 C .垦荒政策 D .户籍改革
8.清代徐扬所绘的《盛世滋生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描绘了18世纪的古城苏州。画中仅客货船只就有400余只,各种可以辨认的商号招牌200余块。此画反映出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 .晋商和黴商出现
B .市坊分离
C .农村集市贸易出现
D .商业市镇兴盛
9.清朝前期,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每一家工场平均有20人。这充分表明( )
A 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 .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 .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10.宫御米“京西稻”因其早熟质佳、耐寒性强、适应性广,受到了达尔文的高度评价◇它是由康熙帝亲自培育而成,被称为御稻。据此可知,清代( )
A .统治者重视农业
B .推行垦荒政策
C .粮食的产里极高
D .科技水平先进
11.明清时期的晋商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其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及金融业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晋商的活动,不仅成就了许多富商巨贾和商界精英,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晋商经营的商品种类和经营范围广泛
B .晋商的活动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晋商的活动推动了明清对外贸易的发展
D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已经被取消
12.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下内容能够反映明朝经济发展的有( )
①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
②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盛产青花瓷
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许多较大商业城市
④在江南的丝织业中心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3.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清康熙年间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其中的原因有( )
A .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 .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
C .明清社会安定毫无任何动乱
D .王米等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
14.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西晋以后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材料反映出( )
A .中国物种都是从国外引入
B .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兼容并包
C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 .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15.清朝后期,专门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机构是( )
A .市舶司
B .军机处
C .锦衣卫
D .广州十三行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到18世纪末,中国人口已超过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清政府推行的哪些农业措施有助于缓解人口大量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
材料二 瓷器生产的分工十分细密,生产一个杯子,要经过几十道工序。人们用“工匠来八方,器成走天下”来形容景德镇的繁荣。每到夜晚,这里“火光烛天”,有人戏说景德镇是“四时雷电镇”。景德镇出产的瓷器种类可分为九大类:青花瓷、粉彩瓷、斗彩瓷、颜色釉瓷、珐琅彩瓷、变色釉瓷、古彩瓷、新彩瓷、誰塑瓷。
(2)根据材料二中对景德镇瓷器的描述,请你说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特点。
材料三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表现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参考答案
1-5.CDBBA
6-10.CCDAC
11-15.DBBDD
16.(1)推行垦荒政策,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改进粮食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2)分工细密;工匠来自全国各地;生产规模大;产品种类多。
(3)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商业城市数量较多,南方发达地区相对更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买力雄厚,形成了影响力较大的商帮。(答出两点即可)
(4)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发展很大,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商业发达;人口快速增长。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