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09 09:5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案
序号 6 年级 八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主备时间 执教人
课题 15.1人体内物质的排出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说出肾的结构特点;描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肾的结构和特点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有关肾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教具 多媒体 相关资料
教法 合作探究 启发引导
学法 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 回忆肾单位结构。设疑:肾单位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怎样的功能呢? 二、尿液形成的过程 师:展示肾单位结构简图:肾单位两个毛细血管必然发生物质的交换,称之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互动探究】 尿液形成过程中各种物质的变化 师:展示分析资料 资料一:肾单位中两次物质交换后形成液体成分检测以及肾单位示意图 单位:g / 100ml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血浆907.000.100.720.03原尿990.000.100.720.03尿液950.000.001.502.00
资料二:人每天形成大约150L的原尿,而排出的尿液只有大约1.5L 。 (
血浆
) (
尿液
) (
原尿
) 根据表中列举的各种物质浓度变化,分析其在肾小体与毛细血管中的交换情况 师:总结 1、肾小球的 作用 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进入肾小囊,形成 。 2、肾小管的 作用 原尿中的全部 、大部分的 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 。 【矫正反馈】 某人感到身体不适,且尿液泛红。到医院检查。医生要他检查尿液。以下是检查结果的几项指标 为了让这个病人了解这张化验单各项数据的含义,医生向他介绍了正常人的指标,如下表 : 红细胞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尿酸无机盐检测值+301.02.00.0511.0正常值一002.00.0511.0
1.与正常人比较,这个病人尿液中的哪些指标不正常 2.请你推测这个病人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 三、尿液的排出 学生 自学课本内容,描述尿液形成后排出的过程 教师 设疑: 1、尿液的形成是不间断的,而尿液的排出却是间歇的,为什么? 2、经常憋尿有什么坏处? 3、你知道哪些泌尿系统疾病?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泌尿系统? 四、汗液的排出 【小组互学】结合P24图,了解皮肤结构、汗腺结构以及排汗的过程,完成讨论题。 皮质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呈现红色。 排尿的意义: 排出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教后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