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一)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平移和旋转,剪一剪。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学生今后学习空间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树叶,蝴蝶和天安门广场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征,从而更好的学习知识。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有不同的层次,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结合实际生活和实际动手操作来高效的完成本节课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1.观察讨论法。准备教学图片树,蝴蝶和熊猫脸,给学生展示轴对称图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体会其中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展示剪纸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剪纸)剪纸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今天我们来一起走入“美”的世界。
教师课堂动手剪纸“ ”,引入“对称美”。
师:老师也来给大家露一手,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制作剪纸的。一起走入“对称美”。
(二)互动新授
展示图片“树”“蝴蝶”“熊猫脸”,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大家知道这个“树”图片是不是对称的?为什么?
师展示“对折”过程,同时让学生上台展示对折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教师小结并过渡: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图形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将轴对称图形“树”“蝴蝶”“熊猫脸”展示在黑板上,学习对称轴。
师:我们发现这三个图片对折有什么共同特点?(沿着一条直线)
让学生上台用手指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建立知识认识。
教师小结并过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探索: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先自己探索答案,后跟教师课件共同探讨,查漏补缺。
习题。(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抢答)(2)下列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小组竞答)(3)下面的数字图案 ,哪些是轴对称的?(学生抢答)
3. 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探索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小结过渡: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它有4条对称轴。。
师:请大家探索长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它有几条对称轴。(学生抢答)
4.习题。(1)猜一猜: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知道整个图形是什么吗?(学生抢答)(2)猜一猜: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你知道整个图形是什么字吗?(学生抢答)
(四)个人展示
请大家拿出纸片,做一个轴对称图形。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巡视查看。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