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盖斯定律课后强化习题
一、单选题(共17题)
1.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失水可得到Na2CO3·H2O(s)或Na2CO3(s),两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1<0 B.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失水不是化学变化
C.Na2CO3·H2O(s)失水生成Na2CO3(s): H= H1- H2 D.向Na2CO3(s)中滴加几滴水,温度升高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1/2O2(g)=ZnO(s)△H1;
Hg(l)+1/2 O2(g)=HgO(s)△H2;则Zn(s)+ HgO(s)= Hg(l)+ ZnO(s)△H值为( )
A.△H2-△H1 B.△H2+△H1 C.△H1-△H2 D.-△H1-△H2
3.已知下列反应:
①;
②;
③。
则在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B.
C.
D.
4.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用与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固定和利用的成功范例。
已知:①
②
③则:反应的为( )
A. B.
C. D.
5.某晶体 M·nH2O 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而 M(s)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可将变化过程表示为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H1=△H2+△H3 B.M(s)溶于水形成溶液△S>0
C.△H2>△H3 D.若 M 为 CuSO4,则 25℃时 CuSO4 溶液 pH=7
6.废液中在好氧菌和厌氧菌作用下能转化为N2(g)和H2O(l),其转化示意图如下:
反应I:
反应I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池发生的反应中,氮元素只被氧化
B.反应I中消耗22.4LO2(标准状况)转移的电子数为
C.当好氧菌池和厌氧菌池投放废液的体积比为5:3时,理论上能完全转化为N2
D.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298K、101 kPa条件下,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 3CO2(g)+4H2O(g) △H=-2220 kJ·mol-1
B.500°C、30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 kJ mol-1
C.在298K、101kPa条件下,表示硫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3(g)△H=-315 kJ·mol-1
D.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的条件下的△H不同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物质转化如图所示,则
B.1molCO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热量为,则2 ,
C.若,,故在某容器中充入与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
D.常温下,稀HCl和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放出热量为,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9.(X代表卤素原子)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已知溶于水吸热,则 D.
10.2 mol金属钠和1 mol氯气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
A.ΔH1<0,ΔH6<0 B.若Br2(g) = 2Br(g) ΔH4′,则ΔH4′ < ΔH4
C.ΔH1=ΔH2+ΔH3+ΔH4+ΔH5+ΔH6+ΔH7 D.ΔH7<0,且该过程形成了分子间作用力
11.发射用的运载火箭使用的是以液氢为燃烧剂,液氧为氧化剂的高能低温推进剂。
已知: ① ②
③ 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四个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液态的能量大于气态的能量
C.的燃烧热为
D.火箭中液氢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2.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C(s)+H2O(g)=CO(g)+H2(g) H1=akJmol 1
②CO2(g)+H2(g)=CO(g)+H2O(g) H2=bkJmol 1
③CO2(g)+3H2(g)=CH3OH(g)+H2O(g) H3=ckJmol 1
④2CH3OH(g)=CH3OCH3(g)+H2O(g) H4=dkJmol 1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CH3OH(g)=CH3OCH3(g)+H2O(l)的H=kJmol 1
D.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的H=(-2b+2c+d)kJmol 1
13.已知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S(g)与O2(g)完全反应生成 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 297.0kJ
B.由图可知,SO3(g)比SO2(g)稳定
C.S(s)与O2(g)反应生成 SO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 SO3(g) ΔH=+395.7kJ·mol-1
D.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SO2(g)和molO2(g)反应生成 1molSO3(g)放出热量为98.7kJ
14.盖斯定律认为能量总是守恒的:化学反应过程一步完成或分步完成,整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①
②
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盖斯定律只能计算部分化学反应的焓变,但实验可测得所有反应的焓变
B.酒精的燃烧热为kJ/mol
C.若23g液体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释放出的热量为
D.从反应③可知1mol (g)的能量高于2mol (g)和3mol (g)的总能量
15.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
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1(MgCO3)>△H1(CaCO3)>0 B.△H2(MgCO3)=△H2(CaCO3)>0
C.对于MgCO3和CaCO3,△H1+△H3的值相等 D.对于MgCO3和CaCO3,△H1+△H2>△H3
16.已知:(1)Zn(s) +O2(g)=ZnO(s) ΔH=-Q1 kJ·mol-1 (2)Hg(l)+O2(g)= HgO(s) ΔH=-Q2 kJ·mol-1 则Zn(s)+HgO(s) = ZnO(s)+Hg(l) ΔH=-Q kJ·mol-1 中的Q 值为( )
A.Q2 -Q1 B.Q1-Q2 C.Q1 +Q2 D.-Q1-Q2
17.在298K、101kPa下,将4.4gCO2通入150mL1mol L-1KOH溶液中充分反应(不考虑气体逸出),测得反应放出akJ的热量,已知该条件下,0.5molCO2通入1L1mol L-1K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bkJ的热量。则下列表示CO2与KOH溶液反应生成KHCO3溶液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O2(g)+KOH(aq)=KHCO3(aq) △H=—(20b—a)kJ mol-1
B.CO2(g)+KOH(aq)=KHCO3(aq) △H=—2(5b—a)kJ mol-1
C.CO2(g)+KOH(aq)=KHCO3(aq) △H=—2(10a—b)kJ mol-1
D.CO2(g)+KOH(aq)=KHCO3(aq) △H=—2(5a—4b)kJ mol-
二、综合题(共4题)
18.我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中的甲烷作为种重要的原料,可与CO2、NO2等作用从而减少温室效应、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CH4(g)+O2(g) CH2OH(1) △H1=-164.0kJ·mol-1
②2CO(g)+O2(g) 2CO2(g) △H2=-566.0kJ·mol-1
③2H2(g)+CO(g) CH3OH(1) △H3=-128.3kJ·mol-1
则利用气体甲烷与二氧化碳作用获得两种气态燃料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向不同的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等量的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温度不变,压强由p1逐渐变化到p4,CO2的平衡转化率将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在压强为p4=0.36MPa、温度为1100℃的条件下,平衡时CH4的平衡转化率为80%,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MPa)2(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保留2位小数)。
(3)在一定温度下,甲烷还可与NO2作用实现废气的脱硝,反应为:CH4(g)+2NO2(g) CO2+N2(g)+2H2O(g),体系压强直接影响脱硝的效率,如图所示,当体系压强约为425kPa时,脱硝效率最高,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反应,有科学家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NO2NO+O慢反应 第二步CH4+3O→CO+2H2O快反应 第三步2CO+2NO→2CO2+N2慢反应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第一步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 B.整个过程中,第二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C.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D.第三步中CO与NO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5)利用CH4与NO2的反应还可设计成如图电化学装置,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可去除NO2____________L(标准状况)。
19.重铬酸钠晶体()为橙红色,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盐产品。可以由铬铁矿[主要含,还含少量、、等]制备,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在水溶液中常以、、、等形态存在;本实验条件下,当约为3.5时转化为。
②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易被还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时,转化为和,写出铬铁矿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中和除杂”时,先用水将浸取液稀释,并加热至接近沸腾,然后调节溶液约为7。
①加热至接近沸腾的目的为_______。
②若持续加热较长时间,可以通过生成而将硅除去,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室温下,“中和除杂”后所得的滤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室温下,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酸化时,通常用硫酸而不用盐酸,原因是_______。
20.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Z位于ⅦA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能说明Z的非金属性比X的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_______________(举一例)。
(2)W、Y和氢3种元素所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其75%(体积分数)的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化合物在中学实验室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
(3)电解NaZ水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工业上,以上述反应的阳极产物和Ca(OH)2为原料,制备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已知:298K时,金属钠与Y2气体反应,生成1 mol Na2Y固体时,放出热量414 kJ;生成1 mol Na2Y2固体时,放出热量511 kJ。由Na2Y固体与Y2气体反应生成Na2Y2固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1.A、B、C是三种常见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常温下D为无色液体,E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其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略去)。试回答:
(1)E的电子式是______。
(2)单质X和B或D均能反应生成黑色固体Y,Y的化学式是_______。
(3)物质Z常用于对空气进行杀菌,净化和水果保鲜等。Z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Z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Z和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B和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取0.3 mol F与足量D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中再通入0.2 mol E充分反应,最后得到的水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不考虑H+)____________________。
(5)E的大量排放会引发很多环境问题。有科学家提出,用E和H2合成CH3OH和H2O,对E进行综合利用。25℃,101 kPa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已知甲醇的燃烧热△H= -726.5kJ·mol-1,氢气的燃烧热△H= -285.8kJ·mol-1)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D
6.B
7.B
8.B
9.D
10.D
11.C
12.C
13.A
14.C
15.C
16. B
17. C
18.(1)CH4(g)+ CO2(g) 2H2(g)+2CO(g) △H=+247.3 kJ·mol-1;
(2)减小 1.64
(3)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当体系压强低于425kPa反应速率比较慢,当体系压强高于425kPa,平衡逆向移动,脱硝的效率降低
(4)AD
(5) 2NO2+8e-+8H+= N2+4H2O 5.6
19.(1)
(2) 促进偏铝酸钠、硅酸钠分别水解生成氢氧化铝、硅酸沉淀而除去
(3) 盐酸是一种还原性的强酸,而离子在酸性溶液中有较强氧化性,故离子会被盐酸还原成
20.(1) 酸性强弱;HClO4>H3PO4(或其他合理答案)
(2) CH3CH2OH CH3CH2OH+3O22CO2+3H2O
(3) 2H++2e-=H2↑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Na2O(s)+1/2 O2(g)=Na2O2(s);△H=-97 kJ/mol
21.(1) (2) Fe3O4
(3) O3+2H++2I-=O2+I2+H2O
(4) c(Na+)> c(OH-) >c(CO32-)> c(HCO3-)
(5) CO2(g)+3H2(g)= CH3OH(l)+ H2O(l) ΔH= 130.9kJ 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