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元曲三首
【学业达标评价】
1.这支曲子所写的主人公的情感特点是怎样的,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比强调别情沉重更合乎情理。
2.“凭阑拂袖杨花雪”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此时节最容易动人离愁,或许还有暗示别时情景的作用;二是点明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且怅惘许久,以至杨花飞满衣襟,拂袖如雪。
3.曲子最后三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与前几句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别时景象。这些景象与前几句的关系有多种理解,一是顺承,女主人公由望着情人的去路而引起伤神,二是可看做作者在章法上的倒叙腾挪,使得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结尾有余韵。三是可以看做是前两种理解的融合,因为倒叙也可以看做是女主人公的追忆。
二、阅读元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完成4~6题。
4.《[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这组套曲写的是汉高祖还乡,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这个事件的?这样表现有什么长处?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既没有把汉高祖作为一个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英雄来歌颂,也没有从一国之主荣归故里的角度纯客观地描述那种热烈壮观的场景,而是通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眼睛,勾勒了天子返乡的一幅幅画面。作者构思尤为巧妙的是,他所塑造的这个农民不仅熟悉刘邦的底细,而且在刘邦没有发迹以前,和刘邦还有过一些瓜葛。这样通过他的嘴,对汉高祖嬉笑怒骂,揭露了最高统治者五色锦袍下所藏着的丑恶东西,就显得合情合理了。由于使用了大量符合农民身份的语言,使整组套曲生动活泼,笔锋所至,妙趣横生。21世纪教育网
5.这几支曲子中,对刘邦的称谓有三次变化,请分别指出,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未认出刘邦时,一连三次称这位皇帝为“那大汉”;面对面揭露时,一连五次,句句直称“你”;讨还欠债时,径呼其俗名刘三。句句逼进,轻蔑之意,愤怒之情,随着称谓的变化倾泻而出。
6.这首元曲在语言上有何主要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的主要特色有两点,一是通俗性。通俗性是元曲的“本色”特征。通俗,要求人人都听得懂。该曲的这一特点是很鲜明的。全曲俗语、口语用得很多。二是趣味性。语言的趣味性表现在用语很形象、描摹生动风趣。如“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常言俗字,扭作曲子,点铁成金,信是妙手。”本篇曲用常言俗字达到了点铁成金的水平,增添了曲子的民间性、通俗性,给读者以诙谐感和轻松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
7.通过学习马致远的《[双调]蟾宫曲·叹世》,我们看到作者那种顺其自然,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谈一下,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生活如河流充满回旋乐趣,生活如乐曲激荡回肠。生活并不单调,生活需要多彩。没有绝对的执著,也没有绝对的顺其自然。有时候,一个人在静静的湖面荡一叶孤舟,是一种幸福。有时候,坐在孤灯下苦读,也是一种幸福。顺其自然其实也是一种执著,执著其实也就是顺其自然。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凭阑(lán) 南柯(kē) 蒯通(kuǎi)
B.干戈(ɡē) 銮舆(luán) 田契(qiè)
C.尽管(jǐn) 丰稔(rěn) 绦虫(tāo)
D.擂鼓(léi) 妆梳(shū) 抬头觑(qù)
【解析】选B。“契”读qì。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项废东吴 废:战败
耽几盏酒 耽:耽搁
B.韩信功兀的般证果 兀的:这
凭阑拂袖杨花雪 凭:凭借
C.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但:但是
猛可里抬头觑 觑:看
D.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乔:装模作样
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 旋:马上、立刻
【解析】选D。A.耽,嗜好;B.凭,倚;C.但,只要。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拽坝扶锄 B.凭阑拂袖杨花雪
C.以手阖门 D.见放着文书
【解析】选B。A项“坝”通“耙”,C项“阖”通“合”,D项“见”同“现”。
4.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号已斋叟。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作品大多反映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人民的苦难和反抗精神。
B.马致远,元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是其代表作。
C.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两者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
D.散曲,是曲的一种,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有宾白科介,包括套数和小令。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D。无宾白科介。
5.填写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了由他。
(2)自送别,心难舍,_____________________?凭阑拂袖杨花雪。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2)一点相思几时绝 (3)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6.(2009·泉州质检)把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
包括建筑在内的艺术种类所包含的中国传统元素经过艺术家用现代手段演绎后会逐渐成为世界时尚的一种标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包括建筑在内的艺术种类包含了中国传统元素。艺术家用现代手段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演绎。经过演绎后的中国传统元素会逐渐成为世界时尚的一种标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夏日,某大型商场为方便顾客,在出口处准备了100把便民伞,无偿提供给未带雨具的顾客应急使用。请你在悬挂伞具的墙上拟写两句话,以提示顾客用后及时送还。要求每句话在12个字以内,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①雨天伴君去,晴日盼君归。
②逢雨天敬供各位无偿暂用,须晴日热盼诸君原物璧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仿照下列画线句子,在下列短信贺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使上下文结构相同,内容相关。
撷取春光里最美的一束花,______________,捡拾秋风里最红的几片叶,_______________,编织成生命的风铃,让幸福快乐永远伴随着你。
参考答案:采摘夏夜里最亮的数颗星 掬起冬晨里最纯的半捧雪[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古典诗词中的散曲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1)比喻。如将长江比做白练,将江帆比做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做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做一条线等。(2)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3)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10.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如果说一、二句描绘山水是从大处落墨,取神于静穆的话,那么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的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层次和变化的美感。
参考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侧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二)(2009·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粉黛”是用女子化妆用品代女子,“笙箫”是用演奏时的乐器代歌女。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已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借代、反问。
1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分析和对作者感情的把握能力。这是两问,前一问可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分析出秋天的季节特点,后一问可抓住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感情。
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