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6 物质的特性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6 物质的特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19 17:42:02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6 物质的特性
一、密度
1.下列对密度公式ρ=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由它的质量和体积所决定
D.用ρ= 等可以计算物质的密度,但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2020八上·慈溪期中)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  )
A.质量减半,密度也减半
B.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3.(2020八上·镇海期中)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8千克/米3
4.(2020七上·兰溪期中)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酒精密度=0.8×103千克/米3)混合,则该混合液的密度(  )
A. 大于0.9×103千克/米3 B.小于0.9×103千克/米3
C.等于0.9×103千克/米3 D.无法判断
5.(2020八上·江北期中)甲、乙两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 甲 、ρ 乙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则合金密度为(  )
A. B.
C. D.
6.(2020八上·江北期中)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油的密度,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
7.(2020八上·江北期中)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盐水、水和酒精。用塞子将三个容器的口封好,如图所示,则可判定(  )
A.甲是酒精,乙是水,丙是盐水 B.甲是酒精,乙是盐水,丙是水
C.甲是水,乙是酒精,丙是盐水 D.甲是盐水,乙是水,丙是酒精
8.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B.用塑料做砂锅的手柄
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
9.实验桌上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满液体,小佳分别拿起后感觉其中一瓶特别沉。老师告诉她:轻的那瓶装着200g蒸馏水,沉的那瓶装满水银,水银密度是13.6×103kg/m3。则瓶中的水银质量为(  )
A.200g B.2720g C.10.88g D.272g
10.(2020七上·兰溪期中)如图-1利用定滑轮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桶,测量一块蓝田玉坠的密度。将玉坠放入左侧小桶,向右侧小桶内逐渐加水至19.5mL时,滑轮两侧平衡,则玉坠的质量为   g,取下右侧小桶置于水平桌面上,将玉坠浸没在水中如图-2所示,此时液面示数是   mL,玉坠的体积是   mL,由此可得到该玉坠的密度为   g/cm3 . (ρ水=1.0×103kg/m3)
11.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的;在科学中,    的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字母   来表示。
12.为了用铁浇铸一个机器零件,先用蜡做了一个该零件的模型,已知该模型质量1800g,蜡的密度为0.9×103kg/m3,则该零件的体积为   cm3,浇铸这样一个铁件需要铁的质量为   kg。(ρ铁=7.8×103kg/m3)
13.一件200kg的冰雕作品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为   kg,体积是   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4.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
(2)因矿石的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
(3)矿石密度的测量值为    kg/m3(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乙中的A到B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15.(2019七上·萧山月考)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两个实心物体A、B,则A物体的密度是   kg/m3,若B物体的质量为200g,则它的体积为   m3。将A物体切掉一部分后,则A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2019七上·萧山期末)小亮为了测量萧山特产“徐同泰”酱油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酱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酱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   (填步骤序号)。用上述字母表示“徐同泰”酱油的密度   。
17.(2020八上·镇海期中)一个铜球的体积是6cm3,质量是26.7g,问:
(1)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铜的密度为8.9 g/cm3)
二、比热
18.(2020七上·兰溪期中)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
C.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D.物体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19.由c=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的2倍
B.若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减至原来的
C.若加热前后温度差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的2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20.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t的变化如表中所示。由数据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  )
时间t/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乙的温度/℃ 20 25 30 35 40 45
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c乙 D.无法确定
21.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22.(2019九上·奉化期末)下列事例主要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是(  )
A.热水袋盛热水来取暖 B.夏天中午洒水车洒水降温
C.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 D.城市建造人工湖来调节气温
23.(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对三烊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判断(  )
A.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24.(2019八上·萧山期中)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B.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C.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D.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25.(2019九上·慈溪期末)如图甲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   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见图乙)。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26.某同学分别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A.B两杯中的液体加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如果A、B两杯中的液体的质量相同,那么   杯中液体的比热较大。
(2)如果A、B两杯中是同种液体,那么   杯中液体的质量较大。
27.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   。
(2)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煤油的比热容是    J/(kg·℃)。[c水=4.2×103J/(kg·℃)]
(4)若本实验共消耗酒精20g,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q酒精=3.0×107J/kg)
28.(2020七上·临安期末)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金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金选择   (填“方案一”“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水的温度℃ 20 24 28 32
油的温度℃ 20 28 36 44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特性分析。
【解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是密度的定义式或计算式,而不是密度的决定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形状,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一杯水喝掉一半,那么它的质量减半、体积减半,但是由于物质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剩下半杯水的密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无论钢瓶内有多少氧气,它都会充满整个空间。首先根据m=ρV计算出剩余氧气的质量,再根据公式计算剩余气体的密度。
【解答】钢瓶内氧气的质量为:m=ρV=8kg/m3×V;
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假设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混合液的密度,再根据二者混合后体积减小确定密度的大小变化。
【解答】设水和酒精的体积都是V,
那么混合液的总体积为V总=2V,
总质量为:m总=ρ水V+ρ酒V;
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密度:;
因为水和酒精混合后,它们的总体积会小于2V,
所以混合液的密度会大于0.9×103kg/m3。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推导计算。
【解答】设金属的质量为m,
那么合金的总质量为:m总=2m;
合计的总体积:V总=V1+V2=;
合金的密度:。
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
这样分别测量出量筒内油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其中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无用的,且不合理。
故A符合题意,而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据此比较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已知密度ρ盐水>ρ水>ρ酒精,且质量都相等,那么液体的体积V盐水故选A。
8.【答案】C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哪个与密度相关,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主要从材料的尺度上改变电子元件的性能,与密度无关,故A不合题意;
B.用塑料做砂锅的手柄,利用的是塑料为热的不良导体,故B不合题意;
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因为泡沫密度小,所以墙壁的重力小,不会对演员造成太大的伤害,故C符合题意;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利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液体的体积都等于瓶子的容积,而两个瓶子的容积相等,那么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m=ρV可知,液体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即,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m水银=2720g。
故选B。
10.【答案】19.5;26;6.5;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玉坠的质量等于小桶内水的质量,即根据m=m水=ρ水V水计算玉坠的质量;
(2)弄清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最低处所对的刻度读出示数,根据V=V总-V水计算玉坠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玉坠的密度。
【解答】(1)玉坠的质量m=m水=ρ水V水=1g/mL×19.5mL=19.5g;
(2)根据图2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那么玉坠和水的总体积为26mL,玉坠的体积:V=V总-V水=26mL-19.5mL=6.5mL;
(3)玉坠的密度为:

11.【答案】不同;单位体积;质量;ρ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定义、意义和特性分析解答。
【解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在科学中,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字母ρ来表示。
12.【答案】2000;15.6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出该零件的体积,再根据m铁=ρ铁V铁计算铁的质量。
【解答】该零件的体积为:;
铁零件的质量为:m铁=ρ铁V铁=7.8g/cm3×2000cm3=15600g=15.6kg。
13.【答案】200;0.2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根据公式计算水的体积。
【解答】(1)一件200kg的冰雕作品熔化成水后,虽然它的状态改变了,但是其质量不变,还是200kg;
(2)水的体积为:。
14.【答案】(1)175.6g
(2)70cm3
(3)2.5×103;偏小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矿石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2)前后两次量筒的示数之差就是矿石的体积;
(3)根据公式计算矿石的密度。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肯定会带出少许的水,那么测定的体积就是矿石和带出水的体积之和,即矿石的体积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计算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小。
【解答】(1)砝码的质量:100g+50g+20g+5g=175g;
游码的质量:1g+0.2g×2=1.4g;
那么矿石的质量:m=175g+1.4g=176.4g;
(2)矿石的体积:V=200cm3-130cm3=70cm3;
(3)矿石的密度:。
图乙中的A到B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15.【答案】2000;2.5×10-5;不变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中找到甲对应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A的密度即可;同理,计算出B的密度,再根据计算即可;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种类和状态有关。
【解答】(1)根据图像甲可知,当A的体积为2cm3时,质量为4g;
那么A的密度为:;
根据图像乙可知,当B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8g;
那么B的密度为:;
200gB的体积为:;
(2)将A物体切掉一部分后,则A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
16.【答案】(1)0刻度处;平衡螺母
(2)A;m1-m2/V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的调节方法分析解答;
(2)为了准确的得到量筒中液体的质量,通常不采用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减去空烧杯质量的方式,因为烧杯内壁残留液体,会使测得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如果采用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减去剩余的烧杯和液体总质量的方式,那么测量会更准确些。
【解答】(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酱油密度的步骤为:
B.将部分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酱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酱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2。
据此可知,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0是多余的,故选A;量筒内酱油的质量为:m=m1-m2,酱油的体积为V,因此酱油的密度为:。
17.【答案】(1)铜球里面铜的体积:<6cm3;
因此铜球是空心的。
(2)空心的体积为:V空=V球-V铜=6cm3-3cm3=3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出实心部分铜的质量,然后与铜球的体积进行比较即可;
(2)空心的体积V空=V球-V铜。
18.【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分析;
(2)(3)(4)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吸热、升高的温度和物体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解答】A.根据公式Q=cm△t可知,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且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一定多,题目没有限定质量相同,故A错误;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与吸热、升高的温度和物体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C正确,而B、D错误。
故选C。
19.【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比热容的特性分析。
【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和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0.【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t=t-t0计算出某一时刻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再根据公式Q=cm△t分析二者比热容的大小。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当加热时间为2min时,甲升高的温度:△t甲=24℃-20℃=4℃;
乙升高的温度:△t乙=30℃-20℃=10℃;
那么△t甲<△t乙;
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
那么比热容c甲>c乙。
故选A。
21.【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现象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水的比热容大,那么它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可以使温度升高的更多,故A不合题意;
B.水的比热容大,那么它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有利于汽车发动机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故B不合题意;
C.水的比热容比沙土大,因此白天吸收热量升温小,晚上放出热量降温小,那么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故C不合题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吸热,与比热容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分析各个选项中应用的原理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A.热水袋盛热水来取暖,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能放出更多的热量,故A不合题意;
B.夏天中午洒水车洒水降温 ,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故B符合题意;
C.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降温时能够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保护秧苗不被冻坏,故C不合题意;
D.城市建造人工湖来调节气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温度变化时能够吸收或放出更多的热量,从而保证气温不至于变化太大,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3.【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因为空气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因此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大,而水温的变化幅度较小,那么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4.【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温度小的比热容大;
(2)根据(1)分析可知,温度升高快的,比热容应该小;
(3)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由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决定;
(4)根据公式Q=cm△t分析吸收热量的多少即可。
【解答】A.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那么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质量和初温相同,根据公式Q=cm△t可知,升高温度小的,即末温低的比热容大,也就是吸热能力强,故A正确;
B.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即吸热能弱,故B错误;
C.在本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和升高的温度决定的,故C错误;
D.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
故选A。
25.【答案】(1)质量
(2)大于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如果要根据吸热多少判断物质的吸热本领大小,就要控制升高的温度和质量相同;
(2)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那么通过时间的长短可以知道吸热的多少,根据乙图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根据乙图可知,当水和煤油都升高到60℃时,煤油需要加热4min,而水需要加热8min;因为水的加热时间长,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大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26.【答案】(1)B
(2)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根据公式Q=cm△t可知,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A和B都从20℃升高到80℃时,B需要加热20min,A需要加热10min,因此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二者质量相同时,B的比热容大;
(2)根据乙图可知,A和B都从20℃升高到80℃时,B需要加热20min,A需要加热10min,因此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二者比热容相同时,B的质量更大。
27.【答案】(1)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
(2)等于
(3)98;2.1×103
(4)6.0×105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大小时,必须控制液体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据此分析天平的作用;
(2)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那么水和煤油就吸收相同的热量;
(3)根据乙图确定水保持不变的温度,这就是水的沸点。根据乙图的加热时间,确定水和煤油都升高到98℃时吸收的热量之比,然后根据公式Q=cm△t作比计算煤油的比热容;
(4)根据Q=qm计算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解答】(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
(2)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根据乙图可知,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那么水的沸点就是98℃。
水和煤油都升高到98℃时,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
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等于加热时间之比,即Q煤:Q水=10min:20min=1:2;
根据公式Q=cm△t得到:;

解得:c煤油=2.1×103J/(kg·℃);
(4)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Q=qm=3.0×107J/kg×0.02kg=6.0×105J。
28.【答案】(1)托盘天平
(2)加热时间
(3)方案二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用途选择测量工具;
(2)根据公式Q=W=Pt可知,如果两个加热器的功率相同,那么产生的热量与时间成正比,即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因此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吸热的多少;
(3)根据表格可知,记录的是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相同其实就是吸收热量相同,因此小金选择的是方案二。
【解答】(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因此要用到托盘天平;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金选择方案二进行实验。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16 物质的特性
一、密度
1.下列对密度公式ρ=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由它的质量和体积所决定
D.用ρ= 等可以计算物质的密度,但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特性分析。
【解答】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是密度的定义式或计算式,而不是密度的决定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20八上·慈溪期中)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  )
A.质量减半,密度也减半
B.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形状,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一杯水喝掉一半,那么它的质量减半、体积减半,但是由于物质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剩下半杯水的密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2020八上·镇海期中)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8千克/米3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无论钢瓶内有多少氧气,它都会充满整个空间。首先根据m=ρV计算出剩余氧气的质量,再根据公式计算剩余气体的密度。
【解答】钢瓶内氧气的质量为:m=ρV=8kg/m3×V;
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故选A。
4.(2020七上·兰溪期中)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酒精密度=0.8×103千克/米3)混合,则该混合液的密度(  )
A. 大于0.9×103千克/米3 B.小于0.9×103千克/米3
C.等于0.9×103千克/米3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假设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混合液的密度,再根据二者混合后体积减小确定密度的大小变化。
【解答】设水和酒精的体积都是V,
那么混合液的总体积为V总=2V,
总质量为:m总=ρ水V+ρ酒V;
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密度:;
因为水和酒精混合后,它们的总体积会小于2V,
所以混合液的密度会大于0.9×103kg/m3。
故选A。
5.(2020八上·江北期中)甲、乙两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 甲 、ρ 乙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则合金密度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推导计算。
【解答】设金属的质量为m,
那么合金的总质量为:m总=2m;
合计的总体积:V总=V1+V2=;
合金的密度:。
故选C。
6.(2020八上·江北期中)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油的密度,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
【答案】A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
这样分别测量出量筒内油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其中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无用的,且不合理。
故A符合题意,而B、C、D错误。
故选A。
7.(2020八上·江北期中)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盐水、水和酒精。用塞子将三个容器的口封好,如图所示,则可判定(  )
A.甲是酒精,乙是水,丙是盐水 B.甲是酒精,乙是盐水,丙是水
C.甲是水,乙是酒精,丙是盐水 D.甲是盐水,乙是水,丙是酒精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据此比较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已知密度ρ盐水>ρ水>ρ酒精,且质量都相等,那么液体的体积V盐水故选A。
8.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B.用塑料做砂锅的手柄
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
【答案】C
【知识点】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哪个与密度相关,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主要从材料的尺度上改变电子元件的性能,与密度无关,故A不合题意;
B.用塑料做砂锅的手柄,利用的是塑料为热的不良导体,故B不合题意;
C.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因为泡沫密度小,所以墙壁的重力小,不会对演员造成太大的伤害,故C符合题意;
D.用熔点较低的酒精制成能测量较低温度的寒暑表,利用的熔化和凝固的知识,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9.实验桌上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满液体,小佳分别拿起后感觉其中一瓶特别沉。老师告诉她:轻的那瓶装着200g蒸馏水,沉的那瓶装满水银,水银密度是13.6×103kg/m3。则瓶中的水银质量为(  )
A.200g B.2720g C.10.88g D.272g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液体的体积都等于瓶子的容积,而两个瓶子的容积相等,那么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公式m=ρV可知,液体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即,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m水银=2720g。
故选B。
10.(2020七上·兰溪期中)如图-1利用定滑轮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桶,测量一块蓝田玉坠的密度。将玉坠放入左侧小桶,向右侧小桶内逐渐加水至19.5mL时,滑轮两侧平衡,则玉坠的质量为   g,取下右侧小桶置于水平桌面上,将玉坠浸没在水中如图-2所示,此时液面示数是   mL,玉坠的体积是   mL,由此可得到该玉坠的密度为   g/cm3 . (ρ水=1.0×103kg/m3)
【答案】19.5;26;6.5;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玉坠的质量等于小桶内水的质量,即根据m=m水=ρ水V水计算玉坠的质量;
(2)弄清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最低处所对的刻度读出示数,根据V=V总-V水计算玉坠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玉坠的密度。
【解答】(1)玉坠的质量m=m水=ρ水V水=1g/mL×19.5mL=19.5g;
(2)根据图2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那么玉坠和水的总体积为26mL,玉坠的体积:V=V总-V水=26mL-19.5mL=6.5mL;
(3)玉坠的密度为:

11.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的;在科学中,    的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字母   来表示。
【答案】不同;单位体积;质量;ρ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定义、意义和特性分析解答。
【解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在科学中,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字母ρ来表示。
12.为了用铁浇铸一个机器零件,先用蜡做了一个该零件的模型,已知该模型质量1800g,蜡的密度为0.9×103kg/m3,则该零件的体积为   cm3,浇铸这样一个铁件需要铁的质量为   kg。(ρ铁=7.8×103kg/m3)
【答案】2000;15.6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计算出该零件的体积,再根据m铁=ρ铁V铁计算铁的质量。
【解答】该零件的体积为:;
铁零件的质量为:m铁=ρ铁V铁=7.8g/cm3×2000cm3=15600g=15.6kg。
13.一件200kg的冰雕作品熔化成水后其质量为   kg,体积是   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答案】200;0.2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根据公式计算水的体积。
【解答】(1)一件200kg的冰雕作品熔化成水后,虽然它的状态改变了,但是其质量不变,还是200kg;
(2)水的体积为:。
14.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
(2)因矿石的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
(3)矿石密度的测量值为    kg/m3(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乙中的A到B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答案】(1)175.6g
(2)70cm3
(3)2.5×103;偏小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矿石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2)前后两次量筒的示数之差就是矿石的体积;
(3)根据公式计算矿石的密度。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肯定会带出少许的水,那么测定的体积就是矿石和带出水的体积之和,即矿石的体积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计算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小。
【解答】(1)砝码的质量:100g+50g+20g+5g=175g;
游码的质量:1g+0.2g×2=1.4g;
那么矿石的质量:m=175g+1.4g=176.4g;
(2)矿石的体积:V=200cm3-130cm3=70cm3;
(3)矿石的密度:。
图乙中的A到B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15.(2019七上·萧山月考)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两个实心物体A、B,则A物体的密度是   kg/m3,若B物体的质量为200g,则它的体积为   m3。将A物体切掉一部分后,则A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2000;2.5×10-5;不变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从图中找到甲对应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A的密度即可;同理,计算出B的密度,再根据计算即可;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与种类和状态有关。
【解答】(1)根据图像甲可知,当A的体积为2cm3时,质量为4g;
那么A的密度为:;
根据图像乙可知,当B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8g;
那么B的密度为:;
200gB的体积为:;
(2)将A物体切掉一部分后,则A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
16.(2019七上·萧山期末)小亮为了测量萧山特产“徐同泰”酱油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部分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酱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酱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   (填步骤序号)。用上述字母表示“徐同泰”酱油的密度   。
【答案】(1)0刻度处;平衡螺母
(2)A;m1-m2/V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天平的调节方法分析解答;
(2)为了准确的得到量筒中液体的质量,通常不采用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减去空烧杯质量的方式,因为烧杯内壁残留液体,会使测得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如果采用烧杯和液体总质量减去剩余的烧杯和液体总质量的方式,那么测量会更准确些。
【解答】(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处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2)测量酱油密度的步骤为:
B.将部分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
C.将烧杯中酱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酱油的体积V;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2。
据此可知,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0是多余的,故选A;量筒内酱油的质量为:m=m1-m2,酱油的体积为V,因此酱油的密度为:。
17.(2020八上·镇海期中)一个铜球的体积是6cm3,质量是26.7g,问:
(1)请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铜的密度为8.9 g/cm3)
【答案】(1)铜球里面铜的体积:<6cm3;
因此铜球是空心的。
(2)空心的体积为:V空=V球-V铜=6cm3-3cm3=3c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出实心部分铜的质量,然后与铜球的体积进行比较即可;
(2)空心的体积V空=V球-V铜。
二、比热
18.(2020七上·兰溪期中)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
C.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D.物体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分析;
(2)(3)(4)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吸热、升高的温度和物体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解答】A.根据公式Q=cm△t可知,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且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一定多,题目没有限定质量相同,故A错误;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与吸热、升高的温度和物体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C正确,而B、D错误。
故选C。
19.由c=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的2倍
B.若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减至原来的
C.若加热前后温度差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比热容增大到原来的2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比热容的特性分析。
【解答】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吸收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和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0.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t的变化如表中所示。由数据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  )
时间t/min 0 1 2 3 4 5
甲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乙的温度/℃ 20 25 30 35 40 45
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c乙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t=t-t0计算出某一时刻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再根据公式Q=cm△t分析二者比热容的大小。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当加热时间为2min时,甲升高的温度:△t甲=24℃-20℃=4℃;
乙升高的温度:△t乙=30℃-20℃=10℃;
那么△t甲<△t乙;
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
那么比热容c甲>c乙。
故选A。
21.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现象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水的比热容大,那么它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可以使温度升高的更多,故A不合题意;
B.水的比热容大,那么它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有利于汽车发动机保持正常工作温度,故B不合题意;
C.水的比热容比沙土大,因此白天吸收热量升温小,晚上放出热量降温小,那么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故C不合题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吸热,与比热容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2019九上·奉化期末)下列事例主要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是(  )
A.热水袋盛热水来取暖 B.夏天中午洒水车洒水降温
C.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 D.城市建造人工湖来调节气温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分析各个选项中应用的原理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A.热水袋盛热水来取暖,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能放出更多的热量,故A不合题意;
B.夏天中午洒水车洒水降温 ,是因为水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故B符合题意;
C.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降温时能够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保护秧苗不被冻坏,故C不合题意;
D.城市建造人工湖来调节气温,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温度变化时能够吸收或放出更多的热量,从而保证气温不至于变化太大,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3.(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对三烊湿地公园内的气温和水温进行了观测,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判断(  )
A.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实线代表水温,虚线代表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因为空气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因此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大,而水温的变化幅度较小,那么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水温,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4.(2019八上·萧山期中)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B.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C.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D.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温度小的比热容大;
(2)根据(1)分析可知,温度升高快的,比热容应该小;
(3)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由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决定;
(4)根据公式Q=cm△t分析吸收热量的多少即可。
【解答】A.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那么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质量和初温相同,根据公式Q=cm△t可知,升高温度小的,即末温低的比热容大,也就是吸热能力强,故A正确;
B.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快,说明沙子的比热容小,即吸热能弱,故B错误;
C.在本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和升高的温度决定的,故C错误;
D.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误。
故选A。
25.(2019九上·慈溪期末)如图甲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   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见图乙)。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或“小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答案】(1)质量
(2)大于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如果要根据吸热多少判断物质的吸热本领大小,就要控制升高的温度和质量相同;
(2)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那么通过时间的长短可以知道吸热的多少,根据乙图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根据乙图可知,当水和煤油都升高到60℃时,煤油需要加热4min,而水需要加热8min;因为水的加热时间长,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大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26.某同学分别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A.B两杯中的液体加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如果A、B两杯中的液体的质量相同,那么   杯中液体的比热较大。
(2)如果A、B两杯中是同种液体,那么   杯中液体的质量较大。
【答案】(1)B
(2)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2)根据公式Q=cm△t可知,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A和B都从20℃升高到80℃时,B需要加热20min,A需要加热10min,因此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二者质量相同时,B的比热容大;
(2)根据乙图可知,A和B都从20℃升高到80℃时,B需要加热20min,A需要加热10min,因此B吸收的热量多。根据公式Q=cm△t可知,当二者比热容相同时,B的质量更大。
27.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   。
(2)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煤油的比热容是    J/(kg·℃)。[c水=4.2×103J/(kg·℃)]
(4)若本实验共消耗酒精20g,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J。(q酒精=3.0×107J/kg)
【答案】(1)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
(2)等于
(3)98;2.1×103
(4)6.0×105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cm△t可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大小时,必须控制液体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据此分析天平的作用;
(2)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那么水和煤油就吸收相同的热量;
(3)根据乙图确定水保持不变的温度,这就是水的沸点。根据乙图的加热时间,确定水和煤油都升高到98℃时吸收的热量之比,然后根据公式Q=cm△t作比计算煤油的比热容;
(4)根据Q=qm计算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解答】(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
(2)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根据乙图可知,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那么水的沸点就是98℃。
水和煤油都升高到98℃时,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
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等于加热时间之比,即Q煤:Q水=10min:20min=1:2;
根据公式Q=cm△t得到:;

解得:c煤油=2.1×103J/(kg·℃);
(4)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Q=qm=3.0×107J/kg×0.02kg=6.0×105J。
28.(2020七上·临安期末)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金同学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订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金选择   (填“方案一”“方案二”)进行实验。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水的温度℃ 20 24 28 32
油的温度℃ 20 28 36 44
【答案】(1)托盘天平
(2)加热时间
(3)方案二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用途选择测量工具;
(2)根据公式Q=W=Pt可知,如果两个加热器的功率相同,那么产生的热量与时间成正比,即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因此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吸热的多少;
(3)根据表格可知,记录的是加热时间相同时两种液体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相同其实就是吸收热量相同,因此小金选择的是方案二。
【解答】(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控制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因此要用到托盘天平;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3)为了验证猜想,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可以知道:小金选择方案二进行实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