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契丹文字
他是谁?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建立者
北宋的政治
COURS EWARE
HISTORY COURSEWARE
一、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1、建立:
(1)时间:
(2)人物(建立者):
(3)都城:
(4)事件(建立方式):
2、局部统一:
(1)方针:
(2)结果: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陈桥兵变(武将篡权)
先南后北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
局部统一
北宋
陈桥驿
东京
你认为北宋有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
二、加强中央集权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赵匡胤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二、加强中央集权
1.“收其精兵”——加强兵权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牢牢的控制了军队。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稍夺其权”——加强行政权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知州
②三年一换
③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⑤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制其钱谷”——加强财政权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三、重文轻武
·
·
·
为什么要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呢?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目的
表现:重文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
①重用文官
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评价宋重文轻武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利:
弊:
冗官
冗费
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1、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
2、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3、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宋朝每年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最多时达到120多万。——《部编七年级上册》
冗兵
积弱
积贫
三、重文轻武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王安石
(1021-1086)
宋神宗
(1048-1085)
变法目的: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范围: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四、王安石变法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军事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
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原则:加强国家在各个领域的管控
变法措施
募役法
方田
均税法
农田
水利法
保甲法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变法结果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
几乎全部被废除。
据变法内容,说说哪些条款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政治上对立
生活中仰慕
保守派司马光
改革派王安石
君子之争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宋朝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重文抑制武将,提高文官的地位
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军事方面:
在中央:
在地方: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控制兵权(收兵)
削弱相权(削权)
分割地方官的权力(收钱)
王安石变法
富国强兵
课堂小结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