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能量量子化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5能量量子化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9 13:1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 13.5 能量量子化
一、单选题
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B.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的能量的量子化
C.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和中子
D.汤姆孙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2.红外线热像仪可以监测人的体温,当被测者从仪器前走过时,便可知道被测者的体温是多少,关于其中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温会影响周围空气温度,仪器通过测量空气温度便可知道人的体温
B.仪器发出的红外线遇人反射,反射情况与被测者的温度有关
C.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短波长的成分强
D.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长波长的成分强
3.许多科学家通过艰苦的实验来探究自然的物理规律,在物理学发展中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敬仰。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证实电现象与磁现象是有联系的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用“力线”形象地描述了电磁场
C.安培的能量子假设是对经典物理学思想与观念的一次突破
D.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4.下列宏观概念中,是“量子化”的有(  )
A.人的身高 B.物体的质量
C.汽车的速度 D.大象的头数
5.关于对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看上去是黑的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辐射强度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C.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一个黑体
6.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度量衡大会上,经过60个成员国代表投票表决,重新定义了千克.新定义以普朗克常数为基准,从而使1千克脱离了实际物体.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关于h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正确的是 ( )
A.J·s B.kg·m2/s C.kg·m2·s3 D.J/s
7.以下宏观概念中,哪些是“量子化”的(  )
A.物体的质量 B.物体的动量
C.导体中的电流 D.东北虎的个数
8.热辐射是指所有物体在一定的热辐射的温度下都要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现象,辐射强度是 指垂直于电磁波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在研究某一 黑体热辐射时,得到了四种温度下黑体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如图.图中横轴λ表示电磁波的 波长,纵轴表示某种波长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则由辐射强度图线可知,同一黑体在不同 温度下( )
A.向外辐射同一波长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相同
B.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辐射强度的极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向长波方向移动
D.辐射强度的极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向短波方向移动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爱因斯坦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B.玻尔最早认识到了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
D.普朗克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10.已知某单色光的波长为λ,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该单色光的能量子为(  )
A. B. C. D.
11.关于下列物理常数,单位正确的是(  )
A.静电常量k N·kg2/m2 B.普朗克常量h J·s
C.动摩擦因数 N/kg D.电阻率
12.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
A.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
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
D.牛顿提出的微粒说
13.单色光从真空射入玻璃时,它的(  )
A.波长变长,速度变小,光量子能量变小
B.波长变短,速度变大,光量子能量变大
C.波长变长,速度变大,光量子能量不变
D.波长变短,速度变小,光量子能量不变
14.关于黑体与黑体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无关,只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情况有关
B.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将会增加
D.黑体辐射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15.某气体在T1、T2两种不同温度下的分子速率分布图象如图甲所示,纵坐标f(v)表示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横坐标v表示分子的速率;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画出了T1、T2两种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T1>T2
B.图乙中T1C.图甲中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D.图乙中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二、填空题
16.黑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______而不发生反射。
17.一灯泡的电功率为P,若消耗的电能看成全部以波长为λ的光波均匀地向周围辐射,设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近似为真空中的光速c,普朗克常量为h.则这种光波光子的能量为_____,在距离灯泡d处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S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目为________.
18.特点:温度升高时,热辐射中波长较______的成分越来越强。
三、解答题
19.医生用红外热像仪监测人的体温,只要被测者从仪器前走过,便可知他的体温是多少,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20.一定功率的小灯泡发出的光向四周均匀辐射,平均波长为,在距离d处,每秒种落在垂直于光线方向、面积为S的球面上的光子数为N,普朗克常量为h,小灯泡的发光频率为多大?
21.对应于的能量子,其电磁辐射的频率和波长各是多少?
22.可见光波长的大致范围是。、电磁辐射的能量子的值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但并没有提出原子核的概念,故A错误;
B.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故B正确;
C.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
D.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仍具有复杂结构,故D错误。
2.C
【详解】
根据热辐射规律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人的体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人辐射的红外线的频率和强度,通过监测被测者辐射的红外线的情况就可知道这个人的体温,故C正确。
故选C。
3.C
【详解】
A.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证实电现象与磁现象是有联系的。故A正确,与题意不符;
B.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用“力线”形象地描述了电磁场。故B正确,与题意不符;
C.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是对经典物理学思想与观念的一次突破。故C错误,与题意相符;
D.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故D正确,与题意不符。
故选C。
4.D
【详解】
能一份份地选取,且只能取整数,不能取小数的量均可以看作“量子化”,如大象的头数,学生个数等。
故选D。
5.C
【详解】
A.能100%地吸收入射到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这样的物体称为黑体,A错误;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减小的方向移动,B错误;
C.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结果相符,C正确;
D.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小孔就成了一个绝对的黑体,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AD.J不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故AD错误;
BC.根据E=hν解得:
则h的单位是
故B正确,C错误.
7.D
【详解】
A.物体的质量的数值可以取小数或分数,甚至取无理数也可以,因而是连续的,非量子化的,故A错误;
B.物体的动量的数值可以取小数或分数,甚至取无理数也可以,因而是连续的,非量子化的,故B错误;
C.导体中的电流的数值可以取小数或分数,甚至取无理数也可以,因而是连续的,非量子化的,故C错误;
D.东北虎的个数的数值的数量只能取正整数,不能取分数或小数,因而是不连续的,是量子化的,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由辐射强度图线可知,向外辐射相同波长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而不同,选项A错误;向外辐射的最大辐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B错误;由图可知,随温度的升高,相同波长的光辐射强度都会增加;同时最大辐射强度向左侧移动,即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选项C错误,D正确.
9.C
【详解】
A.普朗克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故A错误;
B.爱因斯坦最早认识到了能量子的意义,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故B错误;
C.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的行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故C正确;
D.德布罗意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1个光子的能量
其中为光子的频率,而光速
故一个光子的能量
故选A。
11.B
【详解】
A .由物理公式可知
k的单位是 ,A错误;
B.由物理公式
h的单位是 ,B正确;
C.动摩擦因数仅仅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C错误;
D.由物理公式可知
的单位是,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
ABC.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能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故B正确,AC错误;
D.牛顿提出的微粒说只能局限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不能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故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因为光的频率不变,光量子的能量不变;再根据折射率
可知,光的速度变小,波长变短,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
A.一般物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有关,也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情况有关,A错误;
B.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看不见的,B错误;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将会增加,C正确;
D.黑体辐射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
AC.由图甲可知,温度为T2的图线中速率大分子占据的比例较大,则说明其对应的平均动能较大,故T2对应的温度较高,T1<T2;温度升高使得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不一定每一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增大,故AC错误;
BD.由图乙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则T1>T2,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16.电磁波
【详解】

17.
【详解】
[1].由得光波子能量;
[2].在距离灯泡d处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S面积能量,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为
18.短
【详解】

19.见解析
【详解】
根据热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知,人的体温升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的频率和强度就会增加,通过监测被测者辐射的红外线的频率和强度,就可以知道该人的体温了。
20.
【详解】
设灯泡的功率为P,距离灯泡d处单位面积的功率
根据能量守恒
联立解得
21.,
【详解】
由光子的能量值
该光子的频率为
该光的波长为
22.,
【详解】
由能量子计算可得,400nm电磁辐射的能量子为
760nm电磁辐射的能量子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