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三校联考
语文试题卷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这种生存的悖论,也往往成为许多哲学家思索人生、变革社会的起点。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还是由“木头”制作的(“樊”字从木);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 “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按照通常的说法,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比如,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迅速崛起,却同时造就了干百万的“房奴”与“车奴”,作为现代文明象征的豪宅与名车竟又成了有形与无形的牢笼。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摘自鲁枢元教授在台湾淡江大学的讲演,有删节)
1.下列关于现代文明中“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C.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3分)
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对待现代文明,我们要有批判和反思态度,因为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宗羲,字太冲,余姚人,明御史黄尊素长子。尊素以劾魏阉(指魏忠贤)死诏狱。思宗即位,宗羲入都讼冤。至则逆阉已磔①,即具疏请诛曹钦程、李实。会廷审许显纯、崔应元,宗羲对簿,出所袖锥锥显纯,流血被体;又殴应元,拔其须归祭尊素神主。时钦程已入逆案,实疏辨原疏非己出.阴致金三千求宗羲弗质,宗羲立奏之,谓:“实今日犹能贿赂公行,其所辨岂足信?”于对簿时复以锥锥之。狱竟,偕诸家子弟设祭狱门。哭声达禁中。思宗闻之,叹曰:“忠臣孤子,甚恻朕怀。”明亡,清诏征博学鸿儒。掌院学士叶方蔼,敦促就道,再辞以免。未几,方蔼奉诏监修明史,以礼来聘,又辞之。上曰:“可召至京,朕不授以事。即欲归,当遣官送之。”宗羲虽不赴征车,而史局大议必咨之,乞审正而后定。尝论宋史别立《道学传》,为元儒之陋,明史不当仍其例。朱彝尊②适有此议,得宗羲书示众,遂去之。
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张献忠陷衡州,夫之匿南岳,贼执其父以为质。夫之自引刀遍刺肢体,舁(yú 抬)往易父。贼见其重创,免之,与父俱归。明王驻桂林,大学士瞿式耜荐之,授行人。时国势阽危,诸臣仍日相水火。夫之三劾王化澄,化澄欲杀之。闻母病,间道归。明亡,益自韬晦,归衡阳之石船山,筑土室曰观生居,晨夕杜门,学者称船山先生。康熙十八年,吴三桂僭号③于衡州,有以劝进表相属者,夫之曰:“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赋以示意。三桂平,大吏闻而嘉之,嘱郡守馈粟帛,请见,夫之以疾辞。未几,卒,葬大乐山之高节里,自题墓碣曰“明遗臣王某之墓”。当是时,海内硕儒,推容城、余姚、昆山。然诸人隐遁自甘,声望益炳,虽荐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著述易行于世。惟夫之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遂得完发以殁身。
[注]:①磔:古代酷刑之一,车裂肢体以处死。②朱彝尊:清代诗人,学者。③僭号:冒用帝王称号,即叛乱。
5.黄宗羲、王夫之在明亡后在政治上都采取了与清朝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这一态度的一组是( )(3分)
①敦促就道,再辞以免 ②得宗羲书示众,遂去之 ③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赋以示
意 ④自题墓碣曰“明遗臣王某之墓” ⑤荐辟皆以死拒 ⑥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宗羲嫉恶如仇,铁骨铮铮,入都讼冤,锥刺阉党,拔须祭父,拒绝贿赂,终于为父昭雪。
B.黄宗羲虽然屡次拒绝清廷征召,在政治上不与当政者合作,但在学术上,还是搁置了政见之异,清修明史,他仍然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被采纳。
C.王夫之拒绝与张献忠合作,自伤肢体,救出被扣为人质的父亲。参加明王政府,为国事弹劾王化澄,几乎被杀。明亡后,避居衡阳之石船山。
D.吴三桂在衡州谋反,有人属意王夫之写劝进表,但王夫之认为吴三桂是“不祥之人”,只欠一死,没有同意。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朱彝尊适有此议,得宗羲书示众,遂去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亡,益自韬晦,归衡阳之石船山,筑土室曰观生居,晨夕杜门,学者称船山先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荐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著述易行于世。(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下片最后一句“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做五小题)(5分)
(1)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景翳翳以将入,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5)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6)舞榭歌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8)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寻找那只鸟
关心
每天,那个男人都要匆匆赶到鸟市,他似乎刚下班就跑了过来,满身疲惫,脸上还残留着没清洗干净的灰尘。鸟市上有数不清的鸟,百灵、八哥、画眉、蓝翡、袖白鹦哥,它们一个比一个机灵、漂亮,在笼子里欢快地蹦跳着,鸣叫着。男人从这些美丽的鸟旁走过,眼睛里却满是失望。“这么多的好鸟,你一只也相不中呀?”卖鸟的人,略带不满地问。这个奇怪的男人,每天都来看鸟,却从没有买过一只,难道他想要一只金鸟银鸟?!男人不好意思地笑一下,有些涩,男人说,他只想寻找一只鸟,一只很平常的鸟。但那是人间最好的一只鸟。
男人说,男人和妻子几年前离婚了,男人很想给失去了母爱的儿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做什么事总依着儿子,但儿子却得上了一种怪病:不爱吃饭,不爱活动,不爱说话,每天就那么紧紧闭着小嘴,呆呆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男人很焦急,带着儿子看了许多医生,吃了无数的药,儿子的病却没有丝毫好转。那天,男人又带着儿子去看一位名医,回来的时候,路过鸟市。忽然,一阵鸟叫声传来,“嘀咕嘀咕”,很是欢快和清脆。男人和儿子同时看到,在路边的台阶上,摆着一只鸟笼子,鸟笼里一只小鸟,灰色的羽毛,灰色的眼睛,只有嘴角是嫩嫩的黄色。小鸟不停地上下跳跃着,不停地啼叫,真是一只快乐的鸟。男人心里想。男孩在那只鸟笼前蹲了下来,他静静看着那只快乐的鸟儿,脸上竟然泛起浅浅的微笑。好久没有看到儿子笑了,男人也不觉高兴起来,虽然急着回家,男人还是耐心等着儿子,不忍心叫走儿子。
天就要黑了,男孩却仍蹲在那只鸟笼前,看着那只鸟儿。卖鸟的老头子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收摊了。儿子忽然抬起头,怯怯地对卖鸟的老头说:“让我再看一会,好么!”“再看,还是我的鸟呀,不如让你爸爸给你买回去,可以天天看。”卖鸟的老头子说,男人看着瘦弱的儿子,心里一阵难过,他决定给儿子买下这只鸟。也许是天晚了,也许也是这只鸟太难看,卖鸟的老头只收了他们五元钱。
自从买回那只鸟,男人的家里就开始热闹起来。每天一大早,那只鸟就开始在凉台上不停地啼叫。一听到鸟叫,男孩马上就起床了,然后飞快地跑到凉台上,去看鸟。凉台上不停地传来儿子低低的笑声,还有和小鸟的说话声。男孩脸上的笑容多起来,
那一天,男人下班回家,竟然看到客厅里围满了人,他们全是男孩的同学,他们在看着男孩和他的小鸟,而男孩,就像一个非凡又快乐的小演员,正大声地向同学们讲解着他可爱的小鸟。
男人惊奇地发现,儿子的病竟然不知不觉地好了。每天下班后,儿子就要求父亲,带着他和他的小鸟,一起到公园去散步。公园里有好多人,人们发现,这只灰不拉叽的小鸟,啼叫的声音竟是那样动听,“嘀咕嘀咕”,又清脆又充满生气,听着它的叫声,心里有说不出的轻松和舒服。好多人喜欢上了这只鸟,小鸟成了公园里的明星。
一天,有一个人对男人说,他想买这只鸟。不卖!男人很干脆地说。“三千元!你卖不卖?!”那人看来是真喜欢这只鸟,最后竟然开价到三千元。男人张着嘴,愣在那儿。五元钱变三千元,三千元可以买多少只鸟呀?太值了!于是,男人趁儿子上学的时候,就把那只鸟卖了,然后又给儿子买了一只漂亮的画眉。
那一天,儿子放学后,照例是带着一大帮同学奔进家门,他们急匆匆奔到凉台,看到鸟笼里的鸟变成了一只漂亮的画眉,顿时愣住了。儿子呆了好久,张开嘴“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从那天起,小男孩几乎不再说话,他看也不看那只漂亮的画眉。每天放了学,他就独自站在凉台上,瞧着远处的天空发呆。
男人怕极了,他后悔起来,不该把儿子的小鸟卖了,他每天都到鸟市去,希望能重新找回那只鸟。他不停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不停地往鸟市上跑,但他却再也没有看到过那只鸟。
这个城市的好多人,都认识了这个男人,他们看到这个男人匆匆的身影,他还在寻找。
1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5分)
12.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小说中男人的形象以及形象的塑造方法。(7分)
13.这篇小说在叙述方式以及行文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6分)
14.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寻找那只鸟”。小鸟在文中是否具有象征意义?小说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人生启示?请联系文本和现实加以探究。(7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通宵 颠沛流离 锱珠必较 哀声叹气
B.噩梦 没精打采 逸兴遄飞 响遏白云
C.唢呐 天高地迥 皇天厚土 命途多舛
D.稔熟 食不裹腹 接草衔环 碎琼乱玉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空谈屏蔽了真相,纵容了虚伪。薄熙来、雷政富等一干贪官污吏当政之时,都大言炎炎,冠冕堂皇,仿佛天下正义尽在掌握,私下却蝇营狗苟、伤天害理。
B、莫言得奖后,迅速掀起一股“莫言热”。而图书的热销首当其冲,有媒体用“卖疯了”来形容读者的热情。
C、国际足联昨天公布的最佳11人竟然都来自西甲,其中巴萨和皇马各占5人,而号称世界最佳联赛的英超则显得相形见绌。
D、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在地面无法完全模拟太空中的阳光强度,为避免强阳光对测量设备的干扰,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的首次交会对接将计划在地球阴影区进行。
B、进入“十二五”,芜湖将切实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的道路,为加速构建创新芜湖、优美芜湖、和谐芜湖、幸福芜湖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C、找到了仇官的根本原因,就该对症下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廉洁从政、廉洁执法的氛围,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不愁党风、政风得到进一步的好转,不愁医治不了这种仇官的社会病。
D、油价不断上涨引发的节油比拼不但在各种小型轿车品牌之间进行,而且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18.根据上句提示填词。(4分)
青年人成熟的标志应是:温柔而不软弱,成熟而不________;
谨慎而不拘泥,忍让而不________;
刚强而不粗暴,自信而不________;
热情而不蛮干,勇敢而不________;
19.近日,在某市公交公司举行的媒体座谈会上,客运部负责人提出,春节前后,将率先在×公交线路上推行“无饮食车厢”。公交公司客运部说,试点开展“无饮食车厢”,主要有三个考虑:消除公交车里的异味,保持车厢环境卫生,保证乘客乘车安全。如果乘客上车时,手里拿着食物,司机看到会劝导,另外,会考虑在车厢里贴上标语,引导乘客不在车厢进食。请结合公交公司客运部的考虑,为他们设计一则标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2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高考前,一名同学到一家门口挂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过商店”牌匾的文具店买2B铅笔。下边是他与售货员的对话:
学生:请问有没有2B铅笔卖?
售货员:都在那边摆着呢,你自己看吧。①
学生:(拿着铅笔)新闻里说,市场上有不少伪劣2B铅笔,这铅笔该不会……
售货员:什么意思嘛!我们这怎么会有伪劣商品呢?②
学生:(仍然顾虑重重,犹疑不决)
(这时商店经理过来了,拿出两支削好的2B铅笔)
经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最后学生买了铅笔满意地走了。)
售货员的回答使学生心中不是滋味,试为售货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使顾客更有亲切感,心里更为踏实,但不能改变原意。
第①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情景,补上商店经理的话③: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自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方式了。承受是一种力度和气度,承受也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生为人,我们需要承受,也只有承受。
请以“苦涩而美丽的承受”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