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5.3.2 命题、定理、证明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理解命题,定理及证明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会判断真假命题,知道证明的意义及必要性,了解反例的作用.
3.理解证明要步步有据,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1.能够理解命题的概念和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会判断真假命题,了解反例的作用.
学习目标:
秦哲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提出一个非常经典的辩论“白马非马”,也就是白马并不是马.他提出多种理由来论证,比如,只要是马,黄马黑马都可以,但白马只能是白马,不能是黄马黑马,所以白马非马.你同意公孙龙的观点吗?
情景导入
知识点一 命题的概念
知识精讲
前面, 我们学过一些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 例如: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 也互相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旁内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 结果仍是等式.
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 叫做命题(proposition).
注意: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如:画线段AB = CD.
例1 判断下列四个语句中,哪个是命题, 哪个不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对顶角相等吗?
(2)画一条线段AB=2cm;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
解:(3)(4)是命题,(1)(2)不是命题.
理由如下:(1)是问句,故不是命题;
(2)是做一件事情,也不是命题.
针对练习
1.下列语句:①钝角大于90°;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希望明天下雨;④作AD⊥BC;⑤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其中是命题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
B
知识点二 命题的构成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与同伴交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2)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也相等;
(3)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
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
命题一般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
2.“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熊猫没有翅膀.改写为:
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命题
题设
结论
已知事项
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两直线平行,
题设(条件)
结论
命题的组成:
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从而将它们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例如,命题“对顶角相等”可以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
例2 分别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等角的补角相等;
(3)内错角相等.
解:(1)如果有两个定点,那么过这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如果两个角分别是两个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如果两个角是内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针对练习
1.请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3)同旁内角互补;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旁内角互补;
如果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那么结果仍是等式;
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相加得0;
知识点三 真假命题的概念
有些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而有些命题题设成立时,结论不一定成立.
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如命题:“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就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如命题:“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确定一个命题真假的方法:
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验证、推理、举反例等方法.
例3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相等;
(2)若:a=b,则:;
(3)如果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解:(1)题设:两个角互为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假命题.
(2)题设:a=b;结论:a+c=b+c.真命题.
(3)题设: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结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假命题.
针对练习
1.下列命题:①垂线段最短;②同位角相等;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⑤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⑥如果|x|=2,那么x=2. 其中真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C
知识点四 定理与证明(举反例)
在前面,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的性质,都是真命题.其中有些命题是基本事实,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等.还有一些命题,如“对顶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等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theorem). 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proof).
下面,我们以证明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为例,来说明什么是证明.
证明:∵a⊥b (已知),
∴∠1 = 90°(垂直的定义).
又b//c(已知),
∴∠1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2= ∠1 = 90°(等量代换).
∴a⊥c(垂直的定义).
例4 如图,已知直线b//c,a⊥b. 求证a⊥c.
1
2
a
b
c
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例如,要判定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可以举出如下反例:图中,OC是∠AOB的平分线,∠1=∠2,但它们不是对顶角.
1
2
O
A
B
C
针对练习
1.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根据.
如图,∠A+∠B=180°,求证∠C+∠D=180°.
证明:∵∠A+∠B=180°,
∴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D=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
D
B
C
当堂检测
1.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如果AB⊥CD,垂足为O,那么∠AOC=90°;
(2)如果∠1=∠2, ∠2=∠3,那么∠1=∠3,;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解:(1)题设:AB⊥CD,垂足为O;结论:∠AOC=90°.
(2)题设:∠1=∠2,∠2=∠3;结论:∠1=∠3.
(3)题设:两直线平行;结论:同位角相等.
2.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对顶角相等
C.不是对顶角不相等
D.过直线AB外一点P作直线AB的垂线
D
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若a·b>0,则a>0,b>0
B.若a·b<0,则a<0,b<0
C. 若a·b=0,则a=0且b=0
D.若a·b=0,则a=0或b=0
D
4.如图所示,已知AC与BD相交于点O,OE是∠AOD的平分线,可以作为假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角”的反例的是( )
A. ∠AOB=∠DOC
B. ∠EOC<∠DOC
C. ∠EOB=∠EOC
D. ∠EOC>∠DOC
C
5.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
如图,AB ∥ CD,CB ∥ DE ,
求证∠ B+ ∠D=180°
证明:∵ AB ∥ CD,
∴ ∠B= ∠C( )
∵ CB ∥ DE
∴ ∠ C+ ∠ D=180°( )
∴ ∠ B+ ∠ D=180°( )
等量代换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证明:∵AB∥CD(已知),
∴∠BPQ=∠CQ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PG平分∠BPQ,QH平分∠CQP(已知),
∴∠GPQ= ∠BPQ,∠HQP= ∠CQP(角平分线的定义),
∴∠GPQ=∠HQP(等量代换),
∴PG∥HQ(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如图,已知AB∥CD,直线AB,CD被直线MN所截,
交点分别为P,Q,PG平分∠BPQ,QH平分∠CQP,
求证:PG∥HQ.
A
B
C
D
M
N
P
Q
H
G
课堂小结
真命题
假命题
公理
定理
(只需举一个反例)
(不需证明)
(由推理证实)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题设(如果引导的句子)
命题
定义
组成
结论(那么引导的句子)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