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力 双减作业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1力 双减作业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9 23:4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识点学习:第七章力-课时1力
【设计理念】
知识点复习将聚焦双减政策的社会背景,把握“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要求,贯彻分层考核、因材施教、各有发展的效能目标,力求在复习作业设计上落实“精准”、“高效”,稳步提升专题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梯度性。在落实双减政策与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层面上,将聚焦高质量作业设计,凸显作业的有效性和意义性,真正地落实课后作业的培育价值。
【设计原则】
分层性:分层突破,各有所长;
多元性:题型丰富,拓宽知识;
创新性:与时俱进,直面中考;
反馈性:注重反思,教学相长。
【设计方法】
大数据分析法;
实践反馈法;
集体教研法;
【知识点明确】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理学上,常用字母F来表示。
一个力的存在离不开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常用“堆”“拉”“提”“压” “吸引”等字来描述
产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力的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注意:(1)施力物体不一定是人。
(2)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
(3)产生力的作用与是否接触无关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意:⑴力的作用效果既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
⑵形状改变有三种情况:①物体的长度改变②物体的粗细改变③物体的外形改变。
⑶运动状态有三种情况:①速度的大小发生改变②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注意:⑴其中一个要素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⑵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这个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大小。
⑶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或者可以在线段旁边标出力的大小。
力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其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力的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作业内容】
★基础过关★(1-5题,必须做)★能力提升★(6-8题,认真做)★创新应用★(9-10题,选择做)★【自主强化】★11-15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给车轴加润滑油 B.自行车脚踏板上有花纹
C.给木箱装上轮子 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2.下列几个事例中,主要能体现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运动员拉开弓 B.熊猫拉弯竹子
C.用力拉长拉力器 D.运动员把球踢出
3.如图,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 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 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D. 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脚没有受到力
4.在同一点用力拉弹簧,弹簧就伸长;压弹簧,弹簧就缩短;并且用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这个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B.跟力的大小有关
C.跟力的方向有关 D.跟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5.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6.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和液体、固体一样也有惯性
B.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它将慢慢停下来
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会有力的作用
D.竖直上抛的物体在最高点时不受外力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作用
B.物体接触才能产生力
C.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必定会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D.人提水桶的力大于水桶对人的拉力,水桶才能被提起。
8.如图所示,小球在AB之间摆动,O为最低点,C为OB之间一点,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球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到达B点时,如果所有外力全部消失,小球将静止
B.小球向右摆动到C点时,受到重力、绳子拉力和向右上方的动力
C.小球在O点时受到的重力和绳子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球所受的绳子拉力是由于小球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9.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一定可以产生力
C.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 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0.下列关于力的相关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鸡蛋的重约为5N
B.足球运动员一脚踢到足球时只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足球的形状
C.缝衣针被磁铁从沙发底下吸出来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有力的作用
D.人压桌子,桌子没有变形说明人对桌子没有施加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用扳手逆时针旋松螺丝时,施力作用于______(填“A”或“B”)点较省力。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有关。
12.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完成。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半年之久的太空驻留。
(1)如图1“神舟十三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在绕地飞行的过程中,组合体的运动状态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若以______为参照物,组合体是运动的。
(2)在“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如图2所示,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一正一反的两个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产生的;舱内的灯光照到宇航员衣服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3)如图3所示,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的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13.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击鼓的人双槌下,鼓面因_______而产生隆隆鼓声。选手们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能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如果击鼓的人用不同的力击鼓,那么听到声音的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就会不同。
三、作图题
14.如图所示,物体A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
15.如图所示,请画出重5N的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自主评价】
通过本次了练习,你最大的收获是; ;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有: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给车轴加润滑油,可以减小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脚踏板上的花纹,增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脚与脚踏板之间的摩擦,故B符合题意;
C.木箱下装上轮子,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通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减小了列车与车轨之间的压力,从而可以减小列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运动员拉开弓,弓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
B.熊猫把竹子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力拉长拉力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把球踢出,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
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由图可知,鱼杆弯曲,是因为鱼杆受到鱼线的拉力的作用,说明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海绵凹陷,是因为海绵受到瓶子压力的作用,说明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球的运动方向改变,是因为球受到球拍力的作用,说明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被脚踢出去的同时,脚受到球的反作用力,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
用力拉弹簧和用力压弹簧,施加的力的方向是不同的。拉弹簧,弹簧会伸长;压弹簧,弹簧就缩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同时用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说明力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是由于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造成的,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有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
A.根据力学概念可知,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不接触的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吸引铁,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气体和液体、固体一样也有惯性,故A正确;
B.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以原来的速度,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会停下来,故B错误;
C.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例如:磁体之间不接触也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竖直上抛的物体在最高点时受重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必须是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故A错误;
B.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比如重力,故B错误;
C.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必定会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故C正确;
D.人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人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A.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小球到达B点时,此时的速度为0,如果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将静止,故A正确;
B.小球向右摆动到C点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子向上的拉力,故B错误;
C.小球在O点时做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改变,处于非平衡状态,故受到的重力和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对与其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力,球所受的绳子拉力是由于绳子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故A错误;
B.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紧靠竖直的墙放在水平地面的木箱,与墙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B错误;
C.重力、电场力、磁场力都可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产生,因此不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故C正确;
D.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因此力的作用不是维持物体运动,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A.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50g,其重约为
故A错误;
B.足球运动员一脚踢到足球时足球的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即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同时足球与脚接触时形状也会发生变化,即力改变足球的形状,故B错误;
C.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可以接触也可以不直接接触,磁铁可以吸引铁制成的缝衣针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有力的作用,故C正确;
D.人压桌子,桌子发生的是微小形变,人对桌子有施加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1. B 作用点
【详解】
[1][2]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扳手顺时针旋松螺丝时,施力作用于B点较省力。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12. 改变 地球 折射 漫 相互 运动状态
【详解】
(1)[1]“神舟十三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在绕地飞行的过程中,速度方向会发生改变,所以组合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2]若以地球为参照物,组合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故组合体是运动的。
(2)[3]在“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如图2所示,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一正一反的两个像,这是由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所以是光的折射现象。
[4]舱内的灯光照到宇航员衣服上,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宇航员的衣服,所以是发生了漫反射。
(3)[5][6]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人对绳有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绳对人也有拉力,还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3. 振动 相互 响度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2]选手们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水受到桨向后的作用力,同时桨也受到水给它的向前的反作用力,使龙舟就能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击鼓的人用不同的力击鼓,改变了鼓面的振幅,从而使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14.
【解析】
【详解】
物体A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重力,受到斜面对物体A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和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力的作用点可都标在A的重心上,故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如下图
15.
【详解】
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央,过作用点作垂直于水平地面,并指向水平面的力,F=G=5N,如图所示: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