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提出了“盛衰之理, , ”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顺势从中引申出“ , ”的道理。
3.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 , ”的经验教训。
4.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 ?”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5.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 。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 , 。
7.《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亡国而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 。
8.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论述国家盛衰之理的句子是 , 。
9.《五代史伶官传序》开宗明义,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 , 。 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
10.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 , 。 ”揭示了人不应骄傲自满而应谦虚谨慎的道理。
11.《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 , 。”,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2.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的效果。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通过后唐庄宗宠信伶人失天下的典型事例得到了“ , ”的警示
13.《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 , ”的道理
14.《五代史伶官传序》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 , ”的经验教训。
1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 , ”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提出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顺势从中引申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3.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经验教训。
4.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 而皆自于人欤?”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
5.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 , 逸豫可以亡身。
7.《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庄宗困于伶人亡国而警戒后人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8.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论述国家盛衰之理的句子是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9.《五代史伶官传序》开宗明义,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可谓立论鲜明,催人警醒。
10.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满招损 , 谦得益。”揭示了人不应骄傲自满而应谦虚谨慎的道理。
11.《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 ,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2.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收到防微杜渐的效果。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通过后唐庄宗宠信伶人失天下的典型事例得到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警示
13.《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作者顺势从中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道理
14.《五代史伶官传序》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的经验教训。
1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论述由盛而衰的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