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10.《老人与海》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10.《老人与海》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9 18:2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一)了解作家海明威及其作品。
(二)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老渔夫桑地
亚哥的人物形象。
(三)感受主人公的精神,辩证看待人
生中的成功与失败。
学习目标
桑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都没有钓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钓到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课文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了。下面请同学们探讨交流,并完成下表。
整体感知 梳理情节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数量
老人的作战工具
结局
根据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填写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鲭鲨 铲鼻鲨 犁头鲨 星鲨 鲨鱼
数量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成群结队
老人作战工具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短棍、舵把
结局 杀死鲭鲨,失掉鱼叉,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杀死两条铲鼻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 两条鲨鱼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下残骸。
问题探究:
老人: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2. 小说中鲨鱼是怎样的形象特点?
鲨鱼:毫无畏惧 为所欲为 聪明强悍 残忍能干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牙齿锋利 嗜血成性
1. 老人是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
对比
分析人物,把握形象
3.桑地亚哥是世界文学长廊里一位光芒四射的人物,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作者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和衬托(第一回合中以鲨鱼的巨大勇敢来衬托老人的勇敢)等手法来表现人物。
桑地亚哥坚强、刚毅、勇敢、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善良、慈爱、温情、坚韧,忍着饥饿、疼痛、贫穷,竭尽全力、不屈不挠,无畏地面对痛苦和死亡,无论情况多么严重,困难多么巨大,死神多么可怕,他都不失尊严,不失勇气和决心的硬汉子的形象。 (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 永不屈服 永不放弃的硬汉子!)
明确人物形象:
4.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通常称他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所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了解作者
1899年,海明威出生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镇。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著名医生。小时候,海明威经常随父亲外出行医及捕鱼打猎,对游泳、钓鱼、拳击、踢球有特殊爱好,同时也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刚强的性格。母亲是位虔诚的教徒,喜爱艺术,她经常带孩子们去芝加哥看画展。海明威自幼受到音乐和美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创作有深刻的影响。
1917年,海明威在中学毕业前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入伍,因眼疾未能如愿。同年10月,海明威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后,担任了堪萨斯州市《星报》见习记者。严格的新闻写作训练,为形成他简洁、明快、活泼的写作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战争始终吸引着海明威。1918年5月,海明威作为救护车队的中尉,到意大利前线参战。被炮击受伤,住院治疗三个月,医生从他身上取出277块弹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活跃在欧亚战场。1941年海明威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珍珠港事件后,他甚至曾驾驶着自己的摩托艇在海上巡逻以监视敌人潜艇的活动。他还曾率领一支游击队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战争结束后,海明威长期居古巴。后定居美国。
海明威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的婚姻多变,一生结过4次婚;他也曾在战争中、狩猎中、飞机失事中多次身负重伤,却都幸免于难。但早年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创伤,导致他晚年病魔缠身,精神抑郁,创作力严重下降,他曾多次试图自杀。1961年7月2日,他最终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代表作品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获得声誉的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作品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青年人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因此《太阳照常升起》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表现反战的深刻主题,艺术上高度成熟,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杰出成就。
1952年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出版,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仅仅48小时就销量惊人,当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1954年,海明威因为“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诺贝尔授奖委员会的评价:
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
《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展现的却是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