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复习指导及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诗歌鉴赏复习指导及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04 18:2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诗词作家在表情达意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用一些固定意象表达类似情意的写法,了解这些意象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对我们理解诗词作家思想情感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是一些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
1、梅花——洁净暗香,不怕摧残。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如(宋)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之感。如(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以蝉比喻品行高洁。蝉是餐风饮露的生灵,所以古人常以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格。如(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长,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5、以折柳相送,表惜别之情。“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唐)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松——坚贞高洁的象征。如(唐)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劝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7、莲——爱怜的象征。“莲”与“怜”谐音,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民歌《西州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
8、梧桐——悲伤凄凉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杜鹃鸟——其酷爱上的象征。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10、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愁苦的象征。如杜甫《岁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李商隐《离思》:“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11、鹧鸪鸟——离愁别绪的象征。如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2、以冰雪的晶莹剔透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洁。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v
13、对月思亲故——触发羁旅游子的故园之思。李白《静夜思》:“低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歌赏析题集精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1)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提示:所描写的画面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相关习题
(甲) (乙)
小 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惜、立、爱(2)甲诗:“小”处入手,细致入微。乙诗:“大”处着眼,境界开阔。(3)略
(四)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得是 ,实际上是写 。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表面上写得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事人非的社会状况。(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怨年年岁岁调动频繁;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
2体现的思想情趣:
3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1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2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3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少,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诗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2、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语。
(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像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参考答案: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像;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
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诗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的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十)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趣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十一)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无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1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2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三个要点。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2无情有恨无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3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那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参考答案:两个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算准确。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幕,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幕,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参考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是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词。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觉梦,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入股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十六)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有理亦可。
(十六)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3题。
赤 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1、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2、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3、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1、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2、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件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件事。
3、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参考答案:1对仗2兵销炬影东风猛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3略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两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情,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1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2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问题: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
2词的商榷,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 比拟 D、夸张 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武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的“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答:
参考答案:1、稼轩 2、B 3、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 4、“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分析〕1题主要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其词着力抒写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并称“苏辛”,有词《稼轩长短句》。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的写作手法的鉴赏。词的上阕开篇即提出问题“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后又以“画檐蛛网”尽日招惹“飞絮”作比拟,表达了对春光的留恋。3、4题考查学生对词的内容的鉴赏。学生对辛弃疾慷慨悲壮的一生一般来说是不陌生的,对“玉环飞燕”的典故所蕴含的意义是不难理解的。“闲愁”是人生的赋闲只“愁”,是壮志难酬之“闲”。
(二十)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前两句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具体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采菊”这一行动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意趣?
答 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2、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答 “见”是无意中看到,人和物融为一体;“看”和“望”似乎是有意在看,人和物有距离。
(二十一)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这首诗在语言上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共同特点是:
2、全诗重点在写景,最后两句才写人。请你具体描述一下“农人”劳动的情景。
1、平淡质朴。2、在山清水秀的村庄,“农人”一家老小快乐的在田地里劳动,有说有笑,欢乐之声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二十二)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阕,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首诗描写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把如此复杂漫长的征程浓缩在一首小诗里,充分表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非同凡响。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人是如何达到这一艺术效果的。
参考答案:首先抓住了具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的概括描写,省去了很多细节描写;其次是采用跳跃性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面跳到另一个典型场面,然而并不突兀,却增强了战斗的紧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想像的余地。
(二十三)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侄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就创作时代来说,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明显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 ,诗的开篇第一联就显出了这一特点;第二三联描写眼前景物,又写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体现了作者的 心境。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在有的版本中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些?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幽静 经过漂泊后,获得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2言之有理即可。
(二十四)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第一句的“独”和“幽”,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深深地孤独和不尽的幽怨
2、第二句中的“长啸”与岳飞《满江红》中的“仰天长啸”的“长啸”意思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王诗中的长啸是长吟,岳飞词中的长啸是长叹。
3、诗中写的是月夜幽林,作者是怎样写幽林的?
答案:以动衬静,用弹琴、长啸衬托环境的幽静。
(二十五)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第一二句中的 静 字可以作为这首诗的主旨。
2、请你谈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以动衬静,诗中所创造的是静谧的环境,但所写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更加显出环境的幽静。
3、诗中的“闲”和“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意趣?
答:
(二十六)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1、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第一二句的景物(不超过80字)
答:北方特有的景色:旷野苍茫,日暮时分,天地昏暗,大雪纷飞,含云大雁,苍茫无比;
2、这也是一首赠别诗,但与一般的赠别诗有着明显的不同,请你结合以前学过的赠别诗词具体说说。
答:赠别诗多低徊留连,凄苦缠绵,而此诗慷慨激越、豪放壮美、豁达开朗。
(二十七)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首句以“问”起,第二句笑而不答,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设置悬念,引人思索
2、后两句写“碧山”之景,实际是对 何意栖 的回答。
3、请结合本诗和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谈谈诗人的性格。
答:热爱自然,热爱自由,天真开朗。
(二十八)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1、襄水曲:襄水曲折直处。孟浩然家在在襄阳。2、楚云端:襄阳古代属楚国。
1、请你谈谈这首诗的抒情方式。
答: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2、这是一首抒情诗,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羁旅漂泊中强烈的思乡之情。
(二十九)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指的是 王勃 、 杨炯 、 卢照邻 、骆宾王 四个人,他们合称“初唐四杰” 。
2、“尔曹”指的是 轻视四杰的人 。
3、请说说“江河万古流”的意思。
答:“四杰”的诗文像江河一样万古长流。
(三十)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望月寄杜朗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写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的情景?
答: 中秋节
2、“树栖鸦”是诗人看到的还是听到的?谈谈你的看法。
答:是听到的,月明之夜,稍微有些距离就不能看到鸦雀栖宿。
3、请你分析一下“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的表达效果。
答: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好像那秋思随着月光的清辉一起洒落到人间。
(三十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第一句中的“刺”字写出了小松的外形特点,但它也暗喻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 坚强不屈,勇敢战斗的精神品质。
第三四句讽刺的内容是什么?
答: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三十二)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何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无唐一逸人。
1、就全诗的内容看,作者“闲吟”的内容是 救物济世 ;“不容真”,“真”指 敢于说真话的人
2、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首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答:是一个失意潦倒,但又清高正直怀有无比愤慨的士人。
(三十三)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魂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一挫英雄百万师。
(注释)铜雀台:是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建的高台,故址在邺城。
1、这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题材,但是对周瑜的评价却有所不同,请予以简要分析。
答:杜诗慨叹嘲讽了周瑜的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他的显赫战功。
2、两首诗对战争的描写也有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杜诗丛战场遗物写起,进而联想到战场情况。胡诗直接写战争场面。
(三十四)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战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这两首绝句写的对象同是哪一个历史人物?
答:项羽。
2、这两首诗观点迥然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杜诗认为项羽如果忍辱负重,说不定能卷土重来,王诗则认为项羽失去人心,大势已去,江东子弟即使还健在,还会替他卖命吗?
(三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诗句中的辛苦是什么意思?
答:辛酸痛苦
2、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不惧怕谗言,不怕打击,虽遭贬谪却仍然坚持自己的操守。
(三十六)阅读下面一首六言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蚁蝶图
黄庭坚
蝴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罗网。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
诗中蝴蝶意象的涵义是什么?
答:蝴蝶仅仅是凭自己的本领而双飞得意,并不触犯什么,但正是因为得意,而忘记了保持警惕,最终陷入罗网死于非命。
2、请说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答:纯用比喻,而不直接点明寓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三十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楚城
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1、诗题为楚城,但只有第一句写了楚城,第二句和三四句写了 屈原祠 和 江中滩声,在谋篇布局上可谓匠心独运。
2、就表现手法而言,“江上荒城猿鸟悲”采用了 拟人和侧面烘托 的手法。
3、在咏史怀古诗中,诗人往往使用反衬的手法,请结合本诗说说它的反衬手法的运用。诗人在替屈原倾吐千古怨恨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用滩声依旧,反衬人间万事皆成空,作者石吊古伤今,为南宋时“屈原式”的人物鸣不平。
(三十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鉴”的意思是 镜子 ,“渠”的意思是 他 ,代指 方塘 。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是传诵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诗人把人的思想比作清澈如镜的方塘,把读书比作清流,说明只有读书思想才不会腐朽,才会逐渐深刻。
(三十九)阅读杨万里的《小池》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写了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四种景物,并用 惜、爱、露、立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画得鲜明生动,着力赞美了 初夏时节荷塘 的美丽景色。
2、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拟人手法,使无情化为有情,使人感到精致典雅,温馨柔美,富有情趣。
3、“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形象,传神地写出了 荷蕾 的形态,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生气。
4、后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在人们引用它,指的是 比喻人的才华刚刚显露出来就得到了赏识。
(四十)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
月上瓜州(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词的上阕,词人“愁”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2、词的下阕“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塑造了“渔翁”这一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只好百般无奈去做瓜洲钓翁,空有英雄古今泪。
(四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夜凉。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无可奈何,自我安慰。
2、就修辞手法而言,“殷勤”一词运用了 拟人 手法,“浮生”的意思是 人生飘浮不定。
3、结合词的内容,说说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身闲而心苦,但又了悟人生的士人形象。
(四十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词用了一个很著名的典故,它出自 东晋 (朝代)时 陶渊明 (作家)的 《桃花源记》 (作品)。可由此推知这首词歌咏的事物是 桃花 。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情趣?
答:心地高洁,超凡脱俗,向往世外桃源的生活情趣。
(四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
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1、这首曲子以 白描 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黄沙、绿草、红叶、青山,构成了一幅 秋天大漠 特有的景色。
2、全曲没有运用一个词是 动 词,但却 处处显动 。
3、在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妙处?
答:“一行”仅仅是形态的描绘,是静态的,而“一声”则是有声的动态描绘,可以收到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
(四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谴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结合辛弃疾的生平思想说说你对“要愁那得功夫”一句的理解。
答:说没有功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要说的愁实在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2、《孟子·尽心下》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谈谈你对“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的理解。
答: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一概行不通,因此信他不如不信。
3、从词的下片富有戏剧性的对话来看,可以看出此人的性格是 倔强
(四十五)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把‘肠断白蘋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前几句已写出了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晖”一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肠断”涂饰,一览无余,形神俱失,遂成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