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不求甚解马南邨cūn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 1966年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作者简介朗读课文 思考:1.本文与上文的议论方式有什么不同? 2、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提出的正确观点又是什么?“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批驳的方式3、理清本文论证思路。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
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
书要反复阅读。4、“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5、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2、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自读课文 探究文本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
理解?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1、文章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有怎样的态度?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1、文章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有怎样的态度?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赞同提倡。
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2、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
理解?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
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书要反复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4“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5、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
马马虎虎的态度?主旨: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拓展延伸: 比较本课两篇短文的异同。示例:语言风格不同。论证方式不同。论证方法略有不同。谈读书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不求甚解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立论驳论小结:作者在批驳别人的观点的同时,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那么这主张是什么呢?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结束语: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读书的三境界:
1、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