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0: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复习 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的原因?(①②③)影响?(①②③)
2、黄巢起义的背景?(①②③)影响?
3、唐朝灭亡的时间?标志?
4、五代十国是指?五代十国的实质?
五代十国的特点(①②③)?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5、如何评价唐玄宗?
6、唐朝衰亡给我们的启示?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亡
北宋
960兴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知识回顾
北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目标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重难点)
目标3:了解北宋政治体现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政 策的影响。(重点)
目标4 :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学习目标
独学+展示
1、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事件、都城?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军事上①②③、政治上(中央、地方)、经济上
3.北宋重文轻武政策实施的原因?措施①②?
4.北宋改革发展科举制的表现、影响①②③?
5.如何评价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积极、消极)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
“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定都:
事件:
960年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开封
问题探究
北 宋
北宋有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
宋太祖时期北宋疆域
北 宋
先南后北
宋太祖死后,其弟赵光义登基为帝,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灭吴越、闽南、北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力弱)
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军 事 上 ①解除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
②控制对_____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领兵权而无发兵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
方的联系。
禁军
军队
政治上 中央 采取_________的方法,削弱_____。
地方 ①派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 制度;②设____分知州权力。
经济上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分化事权
相权
三年一换
转运使
这些措施有何影响?
通判
文臣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宋史*职官制》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
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材料研读 P30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涉及地方的一切行政、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分知州的权力,并对地方官进行监督。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加强中央集权
三步走策略
皇 帝
(权力分散,受制约)
宰相
(百官之首,权力过大)
节度使
(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
中央:
地方:
皇 帝
(权力集中)
宰相
枢密院
三司使
参知政事
中央:
节度使
知州
转运使
地方:
通判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皇权
在北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重文轻武政策
宋代文臣
唐朝武将
VS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Q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措施:1.文臣统兵
消极影响:武将受到多面牵制,严重束缚统军的指挥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措施: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P31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P31
表现:增加名额,
提高地位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四、王安石变法
原因:(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2)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导致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财政入不敷出
(3)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P31
结果:收到一些成效,如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水利得到兴修;
但最终被废除。P31
败因: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P31
群学+展示
中 央
地方
地方
地方
行政权
兵 权
财权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皇帝,以树枝指地方。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治的特点概括为:
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守内虚外
北宋政治特点
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
内外相制
课堂小结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点)
重文轻武
“兵”
“权”—中央(削弱相权)、
地方(知州、通判)
“钱”--转运使
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宋朝政治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当堂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