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形成口算、估算和笔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3.通过“铺地锦”活动,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体验不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策略水平,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特点采用合理的计算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写符合要求的算式
今天数学课,我们要做什么?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
你能写一道这样的算式吗?
谁来汇报一下,你写的算式?
像这样的算式一共有多少道?你想过吗?
二、练习。
1.口算练习
老师任意选择了6道,一起看大屏幕
230×30= 430×72= 600×21=
52×595= 806×70= 503×61=
这六题,哪几题你可以口算?是怎样口算的?
2.估算排序。
6道题口算出了3道,还剩下3道,怎么得到它们的结果?(隐去口算过的三道题,保留下面三道)
430×72=
52×595= 503×61=
先不忙动笔算,我们先估一估,这三道题的积,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学生可能估430×72的积最小,503×61的积最大。
估算不是瞎猜,要说出理由来。
3.笔算验证
现在请大家动笔算一算,提醒一下,计算时每一步都要细心。
学生笔算后核对答案
结果算出来了,一起看看我们刚才的估算结果,是不是一致?
为什么和我们估算的结果不一样?
估算430×72时,两个乘数都看小了,估出的结果一定比实际的小,
4.古人怎样算
(1)介绍乘法竖式历史
我们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得到了这三道题的结果,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最早使用这种方法的是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据史料记载,乘法竖式距离现在500多年。更早之前,人们又是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
(2)尝试铺地锦
在三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数学书上介绍了我们古代铺地锦的算法。(课件出示三下“你知道吗”)请大家默读一遍。
现在请大家穿越一次,回到古代,也来试着铺地锦。出示三道算式和四格图。
52×595= 430×72= 503×61=
想一想,哪个算式可以用这个表格算出积?
借助课件带着学生用铺地锦的方法算出430×72的结果。
剩下两题怎么办?借助课件生成新的方格。
再让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的“填填算算”
52×595= 503×61=
(3)古印度算法
大家在古代也是聪明的孩子。我国古代是使用铺地锦的方法来算多位数乘法的,而在古代印度,却使用另外一种算法,我们一起来看。
大屏幕出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记录下这本书的名字,放学后网上搜一搜,也可以买来读读,相信会有新的收获。
5.简便计算
不管是竖式计算、铺地锦,还是斜线相乘,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计算,都要说清每一步的道理。
我们再次来看这三道题,如果不用竖式计算和铺地锦,你还能用其他方法算出结果吗?老师提示大家,尝试使用运算律来计算这三道题。
52×595 430×72 503×61
学生完成后组织全班交流。计算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运算律一步步得到结果的。
使用的规则不同,运算律不同,却能得到相同的结果,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三、总结
请大家看着学习单,想一想,说一说,今天的练习课有哪些新的认识?课后请大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今天数学课开始你写的算式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