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0: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作业
选择题
1.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传颂千年。《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追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反映出我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汉朝 B.元朝 C.唐朝 D.宋朝
2.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 160件,涉及3 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行省制 B.创设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置军机处
3.以下政权不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是( B )
A.元 B.明 C.清 D.辽
4.如图是电影《锦衣卫》海报。锦衣卫出现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朱棣 B.朱元璋
C.赵匡胤 D.李世民
5.“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B.丞相制度 C.宦官集闭 D.皇帝制度
6.七年级学生王朋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们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所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  )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设殿阁大学士 D.废除丞相
7.《明史 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8.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长达2 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  )
A.经济政策 B.时事评论
C.诗词歌赋 D.四书五经
9.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
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0.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哪座城市成为丝织业中心(  )
A.苏州 B.广州
C.南京 C.杭州
11. 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水稻 ④花生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关于明朝社会经济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等作物
B.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
C.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D.棉纺织业从北方推向南方
13.《稗史汇编》记载:“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反映了明朝时 (  )
A.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京官很悲观
C.京官度日如年
D.君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
14.“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秩序
15.“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魏晋以来高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
二、非选择题
16、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及试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众。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 是年(1610年),侍郎王图主庚戌会试,宾尹(人名)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越房搜得之,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图录敬为第一。
——《明通鉴》
(1)据材料一明太祖设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暂罢科举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明后期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明朝科举制度的认识。
答案
1-5BABBD 6-10ABDDA 11-15ADDDD
16、(1)丞相,掌监察(或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2)政绩,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或重视地方的监察)。
(3)重典治吏(或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犯法行为),从制度建设到依法治国。要纯洁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法反腐。要树德立人。要德法兼治。
17、(1)目的:实心求贤,巩固明政权。原因:科举录用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2)反映出科举存在严重的徇私舞弊问题。
(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是统治者钳制知识分子的手段,说明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