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3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3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10 09: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从整个小学数学编排体系来看,本课是在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有了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将为以后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平面图形、对长方体有直观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获得数学经验,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长方体特征,难点是培养空间观念。
三、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讲采用以观察发现法、实践操作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个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操作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探究新知时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探究性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呈现实例)
首先出示主题图,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长方体?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索长方体(板书:长方体)
(二)探究思考,交流分享
首先,学生拿出长方体形状的实物小盒,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进而明确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部分名称(板书:面、棱、顶点)。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去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且把收获记录在学习单上。通过小组汇报,学生很容易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从面来说,同学们发现了,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还有同学发现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教师及时引导正方形也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还有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从棱来说,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接下来是操作环节,提供12根小棒和橡皮泥,搭建长方体。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没有搭成。这时进行汇报。学生在搭建过程中,有的小组发现,要有3组4根长度相同的小棒才能搭成,从而总结出长方体有12条棱,分成3组,每组4根长度相同相同。有的小组发现长度相等的这4根小棒放在相对位置,并且是平行的。此时我们接着研究棱,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一般情况下,底面较长的那条棱是长,较短的是宽,垂直的是高,并让学生指一指手中的学具的长宽高。
这样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总结,得出本节课的重点,发展空间观念。
(三)分层训练,实践应用
针对这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进行分层训练:首先是完成课后“做一做”,动手操作,巩固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然后从课后练习题中选择综合性题目进行练习,深化教学内容。
(四)反馈总结,反思提升
课程最后通过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时对长方体的棱、面、顶点的特征和关系进行梳理总结,理解长、宽、高的含义。使每个学生在交流反思中得以提升。
板书设计
这是本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
长方体图 棱: 12条
顶点:8个
结尾:本节课我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