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教学目标:
了解孟子的生平。
懂得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教学重点:
积累并理解名言。
教学难点:
结合现实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孟子的资料。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揭示课题
交流信息
1复习引出:孔孟之道。
2板书:天时不如地利
3询问:你熟悉课题吗?你如何理解它?
1交流收集的孟子资料。
2齐读课题。
3自由交流
了解对文化名人孟子的熟悉度。
学习课文
理解大意
1提问:孟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2自读课文,感知理解。
3小小组交流讨论准备小组发言。
4集体交流,朗读。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结合现实,
品析各句。
1文中哪几句是千古名句?
2请结合现实说说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3请大家学习名言 的理解。
1划出交流并齐背。
2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一句来交流对它的理解。
3任选一句名言学一段话
检查学生利用已知感悟名言的能力。
四、拓展学习,
增加积累。
1设疑:人究竟做到怎样才算大丈夫?推荐《初中文言读本》中《富贵不能淫》。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自学,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激发学习兴趣
五、布置作业
1必做题:背诵积累两篇课文中的名言。
2提交题:选孟子的其他文章(一篇)读一读。
旨在使全体学生积累名人名言,并使部分对文言文有兴趣的学生增加阅读量。
教后感:
读古文增积累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及强的古文,因此,文中许多语句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广为运用的至理名言。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世人皆知的。事实上,通过反复地诵读,品体觉得其中还有许多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言简意骇,结构工整,很易记诵。所以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等句子,都满含哲理。通过反复读同学们也很快地记住了这些名言,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所以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名句,在写作中、在口头表达中能灵活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