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40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40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04 20:0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教学目标:
熟悉、背诵课文。
简单了解荀子生平。
学习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课文阐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生活实例,用语言表达对人的启发中“言”与“行”的看法。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荀子的生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交流信息
揭示课题。
1板书:言行一致,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2引出中国古代有个名叫荀沅的人就在《口能言之,身能行之》中提出类似的现象。
板书: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1齐读板书。
交流各自理解。
2齐读课题后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
用成语作引子导入本课的主题。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
学习课文
理解内容
1过渡:那么荀子是怎样说的?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提问:荀子根据什么标准,把人分成几个阶段?对这几种人分别采取什么态度?
3思考题:假如你是一个广纳人才的人,面对“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和“口能言之,身不能行”,这两种人,你会作出如何的选择?为什么?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课文。
2集体交流。
3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
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阅读浅显文章的能力。
创新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悟。
熟读背诵
增加积累
1谁能看着板书,把课文背出来?
2请各学生尝试。
1准备试背。
2积极参与。
设置铺垫、降低难度,使学生参与,应当完全背诵积累。
四、送你两句话
板书荀子的两句话: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抄录。
2齐读并试背。
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
教后感:
旁征博引学古文
本文是一篇极为短小却很有通理的古文。文章根据人的“言”和“行”,把人分成四类:国宝、国器、国用、国妖。并立场鲜明地表明了自己对这四种人的态度:敬、爱、任、除。如何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这四种人?在教学中,我请同学们回顾历史,根据这四类人的特点,进行“大搜索”,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找几个典型人物进行对号入座。如:和坤,那只能是国妖,而诸葛亮是不折不扣的国用等。通过例举一些典型人物,同学们就有了较直观的感受。而在学习荀子对“国器”、“国用”这两种人的态度时,又结合我们现今的生活,对那些虽有一方面之“短”,但又有一方面之“长”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假如你是一个招纳人才的人,面对“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和“口能言之,身不能行”的人,你会怎样做呢?使学生感悟到,对这种人应发挥他们的才干,也要“爱”和“任”。荀子的这种观点,到今天仍是积极可取的。所以,仅管是学了一篇很短的古文,却使学生学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