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十一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答案确定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1—9题)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第Ⅱ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作文纸学号栏填写考号,右下方务必书写考生的座位号。
第Ⅰ卷(选择题)
一、(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3分)
A.解剖(pāo) 婆娑(suō) 木栅(zhà) 殒身不恤(yǔn)
B.煤屑路(xuè) 弭谤(mǐ) 肄业(sì) 繁芜丛杂(wú)
C.裨益(bì) 独处(chǔ) 相勖(xù) 义愤填膺(yīng)
D.驯鸽(xùn) 霎时(shà) 夹袄(jiā) 周公吐哺(pǔ)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在最近几周开始对“苹果”的运营方式进行大幅度调整,这显示着“苹果”将会改头换面,与乔布斯时代的风格有所不同。
B.何润东出道十年了,似乎一直不瘟不火,直到今年,他主演的《新三国》《泡沫之夏》等电视剧收视率喜人,他的人气也随之飙升。
C.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查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一时间,“蒙牛致癌”事件被炒得沸反盈天。
D.今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由于访问量过大的原因,不少旅客在12306网购车票时,频频遭遇“系统忙”而无法访问。相比之下,电话订票比网购车票要顺利得多。
B.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C.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D.最近几年,该省科学技术协会走协商、协调、协作之路,团结、动员、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该省人民的科学素养。
4.选出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3分)
例:泣孤舟之嫠妇
A.齐彭殇为妄作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B.采之欲遗谁 托遗响于悲风
C.苟余情其信芳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D.悔相道之不察兮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感慨系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D.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二、(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为人使酒仗气,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为二府长史,典签谘事,不呼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众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性真素,不尚矫饰,遇得宝玩,服用不疑,而他物粗败,终不改易。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产业。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十余船,皆是绵绢纸席之属。觊见之,伪喜,谓曰:“我比困乏,得此甚要。”因命上置岸侧,既而正色谓道存等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邪!”命左右取火烧之,烧尽乃去。
徙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内史。时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百斛米饷之。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吏曰:“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水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不听,吏乃载米而去。
太宗即位,时上流反叛,上遣都水使者孔璪入东慰劳。璪至,说觊曰:“废帝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匮,资用已竭。今南北并起,远近离叛,若拥五郡之锐,招动三吴,事无不克。”觊然其言,遂发兵驰檄。太宗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讨。 会稽闻西军稍近,将士多奔亡,觊不能复制。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觊以东西交逼,忧遽不知所为。门生载以小船,窜于嵴山村。嵴山民缚觊送诣晏,晏谓之曰:“此事孔璪所为,无豫卿事。可作首辞,当相为申上。”觊曰:“江东处分,莫不由身,委罪求活,便是君辈行意耳!”晏乃斩之东阁外。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时年五十一。
(《宋书·列传四十四·孔觊》)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治产业,居常贫罄 罄:尽
B.遇得宝玩,服用不疑 疑:怀疑
C.乞于此货之 货 :卖出
D.嵴山民缚觊送诣晏 诣:到
8.下列各组句子,属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的一组是( )(3分)
①觊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②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③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可载米还彼。”
④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醒时判决,未尝有壅。
⑤不治产业,居常贫罄,有无丰约,未尝关怀。
⑥临死求酒,曰:“此是平生所好。”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觊曾先后担任过司徒左长史、后军长史、江夏内史等职,后因反叛而被处死。
B.孔觊平生不好宝玩只好酒,常常一个月要醉上二十九天,甚至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见。
C.孔觊从不置办产业,生活常常贫困不堪,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把弟弟道存的接济也一把火烧尽。
D.孔觊为人正派,不阿权贵,却听信都水使者孔璪的蛊惑而谋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24分)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醉辄弥日不醒,僚类之间,多所凌忽,尤不能曲意权幸,莫不畏而疾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彼三载,去官之日,不办有路粮。二郎至彼未几,那能便得此米邪?(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兰亭集序》)
(3) ,可以无悔矣, ?此余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
(4)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氓》)
四、(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13—16题。
秋 天 的 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了,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 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3.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3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修辞手法相同。(3分)
示例:我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湖泊,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滴露珠。
答:
。
六、(5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分)
牛马的眼里只有草原上的青草,却看不到草原上的花朵,然而草原因青草更加富饶,因花朵更加美丽。没有青草,草原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花朵,草原又显得单调。青草、鲜花、蓝天、白云才构成了人们喜爱的天堂。生活也正是如此,许多看似与生存无关的“鲜花”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让生活更加美丽。
根据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参考答案
答案1.C
2.D(A.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B.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C.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D.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徇私舞弊。)
3. B
A:“由于······的原因”赘余重复,去掉“的原因”。C:递进关系前后分句语序不当D:“团结、动员、发挥······独特作用”搭配不当。) 4.B
5. C 6. A 7.B.“疑”为迟疑、犹豫之意。
8.A.②⑥都不是直接表现孔觊“不嗜财物,能明辨是非”。
9.D.(A项,司徒左长史一职应在另外两官职之后。B项,“要求皇帝等他酒醒才可召见”错,而是皇帝先派人看他酒醒了才召见。C项,一把火烧尽的不是资助他的财物。)
10.(1)孔觊每次喝醉总是整天不醒,对待身边的同事,常有些欺凌轻慢,尤其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曲从侍奉那些权要得宠的人物,那些人无不对他又怕又恨。(翻译出“弥日”、“凌忽”、“疾”各1分,文通字顺1分。弥日:整天。凌忽:侵犯、欺侮。疾:怨恨。)
(2)我在那里三年,离职的时候,连路上的口粮也没有备好。我二弟到那里不久,怎么就能得到这么多的米呢?(翻译出“去”、“未及”、“便”各得1分,文通字顺1分。去:离开。未几:不久,没多久。便:就。)
11.(1)颔联(从听觉的角度写,)以声衬静(1分),“孤灯无焰”,闻声才知道“穴鼠出”,听到踩踏枯枝发出的声响,推想是“邻犬”在夜行,由此表现出深夜的静谧凄清,(1分)刻画出诗人夜不能寐的形象,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2分)。
(2)诗人早年像孟博一样“有澄清天下之志”,希望能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2分);晚年羡慕黄初平“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1分);就产生了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归隐之心,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激愤和无奈(1分)。12.略
13.(4分)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2分)接近结尾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2分)(意思相近即可)
14.(6分)秋天的心”体现在:(答出三点给6分)(1)气派悠闲之意(2)感知自然之心
(3)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4)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5)谦卑的心情(6)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怀怀
15.(4分)(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2分)
(2)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4分)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 断地脱离自然,(2分)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2分)
17.(4分)
我不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是饱经沧桑的巨石,而是风霜雨露中的一粒石子。(2分)
我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高悬夜空的月亮,而是漫漫银河中的一颗星星。(2分)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