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1939年11月22日的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一则报道《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阿部规秀中将于十一月七日在华北太行山讨伐共军作战中壮烈阵亡。
《朝日新闻》剪影
为何日军已经占领的地区还会发生战事?
为何像阿部规秀这样的日军高级将领会丧命于“共军”之手?
一、平型关大捷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1.背景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一、平型关大捷
2.概况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固守平型关正面的战斗,在师长林彪的带领下决心隐蔽集结于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
林彪
一、平型关大捷
2.概况
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115师也付出了伤亡600余人的代价。
一、平型关大捷
2.概况
材料一:蒋介石在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彭德怀的贺电中说: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征战。
材料二:国民党政府称:“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它给予在侵华以来横冲直撞的日军沉重的打击,尤其因为打击的是日军的王牌师团,因此这个打击对日军特别沉重,也就特别有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论持久战》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193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论持久战》
内容:
(1)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2)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3)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4)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5)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论持久战》
意义:
《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聂荣臻
(1899—1992)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第一块
敌后抗日根据地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
绘画《地道战》
绘画《地雷战》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
(2)经济上: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根据地人民民主选举
八路军开展大生产运动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政策承认农民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激发了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承认不反对抗日的地主、富农等是抗日与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使他们能够保有一定的地位和利益,这样就有利于从经济上团结各抗日阶层。
——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1.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本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实施烬灭作战
三、百团大战
2.概况
时间:1940年下半年
指挥者:彭德怀
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乘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 “扫荡”较为缓和,正太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对连接山西与河北的重要交通命脉正太铁路进行大举破袭。
——彭德怀、左权《战役预备命令》
彭德怀
(1898—1974)
左权
(1905—1942)
三、百团大战
2.概况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三、百团大战
2.概况
材料一: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
——毛泽东至彭德怀电
材料二: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蒋介石给八路军的嘉奖令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形成对日军夹击的战略布局。1941年后,敌后战场上升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课堂小结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