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每年的9月18日,无论身处何地,我们总会能听到这样的长鸣!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材料一:关于满蒙,特别是东三省,由于在国防上及国民的生存上有重大的利害关系,我国不但要作特殊的考虑,并对该地之维持和平及发展经济,使之成为国内外人士安居的地方,作为接壤的邻邦,不能不负有特殊的责任。
——《对华政策纲领》(1927年)
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可乘之机。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
(1)1927年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2)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经济、政治危机。
(3)国共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9月18日22:20,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爆炸发生后,日军随即炮轰北大营。
9月19日5:30完全占领北大营。
9月19日6:30,日军进入沈阳市区,当日占领沈阳。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一、九一八事变
2.日本扩大侵略
日军扩大侵略,占领了东北三省。
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1932年—1945年),日本占领东三省后,由于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武力占领满洲全境,因此扶植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
一、九一八事变
2.日本扩大侵略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血腥屠杀
细菌试验
奴化教育
一、九一八事变
2.日本扩大侵略
1932年1月28日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勇抵抗,日本被迫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
1932年5月5日,经英美等国调停,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日军可以留驻上海。
蔡廷锴
蒋光鼐
一、九一八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各方态度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派出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组织抗日游击队!
材料三:东北三省民众、边防军、地方武装自发组成东北义勇军……黑龙江守军与数倍于己的日寇浴血奋战于嫩江桥,以鲜血保卫国土家园。
一、九一八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各方态度
国民党:不抵抗;
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
共产党:杨靖宇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
杨靖宇将军(1905—1940)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敌人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
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2.一二·九运动
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1)时间:1935年12月9日。
(2)地点:北平
(3)性质:爱国救亡运动
(4)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2.一二·九运动
(5)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二·九”运动学生游行
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
——毛泽东
三、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的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张学良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
杨虎城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
三、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的背景
1936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西安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活动。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运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开枪。张学良接到命令后,赶上游行队伍,极力劝说学生回去。东北大学学生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等口号。张学良向群众表示一周内以实际行动答复学生要求。
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三、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的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现“兵谏”,通电全国,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三、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参加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三、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的结果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毛泽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可一到南京,蒋介石就将他软禁。不久,国民党高等军事法庭宣布对他实施10年的“严加管束”。
1946年11月,他被秘密押送到台湾,软禁在台北的阳明山。直到1990年6月,张学良才得以公开露面,结束了长达54年的幽禁生活。1995年,他定居夏威夷檀香山。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将军走完了他悲壮的一生,在檀香山溢然长逝,享年10岁。张学良将军生前心系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期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杨虎城将军于1937年6月被国民党强迫“出洋考察”,11月回国后被囚禁。全国解放前夕,他在重庆修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家人。
三、西安事变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东北的奴役,顽强的中国人民在东北进行艰难但坚决的局部抗战。但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军侵略气焰高涨,不断扩大侵华,将魔爪伸向了中国华北,华北告急。
爱国学生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虽被镇压,但也极大地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面对日军的侵略,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领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