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6.2《插秧歌》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9 18:3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插秧歌
(南宋)杨万里
杨万里诗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水稻种植技术
育苗-----抛秧(插秧)
施肥-----杀虫
排水 ------收获
晾晒-------加工成大米
1、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2、梳理诗歌内容,把握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
3、感受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正音朗读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móu)蓑(suō)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
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
育苗
抛秧
插秧
施肥、杀虫
放水(补水)
收获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兜鍪: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胛:肩胛
渠:他
半霎:极短的时间
莳未匝:这块田里还没栽插完毕。
莳:移栽
匝:布满,遍及
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有“提防”的意思
译文: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
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
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
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
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知识拓展:炼字类题目答题思路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思考:尝试将上一题答案改为这种思路模式。
示例:“抛”“接”“拔”“插”等字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解释含义)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描述景象)“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点明效果)
高考题链接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软”为“柔和”“柔软”之意,“涌”为“涌出”“涌现”之意。(解释含义)“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描述景象,点明效果)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尽管雨水倾洒,农家老小戴草笠,披蓑衣,但仍然被雨水淋得浑身湿透。然而,此时他们却仍然插秧不止,这就更加衬托出一个“忙”字:即使下雨也不能停歇。也许这种场面感动了诗人,诗人才把这个“龙口夺食”的场面,与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联系起来,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如何理解这里的“只不答”,从这四句能看出劳动人民怎样的品质?
农妇招呼农夫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低头折腰只不答”是农夫的反应:他依然低头弯腰的忙活着,连抬头说句话的功夫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歇”或者不“歇”。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农妇:你先去回家照看一下家鹅和雏鸡。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抛秧接秧图
拔秧插秧图
雨中插秧
呼唤早餐图
农夫应答图
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描绘首联呈现的画面?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秧。天色还是灰蒙蒙一片,富贵一家人已经来到田头,他们要赶着把这秧苗插下田呢!开秧门喽!
小儿子秧苗田里拔秧苗,只见他俯着身子,左右手同时开工,两手同时握住三四根秧苗,一前一后拔秧苗,等到握不住时,在水田了将秧苗根部的稀泥淘洗干净,再用稻草捆成把,一把接一把,不一会儿,成把的秧苗在他身后排列成堆。
富贵将拔好的一担担叶绿根白捆扎整齐的秧苗挑起,走向窄窄的田坎。放下重担,两脚立稳,弯腰起身,双手一送一抛,秧苗在空中飞舞,像烟花灿烂时四处流散的火星,随后是,啪啪,啪、啪的落水声,偶尔的一两把又被直起腰来的家珍稳稳地接住。
大儿子弯腰弓背立在水田中,左手极熟练地捋着秧株数,右手的几根手指在捏住秧根的一瞬间就把秧苗点进泥水里。灰白的天空在他们身边熨散开来。
颔联用了一个新奇的比喻,发挥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天阴沉下来,之前还是淅淅沥沥的小雨,现在却来得这样迅急,这样粗鲁,富贵一家赶紧走上田坎,把之前准备好的雨具拿出,一个个披着蓑衣,戴上斗笠,感觉像是战场上的士兵,穿上了铁甲,戴上了头盔,即便是这样,雨水还是从头上流到脖颈,从脖颈流到肩膀,打湿了全身,他们依然要跳到田里去插秧。雨虽大,干劲却倍增,可他们把自己当做一个斗士,去感受与天斗的其乐无穷。
颈联尾联中的动作行为没有主语,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充出主语,弄清事件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演绎这”一唤不答“与”一唤一答“的情景,感知出答话人的形象。
不知过了多久,田坎上出现一个急急忙忙的身影,颤颤巍巍的,
是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婆婆,脚还没有站稳,就扯着嗓子大喊:“孩子们,回家吃饭啦,趁雨大,歇一会儿啊!”回应她的只有他们在雨中半蹲式往后移动的身影,他们依然低头弯腰忙活着,连抬头说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当老婆婆再次喊“回家吃饭时”,从水田中央传出富贵急促的声音:“这块田还没有插完呢,你把早餐放这里,刚刚插好的秧苗还没有长牢,你赶紧回去看管好家里的鹅和鸭,别让他们到田里来践踏秧苗,赶紧回去,赶紧回去啊!”
课堂归纳
尝试归纳“诚斋体”诗歌的主要特点。(从诗的内容、形式、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
内容上,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
语言上,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
感情上,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课堂归纳
请归纳这首诗歌的主题:
《插秧歌》描绘了一家四口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
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
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
活情趣,表达了对农民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精神的
赞美之情。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什么是劳动?
袁隆平、张秉贵、钟扬、采芣苢的人、收麦的人都是劳动者。
那么学习是不是劳动?体育锻炼是不是劳动?玩电子游戏是不是劳动?抢银行是不是劳动?为什么?看这几个定义有没有缺陷。
什么是劳动?
①劳动是任何心智或身体上的努力,部分地或全部地以获得某种好处为目的,而不是以直接从这种努力中获得愉快为目的。(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版第84页)
②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③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 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版第201—202页)
小结:
劳动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必须提供对他人的有用性。学习和体育锻炼,主要提供的是对自己的有用性,所以不应该算劳动。但是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就应该算劳动。玩电子游戏主要获得自己精神上的愉悦,当然也不算劳动。犯罪行为对整个社会构成危害,也不是劳动。
劳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一号工厂首席技师王树军,从“小王”到“王师傅”再到“王工匠”,用数十年修炼内功,在很多专业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砌筑工人许纪平,立志要在建筑工地学一门手艺,从砌一般墙体的工匠变成了能砌各种造型的多面手,每天的砌砖速度高达4000多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工程师崔蕴,从一名普通的火箭装配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地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穿透岁月历久弥新,为广大劳动者树立了价值坐标。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践行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才能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
劳动认识发展历程
①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认为劳动是人性实现的障碍,是自由之外的,卑贱的,令人生厌的。
②基督教伊甸园的故事中,劳动是对偷吃禁果的惩罚。
③宗教改革后,马丁·路德认为劳动是上帝的考验,是积极的。
④休谟把劳动看作幸福生活的主要因素。
⑤黑格尔认为劳动是人创造自己的生命、生活并同时塑造世界的基本方式。
⑥中国古代一向看重劳动,特别强调农民劳动的价值。
⑦新中国提倡“劳动最光荣”,设置劳动节。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①劳动是实现人类本质的过程,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是人的第一需要。
②我在我的生产中使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对象化,因此我既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认识到我的个性是对象性的、可以感性地直观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到个人的乐趣。在你享受或使用我的产品时,我直接享受到的是:既意识到我的劳动满足了人的需要,从而使人的本质对象化,又创造了与另一个人的本质的需要相符合的物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
小结:
袁隆平、张秉贵、钟扬、采芣苢的人、收麦的人都实现了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他们的产品或者是有形的物质,或者是无形的服务,即使劳作是辛苦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所以有了乐趣。
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读了这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又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