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04 20:5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一中高二年级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二模块检测语文试卷
第Ⅰ卷(共45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披靡(mí) 剽掠(piāo) 吮(shǔn)吸 溘(kè)然长逝
B.逦迤(lǐ yǐ) 市侩(kuài) 中(zhòng)肯 怵(chù)然为戒
C.追溯(sù) 歼(qiān)灭 混淆(xiáo) 朝暾(tūn)夕阴
D.夙愿 (sù) 标识(zhì) 纰(pī)漏 悬崖勒(lēi)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针贬 别出心裁 阴霾 查言观色
B.功迹 真知卓见 暧昧 明知故犯
C.自刎 贻然自得 斗殴 滔天罪行
D.纷奢 川流不息 谗言 出类拔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无庸置喙的。
B.限制消费范围,并不能制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因为它没有切断用公共资金为自己办事的渠道,所以只是扬汤止沸,不是釜底抽薪。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不足为训的,关键是要吸取教训。
D.曾几何时,十年寒窗磨剑,到头来,看到成堆的稿纸难以变成铅字,他内心无比痛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
B.为了选择中国熊猫的饲养员,洛山矾动物园很是为难,因为报名争当中国熊猫的饲养员实在是太多了。
C.克什米尔地区的流血冲突,已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死亡,使得这一拥有绝美风光的游览胜地成了满目疮痍的悲惨世界。
D.在北京举办了古埃及第一个文物展览,此次展览有143件埃及国宝级文物集体亮相北京。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重要的源头,表现手法丰富,后人曾经归纳为“风、雅、颂、赋、比、兴”六种。
B.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繁荣时期,创作成绩最大的是曹家父子及以王粲、刘桢为代表的建安七子。
C.盛唐时期除杜甫李白之外,还有两大诗歌群体特别引人瞩目,一个是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一个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D.唐宋两代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既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六朝文学抒情写景、语言修辞方面的艺术经验。
6.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砉然向然 虽然
B.经首之会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C.依乎天理 恢恢乎
D.提刀而立 善刀而藏之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B.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被七十余创 吾尝终日而思矣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⑧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④⑧/②③/⑤⑥/⑦ B. 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C. 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D. ①③⑦/②④⑧/⑤/⑥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1题。
拯救汉字教学
①目前,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几十位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他们还联名呼吁拯救日益被忽略的汉字教学,力图阻止在学校教学中汉语大有沦落为弱势语言的趋势。为此,他们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掌握的语言。
②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赵明德愤慨地指出,汉语目前大有沦落为一种弱势语言的趋势,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课程改革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语文课时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
③现在中小学生“错字”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发展成为社会问题。网络上的“错字”更是比比皆是,而且似乎社会还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应苛求,于是以讹传讹。专家们指出,浮躁的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着师范院校里的学生。一些学生尽管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了,但质量却下降了。这样的学生又出来再教学生,自然就“恶性循环”了。
④为拯救近年来语文下滑、母语降温的负面影响,这些大多已经满头白发的语言专家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汉字教学已经到了急需改变的时候了”。汉语拼音化也被专家们称为“世纪的误导”。
⑤专家们指出,基础教育的语文改革特别是小学的识字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为汉字识字教学是挽救汉语沦为弱势语言的基础的基础。
⑥当前的语文状况是怎样的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润新指出,一方面,课改的新理念在深入人心,探索在继续,取得不小成绩;另一方面,课时减少,教材问题多,教法陈旧,效率不高。
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田若说,“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教材。”曾担任过全国集中识字教学研究会会长的他说,“记得有一年教育部召开课本主编会议,搞语文教材的有一二百人出席,这是一支难得的队伍,应该好好发挥作用。但是,这批人大多数被边缘化,实在不应该。”
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戴汝潜说,如果儿童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是脱离已有的母语基础的、不知其意的BPMF,何谈主体主动发展?如果书面语学习的第一笔就是强化与汉字毫不搭界的弧形笔画,何谈写好汉字?如果在尚无母语基础的情况下,大搞双语教学、提倡与字母接轨、与拼音接轨,以至于“粉丝”、“梅地亚"之类司空见惯,何谈错别字不泛滥?
(选自2008年11月04日《北京青年报》,有删节)
9.下列对“汉语目前大有沦落为一种弱势语言的趋势”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人对汉语的冷落,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
B.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时减少,语文教学时间不够。
C.儿童语文学习的第一课脱离已有的母语基础,学生不知其意
D.大搞双语教学、提倡与字母接轨、与拼音接轨。
10.下列对目前“专家拯救汉字教学”的行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一些高校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一些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
B.专家联名呼吁拯救汉语教学并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来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掌握的语言。
C.专家们已经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
D.专家们认为课改的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探索也正在继续,而且取得不小成绩。
11.下列对本文中专家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汉字识字教材和缺乏编写这种教材的人才。
B.专家认为现在中小学生“错字”现象非常严重,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受浮躁的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的师范院校毕业学生成为教师而造成了“恶性循环”。
C.专家们认为要拯救汉字教学,不仅要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更要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
D.如果让孩子在书面语学习的第一笔就是强化的弧形笔画,那么孩子们肯定容易写错别字。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一15题。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 ????????????????????????????????????????????????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信建大将之旗鼓?????????????????? 建:建造
??? B.诸将效首虏?????????????????????? 效:呈献
??? C.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顾:只是
D.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倍:背靠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信乃解其缚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D.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14.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韩信用兵“用权谋”的一组是(3分)
??? ①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 ②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
??? ③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 ④于是信、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
??? ⑤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 ⑥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韩信先选轻骑持汉红旗隐蔽山上,乘机更换旗帜扰乱赵军军心;又背水布阵,迫使汉军殊死作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取得胜利。
??? B.诸将对韩信反常规背水布阵,并说今日破赵会餐不信服,所以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胜利后经韩信解释,佩服不已。
??? C.赵军事先占据便利形势,看见汉军阵形后大笑轻敌,在韩信等佯弃鼓旗逃走后又空壁逐利,中计丢失军营,大乱而败。
??? D.井陉口之战,韩信能根据敌我双方的形势,活用兵法,取得胜利,所以,他虽没有兵书传世,仍可考察出他善用“变诈之兵”。
第Ⅱ卷(共75分)
四、(21分)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3分)

(2)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4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后回答问题。(7分)
同王微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句子。(7分)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阿房宫赋》)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忽魂悸以魄动, 。 ,失向来之烟霞。(《梦游天姥》)
(4)吴楚东南坼, 。 戎马关山北, 。(《登岳阳楼》)
(5)野哭千家闻战伐, 。卧龙跃马终黄土, 。(《阁夜》)
(6)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7)二十四桥仍在, , 。(《扬州慢》)
五、(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2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绝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的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赘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冤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9.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4分)
答:
20.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3分)
答:
21. 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3分)
答:
22.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化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传神贴切,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试从文中另举两例,对文章的语言进行赏析。(4分)
答:
六、(40分)
23、1984年5月2日,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访问了中国科技大学。李教授在和少年班的同学们座谈的时候说:“考试,只是考一个人的记忆力,考的是运算技巧。这并不是学习的重点,学习的重点是培养能力。”
中学生要培养的能力很多,如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但你知道吗,其实快乐也是一种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A 6.B 7.B 8.C 9.C
10.D 11.C 12.A 13.D 14.C 15.B
16.(1)韩信就下令军中不要杀广武君,有能够活捉(他)的人悬赏千金。(3分),“购”字译为“奖赏”、“奖励”、“赏”均可;“毋”、“购”各1分,语言通顺1分
??? (2)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4分,“今”、“走”、“宁……乎”各1分,语言通顺1分)
17.(1)主要运用了实写和虚写像结合(如答直抒胸臆也可)的手法。(1分),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1分)五更愁,点明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之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1分)这样,将诗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1分)
(2)渴望与在京城的朋友相聚;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自己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3分)
18.略
19.小时候,听雨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1分)长大以后,听雨是震撼心灵的图谋;(1分)身居闹市多年,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1分)雨声会消去你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1分)
20.内容上: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而异;(1分)丰富了雨的文化内涵。(1分)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1分)
21.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少了美的韵致;(1分)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1分)说“奢侈”是因为有一种热情和平和的心态,就可以尽情享受雨声带来的美妙情思。(1分)
22.略,言之成理即可。举出实例1分,指出手法1分,具体赏析这样写的作用好处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