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化学寒假作业(综合实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届高三化学寒假作业(综合实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2-04 20:5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复习题
1. 氯化苄(C6H5CH2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助香料等有机化工产品的制备。氯化苄为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催泪作用,沸点为179.4℃,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工业上采用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合成氯化苄。为探索不同光强条件对合成产率的影响,需要对不同光强条件下的粗产品进行纯度检测。每一组检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①称取0.255g样品。
②将样品与25 mL 4 mol·L-1氢氧化钠水溶液在100 mL圆底烧瓶中混合,
水浴加热1小时后停止加热(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反应,发生的
反应为:C6H5CH2Cl+NaOH→C6H5CH2OH+NaCl)。
③在烧瓶中加入50 mL 20% HNO3,混合均匀。
④将烧瓶中溶液全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⑤从容量瓶中取出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6.25 mL 0.100 mol·L-1
AgNO3溶液,振荡混合均匀。
⑥在锥形瓶中滴入几滴NH4Fe (SO4)2作为指示剂,用0.0250 mol·L-1 NH4SCN
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
⑦ 重复⑤、⑥步骤三次,消耗0.0250 mol·L-1 NH4SCN溶液的平均值为6.75mL。
(已知:NH4SCN+AgNO3=AgSCN↓+NH4NO3)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上图中烧瓶上的冷凝管所起的作用是 。
(2)步骤③所加硝酸的目的是 。
(3)在步骤⑤操作中,可用   (填仪器名称)取6.25mL 0.1000 mol·L-1的硝酸银溶液。
(4)在步骤⑥操作中,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2.K3[Fe(C2O4)3]·3H2O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可作为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实验室可用铁屑为原料制备,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
FeSO4+H2C2O4+2H2O = FeC2O4·2H2O↓+H2SO4
2FeC2O4·2H2O+H2O2+H2C2O4+3K2C2O4=2K3[Fe(C2O4)3]+6H2O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回答下列问题:
(1)铁屑中常含硫元素,因而在制备FeSO4时会产生有毒的H2S气体,该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下列吸收装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2)在得到的FeSO4溶液中需加入少量的H2SO4酸化,目的是 ;
在将Fe2+氧化的过程中,需控制溶液温度不高于40℃,理由是 ;
得到K3[Fe(C2O4)3]溶液后,加入乙醇的理由是 。
(3)析出的K3[Fe(C2O4)3]晶体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的减压过滤与母液分离。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选择比布氏漏斗内径略小又能将全部小孔盖住的滤纸
B.放入滤纸后,直接用倾析法转移溶液和沉淀,再打开水龙头抽滤
C.洗涤晶体时,先关闭水龙头,用蒸馏水缓慢淋洗,再打开水龙头抽滤
D.抽滤完毕时,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皮管,以防倒吸
(4)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步骤有:①称量,②置于烘箱中脱结晶水,③冷却,④称量,⑤重复②~④至恒重,⑥计算。步骤③需要在干燥器中进行,理由是 ;步骤⑤的目的是 。
(5)晶体中C2O42-含量的测定可用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发现,开始时滴入一滴KMnO4标准溶液,紫红色褪去很慢,滴入一定量后紫红色很快褪去,理由是 。
(6)下列关于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可装入标准溶液
B.装入标准溶液后,把滴定管夹在滴定管夹上,轻轻转动活塞,放出少量酸液,使尖嘴充满酸液
C.滴定管中溶液体积应读数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D.接近终点时,需用蒸馏水冲洗瓶壁和滴定管尖端悬挂的液滴
3.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A
B
C
D


用CCl4提取
溴水中的Br2
除去乙醇中
的苯酚
从KI和I2的固体
混合物中回收I2
配制100 mL 0.1mol/L
H2SO4溶液





4.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适当的试剂B并进行如下实验,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试剂B为浓硫酸,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
B.试剂B为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C.试剂B为水,收集NO、CO等难溶于水的气体
D.试剂B为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甲醛
5.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验证反应的热效应 B.定量测定化 C.滴定法测FeSO4 D.构成铜锌原电池
学反应速率 溶液的浓度
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测定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
B.装置②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C.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氧化性:KMnO4>Cl2>S
7. 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无水氯化镁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装置A中圆底烧瓶中可以换成固体MnO2
B. 如果直接加热MgCl2?6H2O不能得到无水氯
化镁,将得到Mg(OH)Cl或MgO
C.尾气吸收可以用浓硫酸作为吸收剂进行吸收
D.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生成氧化镁,
如果金属镁燃烧发生火灾,要立即用二氧化碳灭
火器进行灭火
8.碱式碳酸铜的成分有多种,其化学式一般可表示为xCu(OH)2·yCuCO3。
孔雀石呈绿色,是一种名贵的宝石,其主要成分是Cu(OH)2·CuCO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制取孔雀石的最佳反应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2.0mL 0.50 mol/LCu(NO3)2溶液、2.0mL 0.50 mol/LNaOH溶液和0.25 mol/L
Na2CO3溶液按表Ⅰ所示体积混合。
实验2:将合适比例的混合物在表Ⅱ所示温度下反应。
实验记录如下:
表Ⅰ 表Ⅱ
编号
V (Na2CO3)/ mL
沉淀情况
编号
反应温度/℃
沉淀情况
1
2.8
多、蓝色
1
40
多、蓝色
2
2.4
多、蓝色
2
60
少、浅绿色
3
2.0
较多、绿色
3
75
较多、绿色
4
1.6
较少、绿色
4
80
较多、绿色(少量褐色)
(1)实验室制取少许孔雀石,应该采用的最佳反应条件:①Cu(NO3)2溶液与Na2CO3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温度是 。
(2)80℃时,所制得的孔雀石有少量褐色物质的原因是 。
实验小组为测定上述某条件下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样品组成,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夹
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过滤、洗涤并干燥过的样品置于平直玻璃管中。
步骤2:打开活塞K1、K2,关闭K3,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步骤3:加热装置B直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
(3)步骤4: 。
步骤5: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4)装置A的作用是 ;若无装置E,则实验测定的x/y的比值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采集了如下数据:
a.反应前玻璃管与样品的质量163.8g b.反应后玻璃管中残留固体质量56.0g
c.装置C实验后增重9.0g d.装置D实验后增重8.8g
为测定x/y的比值,你认为可以选用上述所采集数据中的 (写出所有组合的字母代号)一组即可进行计算。
(6)根据你的计算结果,写出该样品组成的化学式 。
9.某兴趣小组,对物质A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如下系列研究:
实验1:对A的溶液进行了焰色反应;现象:火焰呈绿色。
实验2:从A的溶液中获取固体A。
实验3:加热干燥的固体A9.4g,出现大量的红棕色气体,经处理集得不溶于水的气体0.56L(标况下),且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残留黑色固体4.0g。
实验4:用酒精喷灯再对黑色固体加热,待固体完全变红,又集得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0.28L(标况下)。
资料:①氧化亚铜属碱性氧化物,在酸性介质中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在空气中灼烧会转化为黑色固体,而在高温下较为稳定。
②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1000℃左右;
根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一次完整的操作次序为 (填序号,可重复);
a.灼烧 b.用盐酸清洗铂丝 c. 用铂丝蘸取待测液
(2)实验2中如何从溶液中获取固体A? ;
实验中所需主要的仪器有:铁架台(附铁圈)、 ;
(3)实验3中经处理集得不溶于水的气体0.56L,这里的“经处理” 是将气体通过 ,然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4)写出实验3中的分解反应式: ;
(5)写出实验4中的分解反应式: ;
(6)实验4中红色固体为纯净物,化学式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进一步确定,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确定方案,并写出所发生的反应式。 。
10.镍配合物在传感器、磁记录材料、储氢材料、电极催化剂和化学键研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以纯镍片为原料制备一种镍配合物[Ni(NH3)xCly]Clz·n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1)工业上镍氢电池总反应式为:LaNi5H6 + NiOOH LaNi5 + Ni(OH)2,其中KOH作电解质溶液,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2)常温下,镍投入60%的浓硝酸无明显现象,流程中需控制反应温度50-60oC,控温原因可能是 ,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
(3)氨化过程中应控制溶液pH范围8~9,其原因是 。
上述流程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氨化操作为在过量氨水和氯化铵缓冲溶液中,缓慢滴入酸化的NiCl2溶液,并不断搅拌
B.此缓冲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Cl—)> c(NH3·H2O) >c(NH4+) > c(OH—)> c(H+)
C.冷却结晶后的母液加适量氨水调节pH后可以循环利用
D.可以用热的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溶液代替浓硝酸溶解镍片
(4)为测定化合物[Ni(NH3)xCly]Clz·nH2O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称取样品0.6460 g,加入过量的浓NaOH溶液,煮沸,冷却,蒸出的氨用40.00 mL 0.5000 mol·L-1的盐酸完全吸收,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得溶液B。取B溶液20.00 mL,加入指示剂少量,用0.1000 mol·L-1NaOH滴定,消耗NaOH溶液20.00 mL。
实验二:另取该样品0.6460 g,溶于水,以0.1000 mol·L-1AgNO3溶液滴定至恰好反应完全,消耗AgNO3溶液20.00 mL。相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i(NH3)xCly]Clz+zAgNO3=
[Ni (NH3)xCly] (NO3)z+zAgCl↓ 测得该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会产生蓝绿色沉淀。他们对沉淀的组成很感兴趣,决定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所得沉淀为 ; 猜想2:所得沉淀为 ;
猜想3:所得沉淀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mCu (OH)2·nCuCO3]。
查阅资料获知,无论是哪一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假设均不含结晶水)。
【实验探究】
步骤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风干。
步骤2:取一定量所得固体,用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进行定性实验。

能证明猜想1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问题讨论】
(1)检查上述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关闭K, 。
(2)若在上述装置B中盛放无水CaCl2,C中盛放Ba(OH)2溶液,还可测定所得沉淀的组成。
①C中盛放Ba(OH)2溶液,而不使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 。
②若所取蓝绿色固体质量为27.1 g,实验结束后,装置B的质量增加2.7 g,C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9.7 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
12.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KSCN溶液和铁粉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
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
实验复习答案
1. ⑴ 冷凝、回流 ⑵ 中和NaOH并使溶液呈酸性,排除OH-对下一步测定的干扰
⑶ 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⑷ 溶液从无色变红色,并在30s内不褪色
2. (1)A(2)防止Fe2+的水解 防止H2O2分解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在乙醇中溶解度小
(3)BC (4)防止吸水 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 (5)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 (6) BC
3.A 4.B 5.A 6.D 7.B
8.(1)1∶1 75℃ (2)Cu(OH)2受热分解为CuO
(3)打开K1,继续通一段时间空气至装置冷却 (4)除去空气中的CO2和H2O 偏小
(5)bc、bd、cd (6)5Cu(OH)2·2CuCO3
9. (1)acaba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蒸发皿、烧杯、玻璃棒、漏斗
(3)碱石灰(或固体氢氧化钠)
(4)2Cu(NO3)2 2CuO + 4NO2 ↑+ O2↑
(5)4CuO 2Cu2O + O2↑
(6)(4分)取红色固体加足量稀硫酸,溶液变蓝且仍有红色固体,可确定原固体为Cu2O;
Cu2O+H2SO4 = Cu + CuSO4+H2O。
(或取一定量的红色固体,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根据灼烧前后固体质量变化来确定;
2Cu2O + O2 4CuO )
10. (1)LaNi5H6 —6e—+6OH—==LaNi5 +6H2O,
(2)温度高于60oC浓硝酸易分解易挥发;温度低于50oC镍钝化阻止反应继续进行,且反应速率太慢。(前1句1分,后一句1分。)
Ni + 4H+ + 2NO3— Ni2+ + 2NO2↑+ 2H2O
(3)防止生成Ni(OH)2沉淀,使产品不纯(答到Ni(OH)2即可给分) AC
(4)[Ni(NH3)5Cl]Cl·6H2O
11. 【提出猜想】Cu(OH)2 CuCO3
【实验探究】B中白色固体变蓝,C中无明显现象(若猜想1所得沉淀为CuCO3,则实验现象为B中无明显现象,C中产生白色沉淀)
【问题讨论】(1)用酒精灯微热硬质玻璃管,若C中有气泡逸出,撤去酒精灯冷却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内形成水柱,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①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充分吸收CO2;BaCO3的摩尔质量大于CaCO3,测量误差小 ②Cu5(OH)6(CO3)2[或2CuCO3·3Cu(OH)2]
12. (1)铁钉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铁和硫酸铜反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2)①d ②66.7%(或2/3)(3)检验SO2是否除尽
(4)C+2H2SO4(浓)CO2+2SO2+2H2O(5)c
(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