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语文园地六
交流平台
1.交流平台主要交流什么问题?
2.交流平台举了什么例子?
3.你还知道哪些人物思维过程的例子?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交流平台
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
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他先
分析了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
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
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学习《跳水》时,也可以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知道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
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这样分析后,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记住的不仅是两个经典的故事,更认识了两个充满智慧的人——孙膑和船长。当面临问题时,他们善于观察,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实施了正确的应对措施,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演练台
交流平台
你能梳理一下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中的思维过程吗?
交流平台
①诸葛亮知道鲁肃讲诚信,因此特意向其说明借船一事不能让周瑜知道,所以鲁肃向周瑜报告时,不提诸葛亮借船的事,使得草船借箭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②因为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所以才选择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
③因为诸葛亮了解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在江上雾很大,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他料定曹操必会下令让军队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结果一切如他所料,二十条船两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十万多支箭,他果真“借”到了箭。
交流平台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及问题时,要沉着应对,及时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如,我下午放学后乘公交车刚回到家,却发现自己的数学练习册落在教室了,该怎么解决?
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回校去拿,要考虑再次回校路上的安全问题,还有教室能否进得去;不拿,作业怎么做?经过分析比较,我打电话向老师说明情况,让同学拍照传题目给我,做在另一个本子上。当然,我为我的粗心诚恳地接受批评。但要注意,思维过程不要犹豫不决,而要沉着、果断。
请同学们观察词语,加点的字与旁边的词语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词句段运用
.
.
.
.
.
.
.
.
.
.
.
善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
每组词语的左侧是文言文,右侧是现代汉语。左侧加点字的意思可以用右侧的词语来解释。
说关系
加点字的意思与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一致。
文言文中用一个字表达的意思,有的对应现代汉语中的双字词语。
说发现
演练台
词句段运用
说出加点的字和现代汉语中的哪个词语相对应。
群儿戏于庭( ) 足跌没水中( )
诲人不倦( ) 有恒者( )
庭院
淹没
疲倦
恒心
拓展练习:
冀复得兔( ) 有过则改( )
掩耳盗铃( ) 杞人忧天( )
.
.
.
.
得到
错误
遮蔽
忧虑
说一说加点部分表达的意思,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这一句出自《跳水》一文,“四十秒钟”本来是很短的时间,但因为大家都担心小男孩的安危,心情非常焦急,让人觉得时间漫长,所以“觉得时间太长了”;
比赛完等待结果时
考试完等待成绩时
在机场迎接亲人时
在手术室门口等候消息时……
类似情况:
说一说加点部分表达的意思,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第二句出自《琥珀》这篇课文,“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本来是很漫长的时间,但是相对于松脂球所经历的地质变化年代而言,就像“一转眼就过去了”。这说明,时间的长短、快慢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情形下,相同的时间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回顾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活时
翻看自己婴幼儿时的照片时……
类似情况:
选择其中一种体验写一写吧!
上一个周末,爸妈要去邻居王阿姨家串门,让我自己在家写作业。爸妈走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恐怖的画面,我害怕极了。每一秒对于我都是煎熬。十分钟——我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那天,音乐老师要我们轮流上台唱歌,胆小的我忐忑不安地走上讲台,小声唱着刚学的歌曲。时间似乎故意和我作对——走得慢极了,几分钟对于我来说,简直就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我从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今天终于拿到了十级证书。回顾七年的学习过程,好像只是短短的一瞬间。
下面的片段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完后,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交流。
同学们读一读第1自然,说说:叶圣陶先生对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为什么这样改?
改换不准确的用字,将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使作者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删去重复、多余的词句,如“那”“我越看他”“越”。使句子更通顺,语言更简洁。
增添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如增加“教师”。
内容衔接不顺畅,调整语序。
一幅画像
二十六中初中三年级 肖复兴
开学了。第一节课是几何。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他那魁梧的身材,黛黑的脸,粗粗的眉毛,叫人看不出他是教几何的,倒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
1.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如,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为“课本的包书纸”。
2.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如,把“口里还不住地呐喊”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
全篇来看,主要从七大方面修改:
3.把长句子改成短句子。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词句段运用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语句。如,删掉“像拧成了一股黑绳”。
5.增添语句,使意思更准确。如,“他挺直了腰板望了望大家”改为“他走进教室,挺直腰板望了望大家”。
词句段运用
6.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如,把错别字“象”改为“像”,删掉多余的标点符号。
7.合理划分了段落(相同的内容合并)。如,最后两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自然段。
词句段运用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运用修改符号,对文中的错别字、用词不当、标点遗漏、内容缺失等方面进行了修改,还对语句的表达、文章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修改后的文章内容合理,语句生动,条理更清楚了。
1.通读两遍,了解内容。
2.逐句阅读,仔细修改。
(修改句子,力求优美精练;推敲字词,力求恰当贴切;检查标点,力求准确无误)
3.用上恰当的修改符号。
作文修改的步骤: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演练台
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
这学期,我们班同学经常阅的杂志有《小学生语文学习》《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大量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了呢!
阅读
报刊
,提高了
“
”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日积月累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豆蔻年华:特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及笄之年:古时女子年满15岁时,就将头发束起来并插上簪(zān)子。后引申为到了结婚的年龄。
弱冠之年:行冠礼,是古代最隆重的仪式之一,年满20岁的男子在宗庙里加冠,以示成年。
而立之年:孔子说“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人到中年,对世间百态和周遭是非能洞悉明察,融会贯通,一切恰到好处。
知天命之年:50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苛求结果,简而言之,就是对得失的淡然。
花甲之年:60岁,是一个平静的年龄,所以看什么都习惯了,听什么都可以一笑而过,想做什么也不大在乎别人的眼光了。
古稀之年:出自唐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人一般到70岁时辞官家居,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为70岁的代称。
耄耋之年:80-90岁老年人的泛称。
期颐之年:100岁称“期颐”。语出《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日积月累
13岁:豆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20岁:弱冠之年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天命之年
60岁:花甲之年 70岁:古稀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mào dié
jī
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知命:50岁。《论语·为政》中“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耄耋:八十至九十岁。
其他年龄段简称
你还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