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二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
难点名称 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认识平均分是这一章节孩子学习除法内容的开端,孩子们对于除法的含义初步认识也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分化的,所以孩子们学均分对后面的学习更多有关除法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难点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讲解引导。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2.动手操作,探索讨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认识平均分。(1)教学教材第8页例1。①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小礼物,你们喜欢吗?(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吃糖果,但是要注意糖不能吃的太多,不然牙会长蛀虫)这里有六颗糖,你能将这些糖分成三份吗?同学们可以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么分的呢②几种方法汇总到一起演示,利用表格的方式来分析一下这三种分法第一种和第二种中每一份数量不相同。第三种每份分得的数量是相同的。问:在这三种方法里面,你最喜欢哪一种分法呢?为什么?③小结:第三种,因为这样分每份相同,最公平像第三种方法那样,每份分的数量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像前两种分法那样,每份分得的数量不相同,就不是平均分。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2.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1)教学教材第9页例2。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我们看看他们都准备了一些什么好吃的食物呢?在这些食物里面你有没有找到平均分呢?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平均分呐?(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①请各组用实物图片分一分。②分完后交流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汇报的结果可能有:先每个盘子里分1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直到分完。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问: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 学生思考。还可以三个三个的分,每盘放三个,一次把橘子分完。你最喜欢哪种分法,说说原因。③教师总结: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教师归纳: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时,可以是一个一个地分,还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但必须每份同样多。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3.练习巩固①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讲解:什么是平均分呢,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
第一幅图每份都是3颗,是平均分打对勾;第二幅最后一份是1颗,与其他不同不符合要求
第三幅每份也不相同不是平均分;最后一幅都是4颗,所以是平均分,打对勾②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1)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片枫叶③教材第9页“做一做”。提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盒?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怎样分的讲解:可以1个1个分,可以2个2个分,或者3个4个5个,但一定要注意每份数量要分的相同
④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题。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哪个是正确的呢?
指名学生回答,并要求说一说理由。
讲解:首先要平均的分,也就是每份要同样多,第一个首先排除。分给4个小朋友说明要分成4份,而第三种只分成2份所以也不符合
所以只有第二种符合,分成4份每份都同样多
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呢?我们今天学均分1.平均分的定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平均分的分法:把一些物品按一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