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7课 母爱—永恒的主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辽海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7课 母爱—永恒的主题》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11 11: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母爱---永恒的主题 课型 欣赏课
授课人 年级 七年级 时间 45分钟
教学目标 1 、 通过对古今中外有关表现毋爱情节的绘画作品的欣赏 , 了解艺术作品表达情感的功能 2 、 欣赏与评述相结合 , 结合母爱的主题抒发情感 , 表明观点 。 3 、 通过欣赏 , 引起共鸣 , 感受母爱的温暖
教学重点 用文字语言去评述有关母爱题材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类型的绘画表现手段之间的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课前准备 教师用具:ppt课件、有关图片、准备上课用的材料 学生用具:教材,作业本,平板电脑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 、讲授新课 : 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开始本课教学。 引入谈话: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亲。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歌颂母亲 。 赞美母爱 , 揭示课题 《母爱 -- 永恒的主题 》。 二 、讲授新课 : ( 一 ) 这节欣赏以母爱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 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温暖。 1 、 多媒体分别展示丁绍光 、 卡萨特和柯乐惠支等画家的绘画作品 。 2 、 引导学生运用求同比较和反差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 . 3 、 学生在欣赏时教师结合不同美术作品分析其表现情节 , 表现手法的运用等 。 4、提出问题 (1)你喜欢哪种类型的绘画作品? 学生聆听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 听教师歌颂母亲 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小组讨论,培养团队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平板电脑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学习 学生自己总结母爱作品。 运用生活中熟悉的案例,引起学生共鸣,很容易就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讲授新课 学生实践 教师辅导 2)不同画家笔下的母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3)你认为运用哪些词语对母亲形象描绘最为恰当? 5、教师分享 出示自己和母亲的照片,和学生们分享母亲母爱的故事。播放教师自制的《母爱》沙画微课视频。 (二)情感体验: 组织学集体完成为“母爱”画展撰写《前言》,或写一段话来描述和赞美自己的母亲。 三、展示评价: 选择部分同学上来有感情地朗诵自己写的一段话,并给予鼓励。使学生在写、读和听的活动中去体验母爱的情感,感受家庭的温暖。 四、总结延伸: 欣赏“母爱”为主题的作品过程中,多侧面地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认识到美术表现针对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方式,体现艺术的丰富性。 在交流展示过程中达到互相学习、借鉴,提高设计技巧的目的。 作业贴近学生生活,容易着手,也容易激发践行愿望。 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母爱――永恒的主题 作品 年代 作者 类型 月光 现代 丁绍光 重彩画 弄璋图(局部) 明代 蓝瑛 中国画 母与子 现代 阎萍 油画 母子倩 现代 民间剪纸 剪纸 花朵 现代 徐匡 木刻版画 喂食 19世纪 米勒(法国) 油画 面包 20世纪 柯勒惠支(德国) 石板画 夏天 现代 米罗(西班牙) 油画 洗澡 现代 玛丽 卡特(美国) 油画
教学回顾和 教 学反思 《母爱—永恒的主题》是最触动我心弦的一课,其中米勒的《喂食》作品,当我欣赏这幅油画时都会在心底发出遐想。破旧而温馨的房里,石头砌成的老屋下,在午后的阳光里泛出一些晖光;我曾是那三个孩子中的一个啊, 这样听话地坐在门槛上,等着妈妈把饭莱喂到我们小小的嘴里。而我们的母亲坐在低矮的木凳上,将那长长的饭勺伸到我们嘴边,看着我们慢慢地把那些粗糙的食物吃下去。从大到小,排列有序,在母亲眼里,每个孩子都一视同仁,都是她身上掉下的肉啊。 母性是完全相同的,那就她们对孩子的那一份无私的爱。古今中外都没有任何区别。 羊有跪乳之义,鸦有反哺之恩。当这些坐在门槛上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了,母亲却将在这块厚重苍凉的大地上衰老。当孩子们的脚步走向四方,母亲的坟墓却永远留在了故乡的山坡上。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我的母亲故事,不少同学忍不住流出泪水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理解和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这就是说。跨入新世纪,社会发展对未来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年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作为处在改革阵地前沿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参与课的能力,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本身也是需要一定方法: 转变教师角色与观念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重要前提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可以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始终在课堂上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的下一代。 结合实际,教学形式多变以吸引学生是上好美术课的重要保证。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为保证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的持久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