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二年级美术上册《8. 给树爷爷画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版二年级美术上册《8. 给树爷爷画像》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11 11:0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给树爷爷画像》 课型或模块 造型.表现
学校 年级 二年级
提高观察感受能力,培养发现美,表现美,创作美的情趣。树立爱护树木的环保意识,懂得树木与人一样的生命关系,学会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观察不同线条表达的感受和效果,感受画家优美、写实、细腻的风格。自主创作和学习;在比较中,观察各自画的不同树爷爷,。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粗、细、疏、密的线条表现想像中的树爷爷或树的纹理。
教学重点 能运用线条构成的方法,表现树干的形态与纹理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树的不同纹理,组织不同的线条构成方法进行表现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画树爷爷,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与创作,培养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培养孩子从小懂得保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本课提供了树的成长视频和树皮实物,旨在激发学生对树爷爷的认识,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树干上的纹理,并展开联想。观赏作品让学生体会艺术作品丰富的“形式美”,学习大树纹理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如何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树干的纹理,体会点线排列,组合,的形式美感。
教学策略 运用线条构成的方法,表现树干形态与纹理特征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抓住“观察-探究-尝试-表现”这一主线,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借助视频,实物,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认识树的纹理特征,然后通过对图片和作品的细致分析,探究树纹的线条构成的美感,鼓励学生尝试描绘,学习表现的方法,最后拓展思维,围绕树爷爷展开联想,创作,并思考画面构图的美感,突出作品的视觉效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第 [ 1]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阶段 1、看一看视频播放(大树的成长过程)引出课题。 1、通过听、看了解“树”的生长过程。 1、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阶段 2、说一说(1)提问:老爷爷的特征?(驼背,皮肤粗糙,皱纹,斑点,头发稀少等)。介绍三种树爷爷,引导学生观察树爷爷外形上的特点(树根,树干,树枝,树纹)(2)展示树皮实物,请同学们抚摸树皮,分组讨论并说出感受,把看到的纹理,尝试在纸上画出来。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老爷爷的特点,接着了解树苍老、古朴等形态特征描述老树的外形特征,深入了解老树皮给人的感受,找线条的纹理特点。发挥想象进行口头表述,并动手尝试用线条绘画树皮上的纹理。 2、丰富知识。让学生探究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实物,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增加形象思维。
拓展阶段 3、找一找:展示图片请学生找一找树爷爷身上的纹理,找一找有那些认识的线条(直线、弧线、波浪线、斜线、旋转的线、网状的线、粗线,细线……)引导学生说出并比划出自己知道的各种线条。4树爷爷身上的纹理是怎么排列的?(重复,有规则)(线条的粗细,疏密)5树爷爷的纹理的联想:不同树爷爷身上的纹理有什么特点?像什么呢? 6.教师展示微视频示范,学习给树爷爷画像的步骤图。如何排列、组织线条,才能使画面产生“形式美”? (重复、有规律)线条粗细差别。7、看一看:展示树的线描画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作品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表现。8、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条画一画你心中的树爷爷。9、展示与评价。(1)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2)互动评价:谁愿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谁画的树爷爷纹理最美?那张作品的线条画得最好谁画的树爷爷最特别说说自己的学习感受?(1)画面构图饱满。(2)树爷爷的特点(3)线条的运用和美感的传达。 3、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说出并划出自己知道的各种线条。认真观察并找出树爷爷身上的各种线条。4、体会线条不同排列的不同感觉。5、互相讨论6、观察体会学生作品中不同粗细、疏密变化的线条。学习怎样给树爷爷画像。7、观察同学作品。8、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创作。9、(1)展一展: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师准备好的展板上。(2)评一评:介绍自己的作品。评评同学的作品。给同学提个小建议。说说自己的学习感受。 3、引导学生自己划线条,代替教师直接的讲叙,通过师生讨论交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课堂的“以生为本”。 4、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5、让学生懂得线条的有序排列所形成的美感。6、观看同龄人的示范画,从中启发学生如何去画7、体会线性的感觉通过欣赏范画,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线描画中线条的粗、细、疏、密形成感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学习绘画步骤,为下一步的创作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8、学生成功感的体现。9、展示学生作品,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在课堂上锻炼自己,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结束阶段 10、总结课堂学习成果,平时生活中多点观察,认识不同种类的大树,观察大树的不同纹理,有条件的同学用相机记录下来。环保教育,认识树的年轮。 10、收集大树的不同纹理,课后与同学分享,培养观察能力和资料收集能力。 10、在观察、记忆与创作中懂得注意保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通过“年轮”的学习,了解树的自然科学常,培养发现,探究的习惯。
课后反思 本课堂抓住“观察-探究-尝试-表现”这一主线,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借助视频,实物,图片的欣赏,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认识树的纹理特征,然后通过对图片和作品的细致分析,探究树纹的线条构成的美感,鼓励学生尝试描绘,学习表现的方法,最后拓展思维,围绕树爷爷展开联想,创作,并思考画面构图的美感,突出作品的视觉效果,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效果不错,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不足之处在于课程的趣味性不足,应该增添一些互动游戏环节在学生最积极最感兴趣的对树爷爷身上纹理的联想这个部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游戏感受线条的韵律美,节奏美,感受线条疏密不同,带来效果的不同,体会线条给人的感觉差别,如何排列、组织线条,才能更好看,感受线条的“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