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1:3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元朝的疆域概况;回族的产生;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元朝形势图(1330年)以及相关史料,理解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客观评价元朝的统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元朝的统一、国家治理及各民族的交融发展,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元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的历史地位: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元朝。
2、元朝的疆域:
自封建变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 dài)元。
——宋濂《元史》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宋濂《元史》
元朝疆域超越汉唐时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
3、民族交融表现及影响:
材料:当时,在元朝统治下的民族极多,除蒙古外,有汉族、契丹、女真渤海、畏吾儿及西北、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还有从中亚、西亚、东欧等地来华寓居的各国侨民。 —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回族是中东阿拉伯、波斯族系并融入的大量汉族为主体,兼容吸收了蒙、维、等民族的穆斯林民族。回字“大口里有小口”,取该字意在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而且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口舌承认,心里诚信”相符合。
回族人不吃猪肉,狗肉,动物的血液等。清真寺是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材料:元朝的民族政策固然有引发民族矛盾的一面,但其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又在客观上对民族融合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全国人口在地域上的大规模流动所造成的交错居处格局,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更加密切,从而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各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元朝文化,凸显出多样性的特色。……元朝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兴起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成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二、行省制度
1、背景: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chù zhì】 者曰御史台。” ——《元史·百官志》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机构:
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是中央最高决策与执行机构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相关史事:
中书省是中央的中枢机构,地方上遇有重大事务,就派高级官员到地方处理,这些官员带有“行中书省事”头衔,简称“行省”。到忽必烈在位的后期,这些行省不再带有中书省的官衔,行省逐渐由临时性得到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
3、地方机构:
元朝中书省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山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材料: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宋濂《元史》
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4、作用:
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材料二:行省……在中央统一政策的基础上,独立处理本省内的政务。
材料三: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濂《元史》
根据材料一、二、三,回答:元朝设置行省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目的:为了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
作用:①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③维护国家统一;
④便利了各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⑤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对台湾的管辖:
材料:(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澎湖)巡检司。
——元《夷岛志略》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元朝对西域的管辖: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元朝对西藏的管辖: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萨迦班智达不仅仅是一位学识卓越、修证有成的佛教大师,而且对西藏有特殊贡献。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元太宗窝阔台执政期间,阔端驻守凉州,有意进攻西藏,后来派大将达尔汗台吉带兵,曾经进兵至藏北热振寺附近。西藏地区各教派的领袖人物看到这种形势,就协商如何应付强大的蒙古军队,最后大家共同推举萨迦班智达同蒙古谈判。大约在公元1244年,萨迦班智达已六十三岁,带着十岁的八思巴和六岁的恰那多吉两个侄子,从萨迦寺动身前往凉州,千辛万苦,经过两年跋涉,终于在1246年8月抵达凉州。1247年,阔端与萨班在凉州举行首次会谈。这次会谈,阔端代表蒙古汗廷,萨班作为西藏地方代表,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凉州会谈"。
1247年,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设立总制院。到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尚书省右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认为总制院责任重大,故向忽必烈奏请,根据中国唐朝时期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臣之例,而更名为宣政院。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辖。从此,中央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三)、课堂小结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开创行省制度,管辖西藏、台湾,都极大地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为此后中国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并了解这段短暂辉煌的历史。
(四)、课堂练习:
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它”是( D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 )
A.行政军事监察 B.行政外交军事C.财政监察外交 D.财政军事监察
3、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中央与地方的管理制度,其在地方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是( D )
A.三省六部制 B.中书省 C.郡县制 D.行省制
4、“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主要反映了( B )
A.宋朝军事力量强大 B.元朝疆域辽阔C.元朝社会经济遭到破坏 D.隋唐阶级矛盾尖锐
(五)、板书设计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的历史地位
2、元朝的疆域
3、民族交融表现及影响
二、行省制度
1、背景
2、中央机构
3、地方机构
4、作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对台湾的管辖
2、元朝对西域的管辖
3、元朝对西藏的管辖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