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1:4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授课课题】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授课班级】七(2)班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PPT);小组合作法;问答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热播电视剧+复习导入
教师:《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一部宋代古代社会家庭题材剧。该剧改编自关心则乱同名小说,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
教师多媒体展示
《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12课——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 (东京)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材料二 宫观、寺院多有专降免税之旨,皆以船艘贾贩。
——[宋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4·征榷考》
材料三 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开印输经史书籍铺。今将京师旧本《抱朴子内篇》校正刊行,的无一字差讹,请四方收书好事君子幸赐藻鉴(品鉴)。 ——宋本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序》
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
宋元时期大都市: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教师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
材料 宋元时期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瓦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有的勾栏以“乐棚”为名。史称当时是“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颇有今日争看“贺岁片”的架势。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
阅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2、瓦子、勾栏: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元杂剧
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
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案提示:杂剧。宋代和元代。
教师讲述:(1)宋元时期杂剧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2)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朝建立后,由北向南兴盛起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它也是元曲的一部分
4、节日
图片展示: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春节(古代叫元旦)。
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元宵节、端午节。
二、宋词和元曲
教师: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曲,唐朝主要文学形式是?那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又是什么呢?
(1)什么是“词”?与“诗歌”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出现?到什么时候得到很大发展?
起初词的内容局限于什么?到了宋朝又发生什么大变化?
(一)宋词
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出示对“词”的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1、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2、宋词出现的原因:
宋词的内容呈现出风格多样、内容广泛,结合材料,分析名家辈出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 就时代背景考察,两宋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娱之勃兴……为词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最充分的社会条件。就美学因素考察,诗这种体裁,由于形式过于整齐,有时难免影响了它的表现力……词正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可以用各种长短句或疏或密、灵活多变地表达深长、细腻、丰富的情感。 ——《中国文学史》
原因:宋代都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民间社会需要大量的歌词;词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束缚,利于抒发个人的情愫。宋代重文轻武的统治思想和政策。
3、代表:
苏轼(豪放派):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师多媒体音频展示(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师视频播放《经典咏流传·水调歌头》
⑵李清照(婉约派):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寻寻觅觅》
教师视频播放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题曲《知否·知否》
弃疾: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后被主和派排挤,退隐山居。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代表作有:《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多媒体展示简单的表格,完成下表的填空
人物 代表作 贡献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 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辛弃疾 《西江月》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元曲
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曲的代表人物
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答案提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1.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把音乐、舞蹈、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课堂小结】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了生活在北宋去感受宋代气象万万千的都市生活。在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的发展。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
【巩固练习】
1.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豪放绝唱。我国历史上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人物除苏轼外,还有一位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杜甫 D.白居易
3.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
A.赋 B.诗 C.词 D.曲
4.你要查找五代十国的历史,需要阅读( )
A.《资治通鉴》 B.《马可·波罗游记》
C.《梦溪笔谈》 D.《贞观政要》
5.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极力提倡 B.农民休闲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达官贵人的需要
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痩”,体现出词人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的词风。这位词人是宋代的( )
A.白居易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7.(江苏连云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8.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蝶恋花》C.《满江红》 D.《念奴娇 赤壁怀古》
9.元曲四大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下列哪些人物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①马致远 ②王实甫 ③关汉卿 ④白朴 ⑤郑光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0.《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作者的作品
B.编写体例不同
C.同一时代的作品
D.记载内容相同
【作业布置】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 第12课单选
【板书设计】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反思】略。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一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升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